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班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陽佳節演戲酬神

    来源期刊:《闽聲》 第2期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重阳 演戏 酬神 戏班

    迎年一过,大家安定下来,各理旧业,一般鄕下人还是以农为主,这个时候雨水充足,春耕开始,大家努力耕作,「早稻」「晚冬」都收成了,天气也凉快起来,于是高湖人又开始热閙了,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又是「泰山诞」。高湖人为庆祝一年丰收,演戏酬神,普通自九月初一日起即开始在泰山庙演剧,最快于月半结束,有的时候也会着魔,所谓着魔也者,是演戯演热起来,一连演个把月还不算,最妙的是,每日都有两班对台,所谓两班对台是有两种演法,其一是两个戏班每班各演一节,轮流献演。另外一种

  • 文章川劇喝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川剧 喝班 戏班 简介 成都

    所谓喝班(或写做「吼班」)就是手下,扮的是兵卒衙役家丁,旗锣伞报之类的角色,成都三庆会「喝班门路」记载:「官府升堂审案、衙役例需喝堂,出巡所经地方,手下领先喝道,其喝堂喝道,原系三班衙役之职,故戏班扮演兵丁衙役手下之类,名曰喝班」。又说:「最早戏班没有喝班一行,主要演员在无事之时,也要当兵卒跟着跑上跑下,后因戏班组织日益复杂,才渐渐产生喝班一行……」喝班是戏班最起码的角彩,从这个职位爬到大佬倌的寳座,是有一段悠长而艰难的路程,但树从根脚起,将相本无

  • 文章川劇組織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川剧组织 五种戏班 七个半会‘ 戏班人物 三庆会

    川剧在组织上可分为五种戯班,及七个半会,其他尙有检场、前后台管事等,玆就各种情形,略述如次:先谈川剧的五种戏班:即「坐城班」,「江湖班」,「落鄕班」,「草台班」,「端公班」是。这五种班,由于它的规模大小不同,人员的多寡不一,行头的新旧不等,所以其角色的优劣自然也是相差悬殊的。「坐城班」是专门在成、渝两大都市内演出的巨型班,如成都的「三庆会」(悦来戯园),「三益宫」,「华瀛大舞台」,「成都戏园」,「春熙戏院」等;重庆的「章华」,「又新」,「一川」,「得胜

  • 文章趣話夜壺猴尿

    来源期刊:《闽聲》 第41期  作者:聶三 出版时间:1970-11-30
    关键字: 中秋 戏班 夜壶 文字

    (續前期)吳威亦××××籍,歷拜師旅長等職,某年中秋,在福州會舘觀劇,當時乃「善傳奇」戱班,演至員外徙宅故事,一僕作倉皇狀,遽曰:諸物俱已搬妥,唯××兄忘記携帶也。蓋指夜壺,以卜觀者之一粲,時威在座,聞言髮豎,演旣罷,全班被禁十天,罰演一日,以了事。事載「逸之小品」,文友陳逸之,亦××籍,寫文每不避諱,眞乃俠士心腸,書生肝膽,惜夭其壽。福州便壺,不曰夜壺,常稱「尿猴」,其始或以溺器象形,或溺時象形。以閩諺中尿猴入話,則似獨多,如童謠云:「禁嘴禁喉嚨,俤从講話嘴生...

  • 文章回忆禹县地方上之戏班(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禹县 戏班 早年回忆

    甲 前言一、禹縣(卽小禹州)爲我國中原中藥滙聚之地,商業發達而聞名全國,因此,地方自然比較繁榮而富庶。隨之而來的就有許多廟會,有了廟會,就要爲所祀之神誕而演戱以酧神靈。因有此需要,而成立的戱班也特別多。每年各個廟會爲祈福酧神,爭相演戱,借表崇敬。所以在抗戰以前,廟會之繁,戱班之多,可謂極盛時期。抗戰時期,因敵機轟炸關係,各種廟會,幾乎停頓,但偏遠鄕間仍有廟會及演戱,城內惟有夜間,偶有戱園內演戱而已。到了**竊據大陸後,人民生活,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將陷絕境...

