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捐资兴学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爱的奉献——彭荫刚先生捐资兴学在家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9期  作者:本社記者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彭荫刚 奉献社会 捐资兴学

    (注:彭蔭剛先生玉照)(注:彭蔭剛先生與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攝於小三峽)翻開愛的奉獻這本畫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十所希望小學,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在臺赤子—彭蔭剛先生爲發展家鄕敎育事業所作的無私奉獻。他凝聚著一位從長江之濱、梁子湖畔走出的一代名人,對故里的一片深情和無限關愛。彭先生祖籍湖北省武昌縣(現武漢市江夏區)山坡鄕,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生,一九四八年隨父親來臺灣,一九六二年美國威利羅拉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曾在美國貝爾電訊公司任職系統工程師五年,後改工...

  • 文章「爱鄕楷模」赵安中捐资兴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馮宗木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爱乡楷模 赵安中 捐资兴学

    宁波山明水秀,地灵人杰,人民勇于进取,尤善经商,过去上海金融就是由宁波帮执牛耳,在外事业有成的宁波人不忘囘馈家鄕是良好的传统,例如过去赤手空拳到上海去奋鬪的实业家叶澄衷捐资兴学、创办宁属鎭海县中兴学校为当年四大名校之一,人才辈出,鼎鼎大名的船王包玉刚就是这所名校培植出来的学生,前十年包玉刚慷慨解囊,独资创办宁波大学,为家鄕造福,此事过去浙江月刊仿佛有过报导,现在无独有偶,一位与包玉刚在中兴学校同窗负笈的赵安中,和船王一样在海外开创事业,有非凡成就,同样

  • 文章捐资兴学的赖钟双华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李嶽崧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赖始华 钟治华 捐资兴学 捐资情况 公益事业

    赖始华君生于观音舖名门世家,生来英俊潇洒,文才洋溢,早年参加青年军抗日救国,南征北讨,官拜中校。其子女媳婿均获学士、博士学位满堂彩。钟治华君系出西林村钟氏望族,气宇轩昂,口若悬河,考入陆军官校接受严格军事教育,学成后,历在军中,参与戎机甘苦备尝,官拜中校。嗣转任大专学校军训教官,教导有方。其子女均在美国学校研究所进修中。他俩同系华中毕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是我多年好友。道德学问,同为我所敬佩。尤其退役后,益发爱乡心切,克勤克俭,捐资兴学,造福桑梓

  • 文章捐资兴学缘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捐资兴学 社会背景 石临先

    山西芮城坑南村素有文化村之美称,自民国肇建以来,鄕贤捐资兴学屡见不鲜。尤以「七七抗日」战争期间,县东重鎭陌南遭日军占领,原县立第二高级小学随之解散,四方学子,学业顿时中断。时先父和轩公目睹本村里庙破败不堪,而青年学子无地学习,深以为忧。遂倡议加以维修,申请设立坑南高级小学于此。自是远近学子进修有地,居民引以为便。余幼时即在坑南小学启蒙,并在里庙完成高小学业,可说是深受其惠。现在台之同学张东哲、陈敦、张鹏程、王仁瀚等昔日共聚吾村里庙,盖皆同班同学也

  • 文章白手起家与捐资兴学的叶澄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叶澄衷 捐资兴学 平生事略

    在淸季光緖年間,我國內有三位貧民出身,而又孜孜捐資興學育才的知名人物,那就是:葉成忠、武訓、楊斯盛三人。在「淸史孝義傳」和「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對這三人都有簡略的記載。武訓是山東省堂邑縣人,乳名叫「粘磨」,人稱武七。幼時以乞食爲活,稍長自痛身世遭遇之坎坷不幸與不識字之苦,故而下定決心立志以行乞興學;以三十年的漫長時間,積貲達萬餘串之鉅,營田產至數百畝之多。在山東省內的堂邑、舘陶、高唐、臨淸各縣,都設有義學。山東省的官吏自張曜、袁樹勛以次,均旌賞他的義行,...

  • 文章徐漢三伉儷助濱海興學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徐汉三 捐资兴学 八巨中学 振东中学

    徐漢三、馮錦湘伉儷居台五十年,爲回饋濱海父老,培育地方子弟,捐出四萬美金,分贈八巨中學及振東中學,各建教學大樓一棟,如今巳竣工落成,圖爲兩教學大樓宏偉規模,均爲每棟三層,每層三間教室,兩棟共計十八間教室。徐漢三先生原籍阜寧縣第三區人,民國元年生。夫人馮錦湘女士浙江鄞縣人,民國二年生。民國二十六年,漢三先生響應蔣委員長全國皆兵之號召,參加抗日聖戰。勝利後以陸軍少校退伍,民國三十九年隨政府來台。戰後台灣百業皆廢,先生身無分文,只能棲身在台北火車站。後來以幫人...

  • 文章河南上蔡一中為感念蕭紀書、張嶺梅伉儷捐設獎學基金所立之銅像及致敬謝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萧纪书 张岭梅 河南上蔡一中 捐资兴学 眷念故土

    注:萧纪书先生、张岭梅女士)萧纪书先生,祖籍河南上蔡,张岭梅女士,祖籍江苏泰兴,伉俪二人长期生活于台湾,现侨居美国。不论身居他乡,还是人在异国,两人始终心系故土,情牵家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开放后,他们在河南上蔡和江苏泰兴修桥铺路,捐资兴学,造福桑梓。二〇〇一年起在上蔡一高资助贫困学子,十年间捐资八十余万元,帮助二〇〇余名学子完成学业。二〇一一年底出资二〇万美元,在上蔡一高永久设立「萧纪书、张岭梅奖学基金」。并将其珍藏的二〇〇多幅字画

  • 文章羅卓英將軍與虎山中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人物事略 捐资兴学 家乡教育

    羅卓英將軍遺像抗日名將羅卓英將軍(一八九六—一九六一)是一位文武兼資,膺國民政府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上世紀二十年代,他在中國最早的軍官學校保定軍校畢業後,先後二度出任虎山中學前身湖山官學校長和爾後的初級中學校長。將軍的興學育才理念,為家鄉大埔教育事業建樹的功績將永垂青史。一九三六年春,時任十八軍軍長的羅卓英將軍告假返鄉,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他多年的興學宿願——創辦中學。回到故鄉後邀請湖寮各界有影響人士商議,明確創建中學的意旨是「造福本邑子弟」,並擇定五虎...

  • 文章劉校長怡曾與山東省立第十五聯合中學(中)為山東省立第十五聯中五十年校慶而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象舜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刘怡曾 学校选址 寿光县立初级中学 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 捐资兴学 战火影响

    村民虽然都以农为业,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植于人们的心目中,人人都认为「要好儿孙是读书」,因之对子女之教育。极为重视,同时对于捐资兴学的事,无不热心支持,我家先人,在我家场院里盖房子,供村塾使用,后来我村与毗邻的王家庄,合力兴办县内唯一的一所私立高级小学,都是这种观念的具体表现。抗战前王家庄与我张家贾庄两村,读大学的有四五人,在教育界与政界服务的,有十多人。这些人与刘校长之尊翁梅村先生及校长本人,都有深厚的交情。所以刘校长要在我村筹办中学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