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庙宇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被譽爲:海上慈航 媽祖出生地:莆田湄州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妈祖 庙宇 荔枝 祖坟

    莆田是福建沿海一个有名的县,在淸代为兴化府,民国始改县。位于兴化湾内木兰溪的北岸。在城东北的涵江鎭,是出海的港口,其繁荣胜于县城。莆田海外有两个岛,北名南日岛,南名湄州岛,湄州岛上的天后宫,是全闽最有名一座庙宇,香火之盛,冠于全闽。庙宇建范已一千余年,古色古香,颇为壮观。妈祖姓林,生于湄州,时为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落地时不会啼哭,故名为「默」。传说十岁便在净室内焚香学道,十六岁通仙灵,二十八岁升仙,累显灵异于海上。宋宣和四年,使者还报于朝,始

  • 文章宁波庙宇丛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期  作者:陳愼之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地方风俗 庙宇介绍 庙宇

    现在为太阳神登月时代,再来讲述昔日社会以神道设敎的庙宇,似乎太落后了。但在四五十年前,我们宁波社会上,管理人民生死,均以庙宇来划分地界的。当时人民风俗淳厚,有终身未入警察局的,不知道所住地方属于第几分局所管辖,但是祈福祈子嗣,祈病痊及超度先人,和做一切道敎佛敎的功德,必须写疏文,说明乃属于那一个庙宇界下弟子,方及姓名年龄住址等,所以庙内供奉的神。(俗称菩萨),概管阴阳两界人民,威权极大。当地人民,每逢神诞及节目,或有祈病痊而还愿的,均来酬神演戯。尙有人

  • 文章出錢為功德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出功德 修桥补路 乡间庙宇 庙宇生意 菩萨塑像

    蜀谚:「出钱为功德,毛钱使不得」。凡是不愿出的钱,而又不能不出,不出于面子不好看者,都抱着出钱为功德之心情,而且形诸言语。所谓出功德,包括义仓、积谷仓、修桥补路、官道建凉亭施茶、捐匣子给孤人、地方设斋打蘸、办慈善会、出和尙化缘等等。修桥补路建凉亭修庙宇一类永久性建设,出功德人会被刻石碑留芳名于永久。临时性的捐输,事后也公吿帐目,将捐输人及金额一并公布。此种事,鄕间场上,每年有之。而鄕间和尙之化缘挂功徳,尤可供谈助。鄕间庙宇,本来各有庙产,足够僧人温饱之需

  • 文章阜宁本城庙宇庙会琐记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周子豐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阜宁 庙宇 庙会 家乡回忆

    吾鄕阜宁地处海隅,城厢附近周围,虽不满七华里,但为全县之政治文化中心。风俗习惯纯厚古朴,对于敬神赛会特意崇尙。因尔城内庙宇林立与庙会之多,乃居全县各鄕鎭之冠。根据记忆所及将城内所有寺庙及各种庙会活动情形缀拾成篇,以就正于鄕长前辈,共博一粲。关于庙宇方面,包括儒释道各敎皆有。其建造历史均在数百年之久。玆逐一略述于后:孔子庙——又称文庙。位于城内东边,庙貌宏巍房舍最多。在大门前面建有照壁,上刻「宫墙万仞」四个大字。进门后横着一座长方形泮池,上面分列三道石板

  • 文章崞縣大林兩神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皇甫琪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崞山寺 民间传说 重建庙宇

    清代詩人馮立寫過一首《扶蘇廟》,詩的開頭四句爲:神頭分東西,相隔十餘里。扶蘇與蒙恬,此地同賜死。馮立在詩中提到的東西神頭,同在原平市的大林鄕。西神頭有個扶蘇廟,供著人稱「柏枝大王」的扶蘇。東神頭則爲南神頭(現名迎親村)。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附近沒有一個叫東神頭的村子,而距南神頭不遠,有傳說中蒙恬躍馬投崖自盡的馬投崖,有紀念蒙恬的「大王廟會」。原平的大王廟會有四處之多,規模最大要數農曆四月十八的崞山寺廟會。崞山寺距我們村僅六七里地,小時候常去那兒趕會。到...