  • 文章松陽社教演戲槪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葉楚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戏剧 松阳 戏班 伶人 戏台

    松阳民间,无论城鎭或鄕村,平日均少娱乐。除年节后,元宵舞龙舞狮、提花灯游街,淸明前设醮,迎神赛会等外,恒于端节、秋节,或冬令时,演戏共乐。由商界醵资,(在鄕村则由宗祠或富户出资。)邀请外县或本地戏班演出。外县戏班,多来自金华或永康等处之昆腔班或乱弹班。(乱弹为戏曲腔调名,称花部;包括二黄、京腔、秦腔、弋阳腔、椰子腔、罗罗腔,以别于雅部之昆腔。)亦统称为徽班,因与安徽戏班,关系至切。民国二十几年以后,始有邀自温州之京戏班。(京戏京腔,原亦「乱弹」之一,因不

  • 文章漫談廣東木頭公仔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木头公仔戏 鲁泉 历史渊源 木偶戏班

    的「木头公仔戏」,同样是木偶戏,若论戏偶的身型神态,戏装扮相,以及戏班的组织成员,与各省民间承传的木偶戏,大异其趣。笔者祖籍佛山鎭,祖居邻近有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观音庙,传说有求必应,灵验非常。方圆十里,善男信女参神许愿,平时已香火鼎盛。我家算是世代簪缨,先祖热心桑梓。因此每年二月十九的观音宝诞,开春后,一班庙堂上有头有面的鄕绅値理,有志一同必恭必敬地到我家中,会商祝诞事宜,照例公推先祖父为「主会」。开坛建醮、大放烟花、舞龙舞狮不必细说。祝诞重头节目,例定延聘蜚声四

  • 文章廣昌縣旴河戲拾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黎長清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广昌县 盱河戏 甘竹 戏班戏子 民间趣闻

    广昌 黎长清拜读张天岳、张维刚二先生大作「古胜遗韵—广昌县旴河戏述略」(江西文献一九五期八〇—八二页)令我血脉喷张,勾起童年回忆,因为我是广昌甘竹人,曾是曾姓旴河戏班里的戏子,出演过「辕门斩子」等戏目,也随团到南丰等外地演出多次。甘竹是广昌较低洼的平原,™‚有水患,每次大水氾滥,旴河上流都会漂下不少树木;很多人划著竹筏去捡拾,有曾氏父子那一天也去旴河捡拾树木,忽然听到由远而近的锣鼓声,不久见漂来两只木箱,锣鼓声由木箱里发出,其子好奇,用撑篙将一木箱挑开

  • 文章回憶童年——八灘的小人物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1期  作者:劉鳴漢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骡轿行 戏班子 社会经济 小买卖

    拦住说:「大达子,你看你,都快抱孙子的人了,还这般毛躁,「小老汉」天生有反骨,血不归经,麻里木足,从小挨你的打还少了吗?有个什么用,如今他翅膀渐渐的硬了,来个贩桃子,一去呜嘟嘟,你说怎么办?唉!瞎子放羊,随他去了,一个人头上一滴露水珠子,老天爷赏饭吃。」双红戏班子—小孩年不懂戏文看热闹,台上是一个倒楣的皇帝,双红女扮男装,哭哭啼啼,带看老婆小孩,东躱西藏,台下观众,不住地叫喝采。「王大太爷赏大洋五元,某某号老板赏三元……。」又换上来一个喝醉酒的娘娘,许多人

  • 文章由海州城的雜湊班談談戲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龐觀廸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海州城 戏班子 平剧规矩 舞台对联

    前期文献有张先生谈沐阳的平剧一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今就儿时记忆海州城里的戏班子,拉杂写来,聊助阅者诸君一粲。海州虽系州治,后来又是东海县城,在公共娱乐的平剧方面,照理应该有个像样子的班底,但实在抱歉,每次神谢庙,多由当地工匠人来扮演,其职业有扎柳的[1]箍桶的[2]和一些混混,戏目除三国、说唐,还有些閙戏,「行头」是褴褛不堪,「砌末」破敝不全,但每一演员,都忠于艺术,在「板眼」、「工架」「「行腔」、「做表」,都十分「卯上」[3],其中有王二铁者,貌颇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