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谱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晉族譜概覽(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李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三晋族谱概览 卫氏家谱 王氏家谱 卢氏家谱

    谱牒家乘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姓氏源流、家族世系和家族文化的历史典籍。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不亚于正史和方志,是构成中国史学大厦的重要支柱,是华夏文化的资源宝库。中国家谱起源很早,在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拓片中即有殷商帝王世系的记载,而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世本》,则是公认的中国谱牒的开山之作,载录有自黄帝至春秋时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世系源流。史学巨著《史记》一书,更是采撷和引証了大量的谱牒资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颁行和门阀势力的崛起,谱牒学的著述

  • 文章字與人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丁子俊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丁氏家谱 程颢 丁战

    去年春我返乡探亲,携来《丁氏家谱》一部,内有丁战(原名丁独占)六岁时所书。北宋大儒程颢《春日偶成》七绝一首。丁战今已年过花甲,我今岁亦逾古稀,半世纪来,音信渺茫,而今能一睹其髫年墨迹,深感惊奇。丁战谱名道德,绰号小红孩,丰县丁楼人,与我同村,抗战初期随父母从山东荷泽回丰县,其父建中公,当年为地方宗教界闻人,学问道德,望重一方,丁战天资颖慧,幼承庭训,两三岁时不仅各家诗、词、古文等,多能琅琅上口。而又写得一手令人赞叹的草书,实为天生奇才,当年

  • 文章閻錫山的祖籍、家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李木子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祖籍 家世 家谱

    閻氏祖籍在太原閻錫山的祖籍在太原。據有關專家考證,閻氏得姓有三說:一是周武王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閻鄕,二是周康王少子封於閻城,三是唐叔虞後裔;晉成公子懿食採閻邑。斯三說皆出黃帝後裔,周王之後,本實一源,均因地名閻而得姓。封於閻鄕、閻城的閻氏後裔世系,史無記載,故閻鄕、閻城確址不明而無考。而唐叔虞後裔食採閻邑見於《左傳》,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閻嘉即唐叔虞後裔晉成公子懿的後人,爲閻大夫。其所居閻邑地址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西。《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唐宰相閻立...

  • 文章乙卯清明紀念吳氏祖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2期  作者:吳嵩慶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 纪念 家谱 先祖 回忆

    孤山一带山脉,高峯叠起,西南越牛梗岭而至石高塘(我妻林熺女士家所在地)、横河、柴桥、穿山,东面为狮子山,形如狮头之仰昂,越小岭而至蒋家,北面则临大海,怒涛声四季不绝,沪甬航线轮船,即自鎭海江出口,至此转向北去,右侧遥望舟山之金塘,春节佳日,可隐闻其锣鼓声,我自出生至十五岁冬季,从未离开过这一小村。全村聚族而居,不过三四百户,以吴李二姓为主。吴氏宗谱吴氏有家谱,每隔若干年,必修订一次,修谱乃族中一件大事,我幼年时曾经擧行一次,各房继承,常生纠纷,故主持其事者

  • 文章三晉族譜概覽(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李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族谱概览 邢氏宗族 吴氏宗谱 宋氏家谱 罗氏家谱

    二年汇录各支茔谱、家谱为总谱,为定襄湖村邢氏总谱之始。邢氏自明初迁居定襄后,子孙因多种原因,迁徙里居,远播它鄕,有迁于崞县者,有迁于阳曲者,也有迁于忻州、大同,甚至宁远、丰鎭,但均各立族谱,世系明晰。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十七世裔孙温亭始从事邢氏总谱的纂辑工作,遍访忻、定各村及大同、丰鎭、宁远等地征集各族支谱,辑成草稿,因劳成疾,未终其事。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始由其族叔邢殿元再次组织邢氏族人,汇编成谱,印刷成册。《邢氏宗族世系图谱》共两卷两册,第一卷为

  • 文章思家鄉憶往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史忠順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小吃 军阀战乱 古迹 家谱 寻根

