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時期大埔政教史事瑣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羅博平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抗日战争时期 大埔政策 粮食供给 征兵 教育政策

    受影响,且有进步,学生程度亦逐渐提高,素质亦有改进。㈠就每年各高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观察,据县府派出监考人员一般调查统计报告,试题严格,成绩优良,毕业生数逐年增加,不及格者减少。㈡就毕业学生投考国内各大学及各地高中录取成份比较,投考大学者百分之七十被录取,投考高中者百分之八十被录取,国立厦门大学,特以固定学额三名准由大埔中学,百侯中学两校保送,实本县敎育之光,亦足证本县中学办学认眞也。㈢就各校一般管敎实际情形考核:1.入学考试严格,不滥收学生。2.升级严格,无幸进之士

  • 文章從九五同學會談敵僞時期高等教育(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高等教育 伪国立大学 特别教育 私立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使风俗、习惯不同的各民族共学共宿。计分政治、经济、文敎三科,另设硏究院,其基础硏究部,从事政治、经济、文敎的总合硏究。至三十一年四月止,计有各民族学五五〇人。三十二年六月十二日,第一期生毕业计一〇六名。于二十八年六月,因反满抗日事件,被检擧逮捕者十七名,七月上旬逃往内地者十余名。2.新京(长春)法政大学—长春南岭其前身为民国二十三年设立的伪司法部法学校(四年制),于二十八年一月改为法政大学。分法学、经济学二部,修业年限三年,另设夜间特修科亦为三年毕业

  • 文章大埔教育名家郭兆華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郭兆华 人物事略 爱国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 创办学校

    郭先生先後在香港、廣州、韶關、梅縣等地創辦華南中學,教學嚴品質高,大批學子蜂擁報考,成績優異,為中央政府立案全國最好學校之一。郭兆華先生遺像郭兆華先生是大埔縣楓朗鎭大埔角村人,從小就聰穎好學,志趣高尙,不論在高陂仰文學校還是在梅州中學,廣州中山大學就讀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當年中山大學校長鄒魯先生非常賞識他,他是法學院的政治系,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在政治舞台上謀仕途是輕而易舉的事。他不圖,他立下宏願,遵循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訓:不做大官,要做大事,古今中外,...

  • 文章德藝雙馨—漢劇名家黃桂珠女士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林錦祥 羅碧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黄桂珠 汉剧表演 抗日战争时期 演出活动 演艺生涯

    黃桂珠,女(一九一六至一九九四年),她出生在饒平縣姓詹,由於家貧,三歲賣給大埔楓朗下沐教藝人黃榮才做養女,改名黃桔,一九四一年與湖寮龍崗漢劇樂師羅璇結婚,是廣東漢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廣東漢劇院副院長、梅縣地區戲劇學校副校長,廣東漢劇院藝術顧問。是中國文聯、中國劇協理事、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三屆代表,廣東省政協四、五屆委員,梅縣市第五屆政協副主席,梅縣地區文聯副主席。黃桂珠十歲隨養父學戲,十二歲授教於來明師公,攻...

  • 文章陳以令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陈以令 人物事略 抗日战争时期 越南工作 教育服务

    先生諱以令,字綸言,民國三年九月廿七日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父建初公,母黃太夫人。父僑居印尼營商,先生幼年即隨父居印尼,稍長赴新加坡升學,在當地完成小學及初中教育。十六歲回國升學,民國廿七年夏畢業於廣州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先生大學畢業時,正値抗戰初期,日軍攻陷京滬,進逼華南,先生志切報國,毅然投筆從戎,參加軍中政治工作,先後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掃蕩簡報班主任,廣西、四川新聞檢查處檢查員,軍電管理處代科長等職,奔走各地,不辭辛勞,貢獻良多,三年間由同少校擢升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