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战时学校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战时山西第三聨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桑道之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战时学校 第三联合中学校 《同学录》 人员名单

    二〇〇三年,笔者在山西临汾市百汇古玩市场,购得一本民国三十六年印制的,山西省立第三联合中学校《同学录》。封面图案为锚形校徽,由TSMC四个字母拼成,构图精巧别致。大三十二开本,道林纸石印,五十页双面印刷,全校历届师生员工尽录其中。三联中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日寇侵占山西同蒲铁路沿线大片地盘后,山西省府设于晋西南蒲县东胜山(柏山寺)的战时学校。日本投降后该校迁洪洞县,一九四九年转迁临汾,与省立五联中共用鼓楼西现临汾一中校址,至民国三十七年五月结束。《同学录

  • 文章敵僞時期東北地區的中等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东北 中等教育 学校

    伪满之敎育制度,亦即皇民化敎育之基本目的。而今日之中国大陆的敎育制度更为缩短,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三至四年。此所谓奴化兼毒化的敎育制度之眞面目也。二、各省市(院辖)中等教育分布概况(民国三十二年之资料)壹、辽宁省二十二县 四市1.旅顺市——旅顺师范、旅顺女子师范、家政学校2.锦州市——地方师道训练所、锦州师道、锦州一高、锦州二高、锦州女高(附设道科)3.营口市——营口一高、营口二高、营口女高(附设师道科)、私立培眞国高、私立培眞女高4.鞍山市——鞍山国高

  • 文章虎山中學首任校長羅博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賴揚石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虎山中学 罗博平 学校建设 办学思想 抗战时期

    金石为开。历半年努力,终使三千多坟茔移迁,为浩大的二期工程腾出宽阔的空间,设计蓝图有了落实的平台。丰顺县汤坑美华建筑工程公司诚信至上,技艺精良,在湖寮五虎山麓建成了盖粤东的大学校,巍峨壮丽,叹为观止,主楼有廿四个标准教室四个大厅,十五个教师房,还有宽阔的走廊和三处楼梯。门前六根巨柱象征顶天立地的松树支撑穹苍,令人肃然起敬。三楼悬吊一只大铜钟,敲击巨钟响彻湖寮中心六村,催促莘莘学子定时上课下课,追求智识的领域。虎山公学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实施战时教育,厉行

  • 文章在泰和城三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歐陽克沛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泰和城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学校教育 就学生活

    泰和 欧阳克沛民国卅五年秋,原在新赣中学,就读初三,差一个学期毕业的我,因抗战胜利,该校复员上海,撤离蜀口洲,不得已,须转入他校继读。由于家穷,不敢跳班,直接报考高中,生怕中途,无法升学时,而连一张初中毕业文凭也没有,影响日后发展。因而祈能找到一所允准借读学校,以完成初中阶段。抗战时期,由于省府驻泰,许多学校也迁入泰和。据粗估计,有卅五所以上,如:国立中正大学、省立工专、医专、南昌一二中、私立心远、鸿声、新赣……等都是,可谓泰和文风最盛时期。然因抗战胜利

  • 文章懷念郭兆華校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李偉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郭兆华 追思缅怀 育才精神 创办学校 抗战时期

    是我们的同乡,一九四八年春,李启纯、启焕宗叔推荐我去香港佐敦道华南中学当职员始有机会在老校长的帐前服务,校董李东星、(启煌)、蒲良桂、教导主任黄文博、何之、小学部主任余祖廉,是郭校长中山大学校友,饶展雄、黎仕治、黄荣韶、廖汉锦等教师是广州华南中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有其宗侄郭崇圆是事务主任(兼课老师)。郭校长每次视察督导都召集教职员工开会,一再强调要求教师,要树立艰辛卓绝为教育,为培养人方面奋发精神…。训话完后,指看我说:像你这样的小青年初出茅芦,文化不高,要有

  • 文章虎山中學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賴揚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虎山中学 辞赋艺文 抗战时期 改革开放 学校发展

    埔城虎山兮,五虎雄踞,風水寶地也。虎山之陽兮,黌庠棋布,巍峨偉壯。抗日軍興兮,羅公自贛返鄉,鴻圖大略兮,披荊斬棘,構建學堂。改革開放兮,振翅飛翔,四個飛躍雲霄直上,榮燈省榜。今朝鼎盛兮,瓊樓高聳,舊校換新樓,聯袂輝映。政府領航兮,校友扶將,劉永生、藍建儀、藍經耀、田家炳,海內外鄉賢群解囊、步入校區兮,校園泛綠,榕樹成行,紅棉綻放,滿目霞光,更有那玉蘭花香。地理園裡植物門類多種多樣,小鳥啁啾伴著書聲琅琅。綠茵蔥蔥兮,生龍活虎學子健壯。教學方法兮,新穎別樣,...

  • 文章國立第廿二中學流亡記(一)壹、振翅遠飛到柴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春序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往事回忆 战时学校生活 流亡纪实

    胜枚举。我和百兴弟报到后,先受生活训练,等集中的人数够多时,再举行编班试验。年岁较轻者留在学校,年龄较长者分发至鲁干班,接受军事训练。我们俩人越级挑战,幸均被录取入高中一年级。高中部是校本部,校址在柴集鎭,离阜阳县城大约四十华里。另设三处分校,一分校在后湖,二分校在城西关「打蛋厂」,师范部设在三王寨。战时学校生活,和太平时期迥然不同,五十多年的前尘往事,记忆犹新,兹槪述于后。一、课业方面学校师资,人才济济,水准之高,可谓集一时之选。敎务主任是名敎育家张敏之老师

  • 文章山東省立十五聯中「留呂分校」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郭恩成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十五联中留吕分校 学校概况 战时生活

    本文作者郭恩成先生,山東濰縣五區安固村人,十五聯中留呂分校一級,青年軍入伍,中校退役後從事敎育工作多年,現居臺北市石牌。——編者

  • 文章馬故陸軍上校德昭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马德昭 抗战时期 中学毕业 陆军学校 军事教育 因病去世

    马、顾本为世交,先生少时,即为顾府所赏识,许为东床。先生系于一九四〇年,在第三战区江西上饶战地与顾女士成婚。战时物质艰难,时顾将军为战区司令长官,曾赍以厚仪,助其成立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时先生已中学毕业;秉于救亡图成之大义,遂伙同叔伯兄弟数人,万里投荒,入设于陕西王曲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十五期就读。毕业后分发东南地区作战,一九四二年日军大举向浙江、江西地区进犯,连陷浙西重镇衢州、金华等地。时先生任职第三战区警卫团,为巩固战区最高指挥中心,曾率部

  • 文章劉惟甫校長等對瑞金綿江中學的貢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家世出身 《东亚新秩序》 《倭寇之野心》 筹办锦江中学 学校建设 领导队伍 瑞金县立中学新创 战时生活 全县人民文化教育中心 怒潮军政学校 教育事业贡献

    事业,对教育经费尽力支持。县政府召集各乡镇士绅会议,决定征收附加税全部投入办教育。刘校长又考虑学生家长为免学费受通货膨胀之累,规定学生入学缴费以缴学费稻谷150斤,折合当时法币6元。于是教职员之生活乃得安定,而学生因多来自农村,学壳容易取得,双方均无学费负担的忧虑压力。瑞金县立中学新创,名声大振。宁都、雩都、会昌、安远等邻县学子都来报考就读。时值抗日战争正兴,学校还接收了许多外地流亡学生,实行战时生活。每周举行周会,每天则有升旗、降旗活动,刘校长亲自带领全校师生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