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川风貌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川勝蹟話故鄉——容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成立超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故乡回忆 山川风貌 乡间习俗

    往事如煙,回憶一九四一年,日本軍閥法西斯主義,發動南侵,席捲東南亞、泰、馬。在日軍統治下,鐵蹄所到之處,百物蕭條,商業停頓,全民受苦。斯時余年僅十四,方就讀高小,因此而被迫中途輟學。處在當時動亂期間、糧食更感缺乏。爲了維持生計,家父遂結束小商生意,舉家搬到山芭農村,務農爲生,以此苟且偷安,歷時年餘。不料又禍起蕭牆,日軍巡邏隊與抗日份子在本村附近發生槍戰,被殃及池魚。最不幸者,日軍下令強迫村民,在三日內遷離。在此悲慘情形之下,被迫抛下農作物及一切用具,只能...

  • 文章史蹟斑斑説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历史遗迹 地理位置

    河南南縣(舊名宛州)西行過內鄕,然後北向三十五里至赤眉,這兒東邊有一漢王城,相傳爲漢高祖所築,但無甚可觀,恐爲後人所改建,殊無古意可尋。這兒起轉往西北行,約二十五里至丹水。這鎭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靑山翠谷,修篁綠樹,景物至爲寧恬。鎭東南數里有一座菊花山,山不高,但有一泓淸澈泉水,人稱菊潭,亦名菊水,隨時卽以此名縣,古時又名鞠水。漢書地理志謂「析(今在浙川附近)有鞠水,出析谷」卽此。潭水甘芳淸冽,飮者多長壽。據藝文類聚風俗通載道:「南陽酈縣(內鄕地)有甘谷...

  • 文章雞公山上好清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鸡公山 河南地理 山川风貌

    江漢地區的避暑勝地雞公山,高八二四公尺,地在河南省信陽縣南七十里,與湖北省應山縣接界,一名雞頭山或雞翅山。山當大別之脈,風景極佳。上有怪石,名雞公石,山巓爲鄂豫二省分界處,西人愛其風光,便以敎會名義購地築室於此,作爲避暑之地。最初規模還小,及至三四年後,竟佔地達九二三畝,居然成爲一敎會租借地。其後豫、鄂二省大吏以土地主權攸關,便在淸光緖三十四年檄地方官將山上土地道路收囘,定爲兩省官地;另劃五百畝爲敎會區,非避暑期間,西人不得居住。遊雞公山,可乘平漢鐵路火...

  • 文章春城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周善甫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周善甫 《春城赋》 昆明 山川风貌 文学评价

    前言昆明,是祖國西南邊陲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城市。由于『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明·楊升庵〔滇海曲〕),被人們贊譽爲『春城』。以吟詠昆明的一山一水,或一草一木,或一樓一寺,或一事一人,來贊美春城的詩、詞、曲、聯等文學作品,自漢唐以來,不勝枚舉。然而,以律賦爲體裁,縱橫曲今,多角度、多層面歌頌『美哉昆明』的文學創作,善甫先生的〔春城賦〕,竊以爲是迄今爲止的第一篇。賦,作爲一種文學樣式,自漢代出現以后,儘管各個時代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同,態度各異,但至今還...

  • 文章暢遊前三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旅游观光 山川风貌 前三岛 同乡动态

    金風送爽、碧空萬里。去秋的一天,我攜全家人登輪遊前三島。淸晨登船,涼風習習,海上微波細浪,船行平穩,十分愜意。據張明亮先生考證,前三島就是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這三座小島位於連雲港東北的海面上,巍然屹立於萬頃狂波之上,它們是車牛山、達山、平山,統稱前三島,總面積〇·三一九平方公里。車牛山島距離連雲港最近,爲四十五公里;平山島最遠,爲六十五公里。由於海上多風浪,天氣變幻勤,路程遙遠,交通不便,使這三座小島,遊人稀少,始終披著神秘的面紗。從連雲港...

  • 文章《名山遊訪記》中的雲台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高恒松 山川风貌 旅游纪行 《名山游访记》

    《名山遊訪記》的作者高恒松,字鶴年,號終南侍者。江蘇大丰縣(屬鹽城市)劉庄人。劉庄原屬楊州市興化縣,後劃歸大丰縣,古稱雲溪。高鶴年約生於公元一八七〇年,高壽,解放後去世。高鶴年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佛教大居士,一生忙於參拜名山,裝修佛殿,賑災救濟,普渡眾生,被稱爲「樂道參禪客,扶危濟困人。」《名山遊訪記》曾多次再版,一九四八年第六次印刷發行,一九九五年由上海佛學書局再版,印行四萬冊。前後七次再版,總發行量不下十萬冊。《名山遊訪記》分正編和補編兩部分,正編共七卷...

  • 文章遊日月潭三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诗歌 日月潭 旅游观光 山川风貌

    余以慈暉雜誌社總編輯身份應邀參加文經訪問團作南台三日遊,五月廿七日夜宿日月潭之涵碧樓,終宵風雨不寐;明日天晴,更暢遊大觀發電廠。雪泥鴻爪,感而綴詩,非弄文墨,聊資紀念云耳!(一)涵碧樓中懷思靜對名潭百感生,殘山剩水更關情;慈恩塔有流人淚,涵碧樓留過客聲!無限烟波燈影顯,通霄風雨夢魂驚;恍如一宿空桑境,不負浮生汗漫行!(二)參觀先總統 蔣公駐蹕處依稀宛似故山村(石砌村舍如故鄕),茂草豐林掩碧痕;遙指當年駐蹕處,悠然世外紫微垣!(三)參觀大觀發電廠明潭抽蓄水...

  • 文章狗矢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允泗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衣物清洁 狗矢泥 区域习俗 故乡回忆 山川风貌

    現今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它配合上各種洗衣粉,型式上包裝上爭姸鬥艷,容量上大小具備,每次只要打開電視機,這兩項產品的廣告,推陳出新,還有極標緻的美女惺惺作態,附以淸約歌喉,刺激觀衆的購買慾,眞正多彩多姿有聲有色,美不勝收的畫面。年歲大一點的海洲老鄕親,不論是住在城裏城外的,看到了這螢光幕的顯相,不知您是否會想起從小在家鄕洗滌的往事?那時在老家裡,不管是洗衣服、洗被裡、洗牀單,那有這樣方便,大家都儘量地盡其利——下山澗;物盡其用——狗矢泥,來洗滌衣物,婦女們...

  • 文章憶槑城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張貽星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文化遗产 地方教育 文化事业 风土习俗

    槑城,因縣境有大梅山而得名,爲湖南新化縣府所在地,亦稱之爲梅城鎭。是一座古老的小鎭,位於澬江之濱,三面環山而一面臨水,故對外交通以水路運輸爲主,抗戰末期有湘贛鐵路之架設,但路軌僅舖至安化藍田,而路基已舖至新化縣城外之五里亭,如此之外,唯一之陸路運輸主力,全仰賴於挑伕人力,可說交通相當不便。因此之故,民風古樸,生活典雅而寧靜,却有一份相當擇善執着的美。在我的心目中,那古老的槑城,永遠像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那樣的純眞,那樣的善良,那樣的優美。除了它有些兒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