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土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往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劉鳴漢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追忆 故土 往事

    老一輩打小牌—每逢陰雨天,有時候也不一定,斜對門宏壽堂朱三太爺,上午九點多鐘上門來,坐著喝了一兩口茶,笑嘻嘻說:「今天沒事……」,父親湊和著說:「打個小牌」。接著派人去請宏昇號朱五太爺,對門趙源泰趙七爹爹,如推說沒有空,就去請糧食行汪七爹,就是這幾位老戰友。—能者多勞—朱三太爺動作慢、眼力差、有時拿起一張牌,端詳了好一會,還弄不清是六餅,還是九餅,六、九條、二、三萬,諸如此類;汪七爹祇要瞄一眼,說「六」「九」一個字就行了,有人出牌漏報張子,幫著重提一次,...

  • 文章憶開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張德齋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开封 故土回忆 往事

    渡海中興三十春、靑少變成中年人、午夜夢廻田園景、猶聞父老在呻吟。陽曆春節前夕,小兒曼成從就讀之學校,成功大學帶囘一册、由「中原文獻社」出版編印之第十一卷第十二期「中原文獻」、其封面坎印着一幅「開封龍亭圖片」,使我對它有着無限的親切感,我想提供這張價値很高照片的郭騰龍先生,一定是河南老鄕,當然對開封也必定有深刻的認識。贈閱這册襍誌的人,是現在本省南部唯一國立成功大學執敎鞭的李裕寬老鄕長、李先生飽學多識,久經戎馬,在下有緣曾經與之把酒暢談,是一位標準的爽朗「...

  • 文章又是高梁成熟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作者:李祥亭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故土回忆 乡土民俗 青纱帐

    翻翻日曆,又是家鄕——秫秫長到屋簷高的時候了,一想起來家鄕的秫秫,就會連想起來頭頂上如同火盆般的大太陽,與脚底下好像熱鏊子般的大馬路。丈多高的秫秫,阻住了空氣的流通,沒有一絲微風,連樹梢子都不動一下,呆呆的任憑烈日的蒸晒。莊稼人熱得透不過氣,鋪條草蓆,坐在池塘邊的柳蔭下,手中不停的猛搧着自編的大蒲扇,算是消暑,也算是對暑氣的一種無言抗拒。在這個熱得要命的農曆六月,樹上知了噪鳴,微風不起,秫秫長過人頭之後,就是故鄕所稱「靑紗帳」了。秫秫就是高粱。每年一到此...

  • 文章請問老鄉:您那裡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杜本道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台湾同胞 故土回忆 诗词

    請問老鄉:您那裡人?「家住山西陜山西,來到河南做生意。作了三年沒回去,生了兩小一個閨女,都得感謝我那好鄰居!」左也恨來右也恨,洪桐縣裡沒有好人。論文兩篇一、「上兵伐謀」論〈三軍大學參謀指揮學院考題〉:上者上也,兵者兵也,上兵者,上等兵也。伐者打也,謀者參謀也,「上兵伐謀」者,即上等兵打參謀也!以下犯上,應交軍法審判也。二、「論項羽拿破崙」〈早年四川大學入學題〉:「項羽能舉鼎,豈不能拿破崙乎?」註:杜本道祖籍洪桐,民國十五年出生於湖北棗陽。「肚子裡沒有文化...

  • 文章漫談故鄕海鹽舊事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胡樸人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故土回忆 海盐 太湖

    (續上期)十、拉雜作一個結尾作者生于民前二年,農曆庚戍年正月十四日,這篇文字寫好時,是農曆甲子年四月初一日,論年歲,是七十四歲又二個半月,老了,眞已老了。中午,同顏文碩大律師在重慶南路一段麥士多食品有限公司進午餐。吃的同傳統的飮食不同,所以不能說是吃中飯。我用的是小麵包二隻,炸蝦二隻,蟹肉白菜球五個,鄕下濃湯一杯,甜點松子粒一塊。二個吃了四百八十元,不能算便宜,地方不錯,座位舒適,佈置精雅。顏文碩與作者同是庚戌生,祗小幾個月,身體還很健。談到大陸故鄕海鹽...

