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常熟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名人館蠟像之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7期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常熟名人馆 蜡像 翁同龢 王翚

    兩朝帝師翁同龢一代畫怪王翬

  • 文章常熟手册的故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2期  作者:汪青萍 出版时间:1992-11-01
    关键字:常熟手册》 两岸统一 常熟景观》 回乡探亲

    抗日战争胜利后,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之余,规划编著旅游书籍,定袖珍式的《常熟手册》,为我虞山尙湖风光响导,乃集过去各种版本,对照参考战后现实,加以取舍、增删、正误,亦编亦著,务使符合实际情况。每日蒐集资料,跋涉崇山峻岭,探窥幽壑深巖,访查梵宇泉石,苟为名胜古蹟者,莫不一一摄入镜头,择要铸版者约四十余帧。时正外战甫熄,内战方殷。迄四十年代末,物价飞涨,且有价无货,由此无法选择纸张优劣,当时如无《常熟晚报》排印条件,《常熟手册》在物债波动中,必遭流产无疑。于是

  • 文章常熟的市花和市树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常熟市花 常熟市树 腊梅 枫树

    象征地区性民众历史心态崇仰和寓意标志的市花和市树。经鄕闾父老,地方父母长官和广大鄕亲们的数度评选,在一九八八年选定:腊梅为常熟市—市花枫树为常熟市—市树腊梅为著名观赏落叶灌木,常熟居民普遍喜爱栽培。被誉为腊梅王的一株,已有百年树龄的古腊梅树,今移植在琴湖公园内。由于她傲霜斗雪,绽放吐香在群梅先,这不仅为常熟市民所赞颂,也为海外游子视为吉祥花,每届春节常持花相互祝颂……。枫树,又名「槭」,常熟人栽培靑枫红枫历史悠久,现老城区内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枫,占江苏省

  • 文章常熟文化的新葩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6期  作者:管燁 出版时间:1993-11-01
    关键字: 常熟文化 常熟市艺术学校 高等职业中学

    常熟北门虞山公园后面,风景秀丽的虞山脚下,有一所培育文艺人才的摇篮——常熟市艺术学校。多年来,这所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京剧、越剧、锡剧、评弹等戏曲文化事业的继承人才,受到社会的肯定与欢迎。随着文化市场的急剧变化和文化意识的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从一九八九年开始,艺术学校开设了「企业文化」专业,宗旨是培养企事业单位的文艺人才和文书、档案、公关、秘书等方面的人才。招收学员对象是企事业单位中有文艺天赋的青年职工。学生除了学好文化基础课以外,在美术、音乐两个

  • 文章故乡常熟人的民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3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常熟民生 物价 佣工 新闻

    往往有超出范围的要求,甚至有违反人伦曁犯法的行为,至为可叹!故鄕地区的普通物价,比抗日战争前高了二十至三十倍,平均物价是高了二十五倍,工资则平均高了十倍,生活安得而不苦呢?只有佣工一事例外,抗战前在故鄕是一元至二元月入,目前佣工的工资是八十至一百元,以抗战前一元一月,目前一百元一月计,是高了一百倍,以抗战前二元一月目前八十元一月计,也高了四十倍,佣工的所以一枝独秀,原因何在,物以稀为贵,因为常熟缺乏佣工而形成的。比常熟困难的地方很多,如邻近的安徽省,就有

  • 文章常熟名人馆开馆喜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7期  作者:李克爲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常熟名人馆 开馆 祸贺诗

    城以名人著,人因福地遒。光華輝異代,志行各千秋。愛國高懸幟,興華一統猷。思齊申景仰,多向子孫求。

  • 文章名人館蠟像之五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8期  出版时间:1994-05-01
    关键字: 常熟名人馆 蜡像 张旭 周虎

    抗金名將周虎書法草怪張旭

  • 文章简讯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苏州工业园区 常熟轧钢厂 常熟招商城 高尔夫球场

    一、选定新加坡经验,组建苏州工业园区,常熟承担项目:「入江进海通道工程」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的金鸡湖畔。占地面积为七十平方公里。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利用新加坡投入的资金分三期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面积为八平方公里。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参照新加坡的有效经验,密切结合我国的当代国情有机地进行一种新的改革模式,在苏南大地启动。在此项改革新样板建设中,分配给常熟的承担项目,疏道引流打通长江水域,进入大海的通道,市委书记江浩受命保证作为今年的首项

  • 文章常熟诗坛概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9期  作者:李克爲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常熟诗坛 常熟市诗词协会 红豆诗社 发行刊物

    苏南常熟,带湖滨江,山青水绿,鱼米之鄕。历史悠久,文化名邦,诗词传统,源远流长。明清之际,虞山诗派曾光耀文坛;本世纪初,虞社继立而影响深广。卌载以前,政协首创,吟风不歇,广拓诗疆。戊辰中秋,盛会虞阳,石梅园秀,云会楼昻,「常熟市诗词协会」于焉诞生;古虞红豆,植冠全省,缘斯韵事,遥播馨香,因又以「红豆诗社」为名。会员百五,男女少长,来自各界,散处城鄕。多人理事,有序有章。此则全市性之团体也。另外,离休老干部,敎育、工商界,政协联谊会,浒浦旧渔港,各按系统

  • 文章自一句乡谚说起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祖光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常熟谚语 偷龙换凤 酱缸 红白喜丧

    记得常熟有句谚语:「酱缸打碎、架子尙在。」意指有些缙绅之家虽然家道中落、经济拮据,但为了维持体面,仍然不得不讲究排场,也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之谓。过去的日子里,本地大户人家每逢婚丧喜庆,总要大事舖张一番。娶亲之时,宾客从前三朝吃到后三朝,主人家雇请一、二班小堂名整日价吹吹打打,也有亲朋好友付钱请戏班出堂会[1]。庆祝寿诞之时,亦复如此。总之,要把欢乐场面炒做得热闹滚滚,才显得有气派。至于丧葬方面,表达祭奠的方式虽与喜庆不同,但讲究舖张的作风则一。依照传统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