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艺术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眾里尋他千百度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9期  作者:王希玲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戏曲艺术 角色扮演感悟 豫剧

    本文作者鄭州市豫劇團王希玲小姐,國家一級演員,享譽大陸。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蒞台演出,造成轟動。技藝超群,品學兼優,前途無量。應海軍飛馬豫劇隊之邀,將於民國八十三年元月再度來台,與豫劇皇后王海玲,合演「風流才子」等名劇,定必更爲轟動。 ——編者——

  • 文章我記憶中的家郷戲(戲條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戏曲艺术 人物回忆 河南梆子

    甚么名来求甚么利?一家人团圆度日强似神仙,但愿奴夫早囘转,免得为妻心中挂牵。」尾语关于「戏条子」,不单是上面所写的十种,还有很多,如:「元戎曲」、「过街景」、「书房景」、「好媳妇」等等,都是常听到的;相信很多我记不起来的,鄕亲们中,一定也会知道很多。不过,我个人的主张,编剧时,依剧情编写新词,尽可能不要套取旧词,不要完全用过去的「戏条子」,可能会使戏剧艺术进步;不然,唱来唱去,还是那些老词,似乎没有多大意思,不知鄕亲们与戏剧界专家与前辈们,以为然否?敬请敎正。

  • 文章名伶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马金凤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马金凤是代表为「马派」,其声调玉润珠圆,委婉缠绵,真是余音绕梁,久久还在耳际之中,民间盛传,「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不胫而走。一九五八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为舞台艺术,多次在北京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郭沫若等,大为欣赏。梅兰芳亦曾三看马金凤的「挂帅」而不厌。民国八十二年,张天佑理事长,为肆应群众所渴望,迳邀请马金凤率团来台公演。民国八十六年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为求精益求精,尊重马金凤为师特邀请她再度来台互相切磋合作公演,豫籍大老及各位乡长,阎振兴

  • 文章欣見「中國豫劇大辭典」出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楊濬彥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中国豫剧大辞典》 豫剧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南京、武汉、广州之人!所以「豫剧文化」超越「教育」,大陆各省重视豫剧,可谓找到了发扬人性文化的正门!近多年来,河南省「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已先后出版了「河南戏曲史志辑丛」共十六辑(册),其所涉的范围较广,作家众多,各述所知,属单篇文集。「中国豫剧大词典」的主编马紫晨先生,也是其中重要作者之一。马氏自己撰述编著且已出版的有「河南戏曲史论文集」,「河南戏曲音乐札记」,「豫剧戏串」及「河南曲艺史论文集」。西元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出版的「豫剧艺术总汇」,乃是一部

  • 文章廣受喜愛好評的贛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范群珍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赣剧 起源 弹腔 《临川新梦》 地方戏曲艺术

    定名为「赣戏」。黄副院长在报告时,特别清唱赣剧中某戏三段花旦的唱腔,吸引了在场听众对赣剧的兴趣与热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听众有不少年长者,也有不少是年轻的学子。有的大学生提出希望能在学校有机会选修赣剧这门艺术课,使年轻人喜欢赣剧。由于黄副院长报告的时间有限,本人现场纪录也因资料有限,故在网路上查找到的资料以作补充。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后,对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珍珠记》、《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记》、《还魂曲

  • 文章晋劇在張家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楊暢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晋剧 张家口 戏曲艺术 回乡演出

    精湛的戏曲艺术献给了张家口人民,也为张家口的戏剧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晋剧接班人。如梨园世家云遮月(刘德荣,忻县口鎭人)的后代,刘宝山、刘明山(五月鲜)、刘玉山、刘玉婵,曲阳的吴本贞和吴本荣哥儿俩,浑源的王云楼(郝玉仙),楡次的十八红(马万金),汾阳的王桂兰(宗桂兰)、王西爱(宗桂枝)姐妹,文水的刘仙梅等。特别是文武花脸黄德胜(阳高人),很早便在宣化定居,为张家口办起了第一个晋剧科班(现称戏校)。几年的时间裏,培养出杨胜鹏、张胜林、侯胜忠、郝胜魁、关胜斌

  • 文章常憶當年梆子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賈孝全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故乡思念

    頃閱臺灣新生報九月二十四日第八版載有「豫劇求新求變形成一枝獨秀」一文、執筆者爲「黎明」先生,讀後頗有淸新之感。唯視文內或有部份未盡符合,茲補述於后:一、筆者籍隸河北,世代從政於河南,於民國二十二年到開封,廿七年夏因汴梁淪陷,經鄭州、過許昌、葉縣、方城直走南陽,直至南陽淪陷前,始飛漢口轉住首都南京,計在河南斷斷續續先後凡有一十四年之久,每到一處,不是聽越調,便是高台曲子,或是大調子,或是河南梆子,以個人觀感而言,以南陽的大調曲最爲高雅,惜因曲高而和寡。高台...

  • 文章海州小戲藝人市語拾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葉志林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海州风貌 区域文化 戏曲艺术

    海州地域民間流傳的小戲,現已發展成爲全國知名的淮海戲劇種。當年之所以稱爲海州小戲是因爲流行於海贛沭灌地界,京劇時呼爲大戲故言民間流行的小調劇爲小戲。海州小戲清末民初,各地較有影響的班社約有十餘家。小戲藝人在民間說唱演出,常會遇到難以料想的意外事件,爲了小戲藝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漸漸形成了自己一套行業市語,這些市語俗稱江湖黑話。自己人一聽便明白所言何事何物,門外人聽了便不明白說些什麼。如人體各部器官市話爲:頭稱之爲棗木榔,眼稱之爲荔枝子,嘴則稱櫻桃,耳朵喚...

  • 文章孝義皮影木偶博物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李彬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 民间戏曲艺术 文化旅游项目 博物馆介绍

    木偶两用戏台。这些影戏台是从孝义市内有关村鎭搬迁到此展出的。可以看出,孝义市内历史上的皮影、木偶戏在民间是相当普及的。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一座新建的专题性的博物馆。一九九五年六月八日,中国皮影木偶特种邮票的首发式曾在孝义市举行。中国国内唯一的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如今成为收藏、硏究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博物馆。木偶、皮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戏曲艺术表现形式在这里得到新的弘扬与展示,成为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一个新的品种,吸引著中外旅者到这里观光、旅游、采风。不久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秦腔艺术 秦腔实验剧团 戏曲演变

    秦腔戏剧,源达流长,为大家公认是我国最古老,而年代最久远的民间艺术,相传始于商周,盛行于秦汉,到唐明皇黎园子弟发展到高峰,今天戏剧界所祭拜之祖师爷唐明皇与西秦王爷,即因此而来,秦腔实际盛行是在淸朝,因为淸王朝提倡戏曲,宫中经常演唱,各地方之戏曲均至京城演出,一时人才辈出,因秦腔戏曲高昂激起,振奋人心,加之文武场乐器完整,另有梆子助节拍,听起来悦耳,各地方戏均仿设,所以发展有山东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因形形色色所以又名叫乱弹,所以说各省地方戏曲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