    余姓史,名忠順,世居本縣城東北十八里史老家,九一八事變後,在南京從軍,改名榮光,以後任官銓敍都用這個名字,抗戰、剿匪、勘亂、卅餘年,多追隨顧上將墨三公,抗戰勝利後,曾任職王敬久將軍麾下,數度隨侍囘縣,離家十五年,能在本縣境內首先晉見者爲董縣長玉珏公(老師),那是民國卅五年七月,第一次收復豐縣,當日上午在城南李寨南門外的事,彭世亨先生率還鄕隊行軍,珏公同我乘車於下午一時許到達縣城,沒想到卅年後在台灣得與諸位保鄕衞土的英雄長輩團聚,深感慶幸,我是職業軍人,何...

  • 文章邢氏堂號與宗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邢氏家谱 则是堂 邢氏宗训 返乡探亲 则是堂说

    民国八十年五月,余返故里,除探望亲友外,并去老家丁兰集、后邢庄,拜望族长伯芝公,及各位尊长。得悉去岁续修之「邢氏家谱」,尙有储存,乃请赐一部,计七厚册,携回台北供存。拜读后本族「堂号」与「宗训」,虽属族人所尊奉,但尙可供鄕长们参考之处,谨恭录于后。本族之堂号是「则是堂」,是根据诗经而起,不同于他族以发源地或其先人伟大事功而起,如王氏之「三槐堂」、李氏之「陇西堂」、张氏之「百忍堂」,均各有其历史渊源,并随之宗谱而流传,借此可寻其根源。如今日台省之居民,其

  • 文章記回鄕祭祖修譜談家世先輩風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段建洲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回乡祭祖 大陆探亲 家谱 先辈事迹

    八十四年九月初七日为先母王太夫人百岁冥诞,决定回老家祭拜。十月二十一日妻经香港至北京,二十三日夜赴太原,二十七日返故鄕,二十八日到常隆村北长道祖茔致祭,向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叔父母、堂兄嫂坟墓依序祭拜。遥祭外祖父家、大姨家及长姊夫妻。祭毕,依传统习俗将祭品分晚辈,有承沐祖荫之意。乘便参观各地名胜,三十日返台北。家世·修谱·祖茔本族段氏,荒年时由山西武鄕县段村迁至襄垣县常隆鎭南段家河村。今家祠义田无存。家谱尽毁,现代晩辈对祖茔家谱等事物,观念薄弱,家族

  • 文章返鄉探親紀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李榮庭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家谱 立碑祭祖

    长孙培琳,于五月二十一日经香港、北京、太原会同四第荣厚返回临晋老家扫墓拜祭,以完成父亲生前想见孙儿心愿,在家三天中会见我家亲戚和晚辈,回程游览西安名胜古蹟,于六月六日经香港返台。在历次返鄕期间,我做了几件愼终追远的事分别叙述于后:一、增修家谱:村中姚、李两姓族人各半村(三百余)姚、李各有三座祠堂,年节族人到祠堂以辈分排班祭祖,在中共破四旧时全部拆除,族人在穷困下家户也无祠堂拜祖。因此和二哥荣爽、四弟荣厚、五弟荣义商量参照老谱牒撰写先辈生前创业,行事风范,定名

  • 文章懷鄕與思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李榮庭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思乡思亲 家谱

    培琳,于五月二十一日经香港、北京、太原同四弟返回老家临晋扫墓拜祭,以完成父亲生前想见孙儿心愿,内子和儿女在家三天中会见亲戚和晩辈,兼程游览了西安名胜古蹟于六月六日经香港平安返台。一、家谱增修:村中姚、李两姓各占半村,三百多户,原来姚、李各有三座祠堂,年节族人到祠堂以辈分排班祭祖,中共破四旧时全部拆除,族人在一年跃进、三年饥荒下无力拜祖了,再此和二哥荣爽、四弟荣厚、五弟荣义商量参照老谱牒,撰写先辈生前创业、行事风范、定名为「山西、临晋、红旗李氏源流,怀鄕与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