  • 文章滄州中選年例迎:吳顏爺補充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達道人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文字 庙宇 神像 家乡

    接受。每至农历十二月中旬即开始筹备,按递年吴颜爷巡行路线编成布吿,帖于木牌之上,由庙祝掮着,传锣通知各处,这谓之「打马牌」。而这时所过之处不论大小庙宇,均应有所表示,于农历正月初五之后初十之前,由各庙宇,各境份之値年福首以各奉祀之神名义发出请柬,分别送往沧州、中选吴颜爷庙前大照墙上张帖,这请柬是用八尺长方红纸,以正楷书就两张,其内容公式化都是:「涓农历「××」年正月十四、十五日,欣逢护国太平王吴、颜春巡大典,××洁治香花菲酌迎候光临,祈保合鄕平安,幸勿见却为

  • 文章元宵燈節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明月 元宵 灯节 庙宇

    正月十五日元宵,又称上元。在昔元宵前后,金吾弛禁,官放灯假,纵民游观,凡官署私第,寺观庙宇,均悬色灯,箫歌喧阗,百货杂陈,火花炽焰,土女杂邃,都门杂咏上元云:「金吾不禁往来频,春霭良宵气象新,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倶是踏灯人。」元宵灯前后三日为灯节,前一日为试灯,至十七日曰落灯,一切彩灯,均须除去。元宵观灯与中秋赏月,同为我国数千年来使人神往之团圆佳节,以致争奇斗艳,悲欢离合之韵事佳话特多。旧俗元宵文人多择地结社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二面覆壁,■面贴题,任人

  • 文章福州高台戲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劉菱舟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庙宇 民俗 寿诞 人物浮雕

    家鄕高台戏,究竟高台一词怎样解释呢?盖因福州市内及郊区的所有庙宇,不论庵堂寺观,境涧宫祠,它都有固定的戯台建筑物,其面积大小,要看整个庙地幅员而定了。台的方位都是面朝大殿,但台缘高度一般都超过六尺以上,台上人物浮雕,画栋彫栋,充满古色古香艺术气息,鄕谚统称为「高台」,但临时在郊野搭盖的戏台,亦混称为「高台」。家鄕民俗尙神,每年四季都有诸天列圣千秋寿诞,碰上某位尊神上寿,最少要乐上好几天,往年在太平盛世时代,物价平稳,民生乐利,一连几个通宵「高台戏」是常有

  • 文章廟和小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峰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庙宇 小学 故乡风貌 求学经历

    從故鄕探親歸來的夢眞兄說故鄉瑞安的城裏已經沒有廟,在我的記憶裡,廟就是學校,學校就是廟,但是夢眞兄說現在只有學校沒有廟,那些廟拆掉了,戲台也拆除了,我的思潮不禁跨越時空,又回到半世紀前的故鄉。那時候我大約是七歲,我要「啓蒙」上小學,我的學校就是道濟廟,也稱為西北小學,從前的「啓蒙」好像很鄭重,媽媽幫我打扮,穿著藍綢新長袍,還外罩黑馬褂,頭戴小學士帽,胸前佩懸著大紅花的綉珠,模樣應該很滑稽也很可愛,不會輸給「靈山神劍」中的「丫丫」,只可惜那時候家裡沒有照相...

  • 文章香会与庙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四川 乡俗 香会 峨眉山 庙宇建筑

    昧心之事,上至半山,猴子会来抢去香烛,表示诸菩萨已经知道你不诚心了。有烧拜香者,多为父母祈寿,从山脚起,上山一步,磕一个头,要不惮其烦苦,方见诚心。智识份子朝山,兼以游赏风景为事。山中天然景象,固足赏心悦目,而人工开创之艺术品,价値尤高,如庙宇之建筑美,神像之雕塑美,美不胜收。金顶看日出,为一大奇观,不减泰山顶与西湖南高峯之胜槪。其次为看佛光,雨后新晴,则见于山腰空际,或谓诚心者始得见,而见者甚少。范石湖曾见之,有长诗纪其大略,此盖海市唇楼之类,日光云层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