  • 文章久旱不雨話鄕俗——「取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陕西民俗 取湫 往事回忆 故土乡情

    我國幅員寬廣,民俗各異,以祈禳方式來企圖消弭災害或彌補損害者多俱形色,憶及家鄕—陝西省的南部,每逢乾旱年程,鄕間多有祈雨之擧,其事雖涉迷信,其俗頗可一述。分敍其辦理程序於後:一、撥角子(卽選馬脚)黃昏之後,由社、廟之代表性人物,率領一夥自願參加者,(老幼咸宜,唯女性例外)將本廟主神之行像,(大凡各廟之主神神像均有行像及坐像之設,行像爲木雕或銅鑄,坐像爲泥塑)請出,設香案,抬龍梢(龍梢爲數十斤之苧麻編結而成,長約二公尺許,首粗尾細,鑲有雙眼,首後繫紅綾綢子...

  • 文章説陝西風土諺語(續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风土谚语 俗语考证 故土回忆

    正月二十三,人牛和馬歇一天。長安鄕間,每逢此日,必使牛馬歇力一天,酬其一天辛勞。陜南下句則說作:「老牛老馬歇一天」,是夜且以麪饃餵食之。閒忙工。長安,女子嫁後,講究「遨娘家」。娘家越富有則住娘家時間越長。閒時始能遨娘家,遇農忙,或婆家有事,卽須趕回。這諺語好似說:出了嫁的女兒,是敎你娘家當閒時而要爲她忙的人。一忙兩忙,姑娘兒下繡房。 杜長齡述。下地本是男人的事,但到農忙收穫時,女人小孩也得參加勞作。一年朝山,十年興旺。終南山,每年陰曆六月初一,廟會,遠近...

  • 文章談套兒河口外的張網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周曄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大洋口 渔民生活 故土回忆

    兩河邊的養船人家霑化和無棣兩縣瀕臨渤海,而兩縣交界處有一條鹹水河,當地人叫套兒河或叫淘兒河,但見諸地圖上的正式名稱叫大洋口。自河口向上游約五十華里,就是在無棣縣的東山後,河卽分汊爲二,其一向西南走,到該縣的水旱碼頭下窪鎭,約六十華里可通行載重十餘萬公斤的大帆船,名叫石橋河(在無棣境內)。因在該河的北面有兩個小漁村叫南石橋、北石橋。聽家鄕長老言,很久以前該兩村之間有一座石橋。是金、元、明諸朝時,東三府(登、萊、靑)上北京城的大道——官道。不過石橋經黃河數次...

  • 文章歡樂昇平時期的溫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王來漪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温州 故土回忆 抗战时期 风土习俗

    我雖然是溫州人,却是在天津長大的。第一次囘溫州,是在五十多年前,我十五歲的時候。那時,一個番錢可以買二十七八斤米,一個角子可以買十幾個「扁兒」,兩個角子可以買一個普通的「伴手」。一般人的生活都很安定,市面也相當繁榮。當時的溫州有「小上海」之稱。母親帶我囘到溫州探親,就住在信河街開布店的姨母家中。他們是前店後居的。那時恰巧是年底,姨母請了許多「老司」囘來做年糕、圓糕、水蒸糕、雞脚糖、凍米糖、芙蓉糖等等。還炒了幾升豌豆子。除了年糕之外,每樣食品都用洋油箱裝一...

  • 文章懷鄕憶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民间传说 怀念故土 人生感悟

    歲月不居,光陰似箭,轉倏已來台二十五年矣,誠如方地山所云「埋憂無地,淚眼看雲,歎事事都如昨日」這種游子心情,非親身經歷,似難體會出個中滋味。有很多鄕賢鄕長們,在中原文獻中報導中原風土文物,名勝古蹟等等,中原文獻名噪一時,同鄕們以先覩爲快,然第賞其詞藻華麗,神調風雅,惟捃摭所及,或引証經史斑斑可考,或依據傳述諄諄可風,余讀之如飮宿酒,如噉棗梨,倍覺心曠神怡,恍如置身其中,對背井離鄕者一大快慰也。筆者弱冠棄學從戎,對家鄕一切事物都感懞然,僅就幼年聽到長輩告訴...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