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幼年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假如我忘記了你——故鄉的桐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梁學良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故乡 梧桐 幼年 琐忆

    在故鄕舊居的大門外,生長著一棵高大的泡桐,家鄕人稱爲梧桐。粗壯的樹幹,差不多兩人才能合抱,支撑起枝葉濃密的花椰菜形狀的樹冠,遮天蔽日,遠遠望去恰似一株童話裏的巨型蘑菇。每年春天到來的時候,那毛茸茸的嫩葉還沒吐芽,淡紫色的花朶卻已經綴滿枝頭,一簇簇,一團團,色彩素雅,分外絢麗。那喇叭型的花朶密密麻麻,擠作一團,宛如一個個碩大的蜂巢。淸和景明,映襯著藍天白雲,微風吹過會送來陣陣淸香,其中還夾染著幾分甜意。不信,如果你摘下一朶,用舌尖輕輕添一下花萼基部,眞還甜...

  • 文章漫漫小路(二)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9期  作者:劉敏坤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湘乡 幼年 外婆 往事 追忆

    我,壮大了我,激励了我。生长在湘鄕的十七年,除住校读书外,我的幼年和寒暑假,大部份时间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听说外祖父黄公是清代的秀才,只因早逝未给我留下印象,外婆江氏不高的个,小小的脚,圆圆的脸庞,乌黑的眼睛,笑时露出洁白整齐的牙,甚是漂亮,为人十分善良而又娴淑大度,周围的人都颂说她方圆四海。我曾是她唯一的孙辈,又由于我从小随母被父遗弃,内欺外侮,母女相依为命,艰难地生存在那世上,外婆可能是要补偿我失去的父爱,所以用了加倍的母爱,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给了我细腻

  • 文章龍年談龍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8期  作者:張毅 出版时间:1976-08-06
    关键字: 龙年 幼年 往事 追忆

    文人雅士们,在这龙年的当儿,每位将自己对于有关龙的故事,莫不竭力将其所知,一篇一篇的在书报上发表,供给人们有所欣赏,如包缉庭先生谈龙戯,曁夏元瑜先生谈登龙术等,都在中国时报上发表过长篇大论,不再予赘述,弹指算来,我本人如以中国的算法,今年已是虚度七十三岁光緖甲辰出世,也是龙年,到现在已经有六个龙年,包括在台湾经过两个,由于龙的因素,引起来我幼年的情景,好似就在眼前,记得大人们讲故事,说到有关龙的故事,就记忆所及提出来谈谈,此事发生,不知在于何年何代,没有书籍记载

  • 文章懷衢縣念胞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0期  作者:吳祖瑾 出版时间:1976-10-06
    关键字: 衢县 幼年 往事 胞兄 追忆

    衢縣是我故鄕,離開那可愛地方,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之久,時間愈長,愈使我經常想起童年時代生活囘憶,正因爲是童年,腦海中一切印象,都是美好的,故鄕是如何値得我留戀,所以將我童年時代記到、看到、聽到、想到的一些情景吐露出來,尙請諸鄕長指正。縣城民情:記得城墻很高亦很寬,春天在城墻上放風筝樂趣,至今囘想起來,似乎仍在目前一般,城墻外有河流環繞,而西北方面有衢港,有六個城門通往四鄕,如此建築,想必古時戰爭,爲防禦敵人攻擊所建造,所以有『鐵衢州』之稱,形容固若金湯,不...

  • 文章老家的釀粄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陳雙媚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釀粄 制作工序 幼年回忆 意义内涵

    釀粄在客家地方也有人叫糯米粄,還有人叫它娘粄,不知是因為諧音的緣故,還是記憶裏吃的釀粄總出自母親們之手,因此而得名。做釀粄的工序並不複雜,但要做出地道的口味,還真得頗費一番心思。首先要把糯米和粘米按一定的比例配好,這個比例一定要恰當,如果糯米多了,蒸出的釀粄軟糯得不成型;如果粘米多了,吃起來太硬,影響口感。糯米和粘米必須要隔天用水浸泡,這樣碾出來的粉才夠細膩。揉面的時候得用溫水,因為冷水沾手,不易成型。釀粄的餡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隨意調配,多以五花肉、韭...

