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成语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笑談春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信暄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成语 口语 俗语

    前兩期文獻陸續選述四十則,玆再選述十二則,在現代生活裏經常緊張忙碌的氣氛中,如能稍憩,讀一、二則或可有淸涼醒腦之效,不悉然否,一笑,並祝暑祺。外文禮貌「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於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於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返國而起兵,卽恐爲曹患,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

  • 文章同仇敵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同仇敌忾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因为天水是秦国的发祥地,所以附近范围内秦早期文化的遗迹很多。如「西垂」、「秦亭」、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秦人最早都邑、秦文公墓等。还有国家级文物「秦公簋」、「不其簋」青铜器也出土于天水附近。天水牧马滩,是秦人为周王室养马的基地,这里发现的秦墓、木板地图、秦简和中国最早的纸张等,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同仇敌忾」这个成语常用。梁启超《论教育当地宗旨》:「则宜法德意志,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

  • 文章絕甘分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绝甘分少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一扫众议,直述观点,毫不隐讳;在已遭受酷刑的情况下,不怕再次得罪皇帝,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此外,文章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这个成语后世常用。《旧五代史·李建及传》:「建及有胆气,慷慨不群,临阵鞠旅,意气

  • 文章無錫的地方俗語(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0期  作者:侯家欣  出版时间:1994-10-20
    关键字: 俗语 形容词 成语

    ㈢无锡的四字俗语与成语,例如:额角头高 嚼舌头根啃老骨头 死蟹一只宝塔结顶 笃定泰山朝南面孔 贼勿空手一句闲话有些虽没有在《成语词典》中落户;但可以找到同义的,成语眞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这有些虽难以找到同义的成语,但本身较像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出现。例如:面熟陌生 心急慌忙身发财发 强凶霸道清汤光水 死样怪气七峤八裂 五颜六色金光闪亮 凸角四方碧绿生青 活剥鲜跳——严格说来,有的只能算是「A里AB」式的形容词组。例如:邋里邋塌 疙里疙瘩活里活络

  • 文章成语之鄕——河北邯郸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鳳臣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邯郸 悠久历史 成语解说 成语故事 成语之都

    皇宫、邺城三台等,四百四十多处古迹。最令人钦慕的是,如今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有很多的典故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如「赵氏孤儿」、「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毛遂自荐」、「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纸上谈兵」、「围魏救赵」、「黄粱美梦」等,五十多条成语,其典故都出自邯郸。使邯郸获得了「成语之乡」的美名,大部分产生于以邯郸为中心的古代赵国。而且,多半系著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例如:一、邯郸学步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特别

  • 文章蛇年譚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以平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成语俗语 铜蛇 邮票

    農曆新的一年為己巳,依十二生肖,巳屬蛇,李商隱詩有「蛇年建午月,我自梁還秦」之句。蛇,為人所懼怕且厭惡的爬虫,有二白餘種之多,大別之,分無毒和有毒兩類,有毒的蛇可咬人散毒,致人於死,故有「毒蛇螫手,壯士斷臂」之事,為要保全性命,情願犧牲一條手臂,可見人被蛇咬之嚴重性。在醫學昌明的今日,只要快速求醫,不必斷臂保命了。因之許多人「一朝經蛇咬,十載怕井繩」,也有因「杯弓蛇影」而驚駭得染病的,如晉樂廣賜客飲,客見杯中有蛇,驚懼而得病,廣知為廳壁角弓影,復置酒飲客...

  • 文章笑談春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1期  作者:信睻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典故 成语 春秋时代

    春秋時代,不論是政治或文化,在我國歷史上,都可說是集大成的時代。若干掌故,現在讀來,仍然栩栩如生,有笑有淚,可圈可點,不因年久而湮沒它的價値。筆者不揣淺陋,且讀且記,略加談論,不敢附庸風雅,侈言推陳出新,只希望有幸能和同鄕見面,藉博一燦,或有一點鎭靜神經的作用,以下就是這些掌故,特爲序:廣告噱頭「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爲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喜鬻珠也。」這是包裝廣吿的反效果,由此可見,喧...

  • 文章鶴立雞群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成语典故 成语解析 鹤立鸡群

    在历史的绝佳成语中牵涉到家乡的部份,本编辑室时提出三篇,供乡亲玩味。鹤立:形容姿容秀美,仪表才能超出众人之上。始见曹植《洛神赋》:「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来翔。」洛神就是仪羲的女儿宓妃。曹植是这样描写洛神宓妃这位美丽的天水姑娘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禯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

  • 文章一夢華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一梦华胥 成语解析 成语出处

    摘录自天水历史成语解析意为一场幻梦。语见《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蛋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天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

  • 文章出自庄子一书中的成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庄子 成语出处 成语注释 学者观点

    日籍汉学家省轩龟谷行曾说:「文莫奇于庄子,而最为难读。」这真是深谙庄子之语。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注重遣词造句,布局结构。故其文神奇曲折,辞藻瑰丽。寓言妙譬,更充斥字里行间。因而出自他书中的成语,也就特别多。兹分述如后:▲越俎代庖:〈逍遥游〉篇:「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注:庖人:厨子。樽:酒器。俎:砧板。越俎代庖:今为「越职代理」之意。)▲大而无当:〈逍遥游〉篇:「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注:当:底也。今谓「大而不合实用」曰「大而无当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