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追忆共返回9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戰時西安豫劇梨園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豫剧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雖說是陳年舊事,烙的還眞深。對日抗戰爆發後,各地人士都湧向後方,以免受到日寇的茶毒凌辱。西安在這個時候,各地方戲的活動,比以前便更加蓬勃了。從二十七、八年開始,豫劇名伶相繼組班在西安演出,河南梆子也受到大衆普遍的歡迎與愛好,可以說河南梆子在西安,比河南還要河南,爲啥呢?就是河南老鄕,誰能在一個地方,看到那麽多的豫劇名角呢。湯蘭香所領的一個班子,上演于南大街座東向西的銀銷會館(銀樓業公會會館),在這個會館的南邊,有一座建築宏偉堅實的「便民質」(公辦當舖),...

  • 文章教育生涯回顧(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安愚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刘安愚 华侨中学 往事追忆

    劉安愚遺著華僑中學時期(民國六十二年五月至七十一年七月)民國六十二年五月一日,我由國立師大附中校長任內奉調接掌國立華僑實驗中學,當時教育部長蔣彥士先生面囑要我到華僑中學整頓僑生教育,責任重大,勉勵再三。僑教的目的,除施予一般學校的教育目標外,尙需兼顧「政治目標」,即要教導華僑子弟發揚我中華文化,熱愛祖國,所以僑生教育的責任比一般學校教育,更爲重大。我擔任校長工作已經歷十四年,所服務的兩所學校都有其特殊性質:前六年在省立中興中學,那是一所爲省府員工子弟創辦...

  • 文章對書報説閒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3  作者:龔書綿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读书看报 杂感随笔

    閲讀是一種心靈修行的途徑,正如同藝術是生活中的感情表現一樣。人們在各個層面的知識,除非他是文盲,大部分是由書報中得來。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遷,知識,總是直接影響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每個人在學生時代,所必讀的敎科書例外,因了不同年齡的差異,對於閲讀,基本上,是隨個人的喜好而選擇的。眼前的萬卷書報,不論是面對圖書館、或私家的寶藏,我們總以「汗牛充棟」或「浩如淵海」來形容。而不同時代或不同環境,形成個人閲讀的態度,也有個别差異,有人在找心靈的寄託,有人...

  • 文章回憶山東南華文學院點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薛俊蓮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山东南华文学院 往事追忆

    山東省美術館 薛俊蓮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由王玉圃等籌備成立了山東南華文學院董事會,孫科先生任董事長,王玉圃自任院長。臨時院址設在濟南五里牌坊街南致敬洋灰公司樓內。一九四六年春季招生,設藝術、文史、體育三系,藝術系主任黑伯龍、文史系主任由教務長孫祥駿(健之)兼任、體育系主任蔣澤春,副教務長由呼盉齋擔任。新生報名條件爲高中畢業生或具同等學歷者,新生入學考試科目爲:國文、數學、英語、史地、美術常識、體格檢查及口試等;專業考試爲:素描、寫生、國畫(是當場...

  • 文章往事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往事追忆 温州 皮坊 黄包车 丁㟀杨梅 豁拳 鲥鱼

    皮坊離家卅餘年,拜讀王覺之鄉長鴻文「永嘉的河道與船隻」使予有說不出來之喜悅與親切感,文中尤提到「皮坊」不禁又引起我對往事之回憶。溫州小南門外皮坊,開有小型製革工場不少,均挖有土坑?(或者大木桶)將生硬牛皮泡在坑內加硝,和定量黃米粉發酵。泡上匝月左右,再從坑中撈起,把牛皮繃緊,攤在小南門河邊棚架上,於熾烈陽光下翻轉幾次,晒乾加工,就變成熟皮供應市場,做爲製作皮箱皮鞋原料。由於嚴格品管,產品優良,靱堅耐用,且不變型,不退色,不漏水。溫州皮箱皮鞋,是馳譽遐邇。...