  • 文章幼年琐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余我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幼年琐忆 绍兴 绍兴酒 热诚学堂 特刊

    我出生在產「紹興酒」的地方——浙江省紹興縣東浦鄕。跟革命先烈徐錫麟先生是同一鄕人。鄕裏有一所有名的「熱誠學堂」(小學),就是徐公所親手創立。我小時候讀過五年私塾之後,再轉入該校高小五年級,兩年,就在這所小學畢業。我的老家,是一個門頭上掛着斗大「翰林」兩字匾額的台門。兒時常站在門口,拾頭仰望這兩個大字出神,只知寫得好看,但不能體會出它的「眞精神」來。到臺灣之後,常不斷練習書法,尤其近一二年來,改臨趙松雪的「觀音殿記」。在最後有「翰林」兩字的出現。囘想家門口...

  • 文章零星的回憶(續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雨堂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破音字 儒家文化 幼年回忆

    (三十二)破音字童年讀私塾老師敎「論語」。至「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特別提示「『孝弟』之『弟』,當讀如『替』()。」並在「弟」字右上角,用硃筆畫箇半圓形。而且說:「這叫做『發唸』」。接着在「鮮」字左上角,也畫半圓。「這箇『鮮』字,當讀如『選』(),也是『發唸』」。後來到省立第八師範讀書。國文課本,選有「論語」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章老師說:「『風乎舞雩』之『風』,當讀如『諷您。()這叫做…」我以爲機會來了!連...

  • 文章我幼年在本鄉就學

    来源期刊:《浦東》 第1期  作者:閔湘帆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幼年求学 求学经历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那就轻松多了。记得自有铁路以后,有一次我家再想雇小木船到松江、曾被船夫婉却;因为他们也很生疏,也怕出事。以上所说是说明我小学以后,很少在家鄕,今为「鄕讯」执笔,实在腹俭,再说我幼年求学,先是科举时代,我父亲曾两次领我去参观考场,还盼望我稍长之后能考秀才中举人,迨后废科举、停八股文、改办学堂,其时写的是文言文;我没有学过白话文;所以此刻写起来,既不像文言文,又不像白话文;今我此文,还望编者润饰润饰,读者指敎指敎,玆摭拾故鄕往事,祗凭记忆,提笔写来,以就敎于各位

  • 文章曾寳蓀桃李滿天下一位女教育家的生平事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徐少英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曾宝荪 生平事迹 幼年教育 伦敦大学留学 艺芳女校

    本文作者徐少英女士,湖南平江人,現年七十五歲。肄業長沙私立藝芳女子學校大學部時,為校長曾寳蓀先生的高足。畢業後,資送入英國劍橋大學硏究數學和教育。囘國後曾先後執教於藝芳、西北聯大、臺大、東大等校,現任海洋學院教授。與曾先生從遊五十餘年,對曾先生的嘉言懿行,知之最詳。 編者

  • 文章雲台風物瑣記(續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社会习俗 幼年记忆 云台山

    乐寿山庄一区,其中白家大楼洋房一幢,余幼年曾随家人入内游玩,碧瓦朱椽,富丽堂皇,纯西洋风格,惜为日人炮火所毁。房舍以外之庭园,依山围成,亦颇晓林园佳趣;独近海处之「向若亭」,石柱石桌,红瓦飞簷;面向鸽岛,观赏海面波平如镜。每当朝日初升,金霞万缕;而月华初起;潮水涨平,沙岸听涛,天籁自然形成,衬以渔舟点点;渔火星星,约二、三知己,煑茶坐亭上,直如不食烟火之世外人矣!偸得浮生半日闲,宁静邃密,至乐之境界也!(十六)一株椿树九鹊巢:传说乾隆游于江南时,途经山东诸城,见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