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故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故事两则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若谷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故事 莱特兄弟 寡妇再嫁

    无论说话或写文章,冗长容易使人不耐,简短反易引人注意,打动人心,兹各举一例,以飨读者。一、一句话的演讲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飞上蓝天后、某机构特地为兄弟俩开个庆功会,主持人请大莱特先发表演说。大莱特不好意思的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要不就让莱特说两句吧。」主持人转向莱特。莱特站起来:「家兄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也一样。」但是在场的人们一定要他们讲讲。莱特见无法推辞,只得说道:「据我所知,鸟类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莱特的「一句话演讲

  • 文章隨興偶拾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9期  作者:荒言  出版时间:1976-12-15
    关键字: 故事 幽兰 诗人 画家 樵夫

    爱兰有天,一个朋友说了一个小故事:一朶幽兰,独放在乱石嶙峋,嵯峨深邃的山谷间,冷傲孤芳,遗世而卓立。某日,山上来了位艺术家,见花惊为天成,便急忙操笔作画,以为神来之笔,天赐良机。后将此画参加某国际展,获得首奖,观赏者莫不啧啧称赞。而花在冷风里发抖,在狂雨中落泪。不久,又来了位诗人,见兰而文思大作,便歌之诵之,写成诗文,几入忘我之境。后此诗经报章披露,读者皆以为此人文采之丰,当代无出其右。花仍在冷风中发抖,在狂雨中落泪。诗人和画家某日巧遇,互相夸耀作品

  • 文章喜读《小故事一〇一则》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張學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故事101则》 书评 学者观点 受益匪浅 辛子方

    二则—「有备无患」。讲述一次老友聚会,有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折子,自称「护身符」。折子正面写有自己的大名、年龄、地址、宅电……折子内还夹有一张保健卡和五百元现钞,说明保健卡作为到医院用,现钞便于支付计程车资和挂号。如果在路上发生不幸,善心人协助处理,就不会感到为难。读了这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在不守交通规则,车祸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对年老体弱的老人来说,这不失是一计良策。而传播这个良策的,竟是九十四岁的辛老,其高尚情操令人钦佩!第九十六则—「愚公移山并不愚」。作者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7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7-01-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梨膏糖 热昏 惠老三

    卖梨膏糖热昏惠老三无锡城内崇安寺皇亭前,有间西药方。店面是前街,店背是寺内广场,民国十年以后,每天下午只要天好,有位卖梨膏糖者,以说笑话卖糖,他立在长櫈,打竹板、以轻、重、缓、急,打出有韵味调门来,真是技术高超,众客集多之后,说起笑话来,十九是男女黄色趣闻,间或说些古人绯史,如战宛城曹操占张妻等。自编自唱,少歇即介绍卖糖,是纯梨加糖熬成方寸糖,售一个铜板一块,生意兴隆,他又宣传自制梨膏糖,可以治咳、气喘、肺劳、补肺等效。笔者对热昏制糖的前因后果

  • 文章武进民间故事铁头王和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5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3-04-15
    关键字: 武进 民间故事 铁头王和尚 大柴

    王和尙,南门外人,名为和尙而实非僧侣。家中只有老母一人,他虽以采樵为生,但因为气力大,所得倍于常人,因此衣食无缺,母子二人,平安度日。那时地方上有柴姓兄弟,平日游手好闲,专喜惹事生非,自称「大柴柴」,人们却叫他兄弟俩作「大蛇小蛇」。有天,他们兄弟二人又在欺侮人。王和尙看到,上前排解。大柴见他土头土脑,骂他有眼不识泰山,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王和尙自然不服,与他争辩了几句,大柴便擧起右手打了王和尙一巴掌,王和尙只嘴里叽咕着却不曾还手。柴自恃头部有些功夫

  • 文章孟城人物介紹 兩點萬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期  作者:陳則東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范炳坤 两点万金 言非 遗嘱故事

    逊淸御史范炳坤,孟城北鄕范家庄人,年三十即赋悼亡,有一女,乳名蟾。六岁能文,年十三通经史,范爱之如掌上珠。蟾不独工古文,诗词亦臻上乘,著有小仓阁吟草。咏雪云:「昨夜霏霏雪,千山尽百头。」「咏蚕云;吐丝终自缚,误尔是聪明。」咏燕云;「不嫌寒士第,一岁一营巢。」吐属不凡,范读之,击节称赏,。曾笑谓门弟子曰:此吾家道蕴也娟娟此豸,但不知谁家郞为之匹配耳。女闻之,红晕于颊,辄避去。蟾年及筓,执柯者踵至,范以苛于相似,迄无当意者。昆山钟子玉,年十九,已登两榜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