  • 文章手眼身法步前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梁秀娟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国剧学习 往事追忆 教书生涯

    「手、眼、身、法、步」是國劇表演藝術中有關肢體動作的重要口訣。我由自幼學戲及舞台演出的經歷和揣摩中、深深體會這五個字所代表的演員全身整體配合的關係。國劇及國舞的動作,原則上以「手」部爲起動之點,「眼」神必須立刻地配合手的動作——包括動作的方向以及動作的情感與涵意,於是「身」體的與之配合而有適當的姿勢與動向——包括肢體的張力與焦點。所謂「法」就隨卽產生、「法」一方面是指劇情與角色所賦予的內在的「動因」,另方面是指「手」、「眼」、「身」配合後所具有的外在的「...

  • 文章張耀東的奮鬪歷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李孟洲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张耀东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廉洁 税局

    新任臺北巿國稅局局長張耀東,八、九年前擔任稅務稽核工作時,曾因爲拒絕收受廠商的送禮而遭致體傷,送醫縫了三針。退還贈款而致負傷當時,張耀東住在臺北巿嘉興街山坡上的宿舍,一天晚上,突然有人抱了一分禮物上門,見了張後,將禮物往他身上一塞,掉頭就走,張耀東見狀,不顧雙脚僅穿一雙便鞋,立刻追了出來,要當場退還禮物;不料,就在山坡路上,猛地踩上了一根長鐵釘,頓時血流如注,經送醫後始無大礙。這件痛楚的往事,很深刻地描繪出一個淸廉稅務員的形象,也說明了張耀東在廿六年之間...

  • 文章思親念舊話鍼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针灸 中医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发扬传统医学

    在張里長令媛于歸之慶的宴會上,我禁不住對他高懸廳堂「造福鄕里」金光閃爍的扁額凝視,在半天的端詳中,朦朧似地我又囘到「歌舞」的童年時代。卅多年離鄕背井的歲月,並未淡化父親留給我的深刻記憶,瘦削的面,慈祥的容,鬢霜的髮、修長的身、冬棉夏單終年一襲長大掛,以及外出一把油紙傘,一柄小黑扇、一根長桿旱烟袋;一位紳士形象,一幅儒醫特徵。智者樂、仁者壽,倘能健在,該已是九十開外的「耈系」老人了!從故鄕方圓廿里內盛行着的一首童謠:「肚老痛找王誠(吾父小名),王誠不在家,...

  • 文章粟的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至善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散文 往事追忆 人生感悟

    一個月以前,在庭院中曬衣服,看到九重葛花叢下,長着三株像小草似的植物,我沒去理會它。後來發現上面冒出小穗穗來,經我仔細觀祭小穗結的竟是「粟」,霎時爲之興奮不已。粟,俗稱小米,是我國大陸北方主要的雜糧之一。故鄕河南盛產小米,平時多半用去了殼的小米,煑成粥吃,或者把它磨成麵粉,以代替小麥麵蒸饅頭。我自幼離開故鄕,在外長大,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粟的成長,發現它的生命力特強,幾經風吹雨打,仍然欣欣向榮。我們住的這幢房子,小小的庭院,僅在靠圍牆的角落,留有大約一塊紅磚...

  • 文章憶家鄕談如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鄭泰周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往事追忆 今昔对比 人生感悟

    我的家鄕在中原西部山區裏,那裏一切落後,先從衣服說起,在家鄕除了嫁女兒或娶媳婦,到城裏採買一點花洋布之類,做新衣供新人結婚穿著。一般的老百姓平時所穿的粗布衣裳都是自己種植棉花收成後紡織製成的,那種衣服穿在身上,雍雍腫腫,根本談不到什麽剪裁合身,夏天粗衣粗褲一套,窮人家很少有替換衣服。冬天棉襖棉褲各一件,一上身就是一冬,做粗活的人,衣服破的快,破了縫縫補補一直穿到天氣熱,才換上單的。沒有穿過縫縫補補的人少至又少。說起食更可憐,所謂靠天吃飯,如果一年風調雨順...

共96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