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回忆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悶辣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沺吉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焖辣菜 结球菜 家乡回忆

    在春節期間,吃的都是鷄鴨魚肉等菜肴,吃膩了,不妨換上一道淸涼可口的悶辣菜。悶辣菜,在我們家鄕山東牟平、海陽等縣,是春節的一道普通的菜,材料是一種結球菜,略帶辣味,重一市斤,秋後收藏回家,除了鹽鹹菜或醬菜以外,留一部份藏在地窖裡,留着冬天或春節做辣菜用。悶辣菜看家中的人口多少和磁罐的大小而定。晚飯後,把結球菜洗淨,去皮,用菜冲冲成菜絲,或切成絲條。準備一條白蘿蔔,亦成絲。將菜絲立刻盛在磁罐裡(須盛滿)。頂上加一層白蘿蔔絲(做引子引辣)。用厚布捆紮罐子口,不...

  • 文章阜寧本城廟宇廟會瑣記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周子豐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阜宁 庙宇 庙会 家乡回忆

    吾鄕阜寧地處海隅,城廂附近周圍,雖不滿七華里,但爲全縣之政治文化中心。風俗習慣純厚古樸,對於敬神賽會特意崇尙。因爾城內廟宇林立與廟會之多,乃居全縣各鄕鎭之冠。根據記憶所及將城內所有寺廟及各種廟會活動情形綴拾成篇,以就正于鄕長前輩,共博一粲。關於廟宇方面,包括儒釋道各敎皆有。其建造歷史均在數百年之久。玆逐一略述於后:孔子廟——又稱文廟。位於城內東邊,廟貌宏巍房舍最多。在大門前面建有照壁,上刻「宮墻萬仞」四個大字。進門後橫着一座長方形泮池,上面分列三道石板橋...

  • 文章金東坎的吃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周澤春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东坎 美食 家乡回忆

    東坎地處阜寧縣城以北約六十華里之遙,行政方面屬第二區,四週與獐溝、蔡家橋、八灘、六套、白沙,以及漣水縣屬之佃湖及灌雲縣屬之嚮水口等地接壤,因其爲吾鄕物產之集散地,致在經濟上爲吾邑首善之區,素有「金東坎」之美譽,所可述者,約有下列數端:一、東坎一帶在地理上屬於江准平原,附近盛產五穀雜糧,如大麥、小麥、蕎麥、高梁、玉蜀黍、落花生、向日葵等,尤其是大豆出產最爲豐富,每屆收成時,商民大量收購,榨製成油,再運往上海銷售,因之油坊及陸陳行遍及全鎭,烟囱林立,遠處觀之...

  • 文章故鄉憶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芈復培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亲人 名胜 语言

    從姓氏說起我族姓氏——芈姓,較爲稀罕。所以;在此特先予介紹。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在「索隱」系本云:「六曰季連,是爲羋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芈姓所出,楚之先。」另考之資治通鑑,春秋戰國時代之楚國,卽爲羋姓。康熙字典中「芈」字之註釋:「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後改魏氏。」應是本姓迄今較少的原因之一。而秦併六國後,楚之王裔,爲了避禍,...

  • 文章朱門除夕之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詹國祥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除夕回忆 家乡回忆 除夕

    壬午年,除夕。顏駟、曾廣德,兩位「道長」,由五岳山、仙居頂,連袂而來,同八外祖父在佛堂上表,祈禱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化除瘟疫劫、瘋魔劫、刀兵劫、水火劫,保佑年年收成好,歲歲慶平安。佛光普照,一開始,八姥娘跪在中央,我與么舅一左一右,對著神,三跪九叩,誦金剛經、大悲咒、萬佛經……,作了一百多個揖,磕了三百多個頭,好不容易六舅來催我去寫表—他家裏王母娘娘也要拜,我這匹野馬才算脫韁了。六舅在戀陳二小姐,三十夜晩要去送情感,怕舅母知道,拉我去寫祝文,到後始知...

  • 文章家鄉諺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文登秀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陕西 农业谚语 家乡回忆

    七十六年三月中旬,拜讀台灣日報副刊郭有文先生大作「北方諺語多親切。」我除了敬佩郭先生對諺語了解的深刻,以及描寫的細緻,讀起來格外親切感人外,同時也勾起了我淡淡的鄕思,四十多年來,能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或是與同鄕談及類似諺語的機會並不多。「樹葉落在樹底下,根葉還有想見時。」僅以記憶所及,將咱們家鄕—陝西的「農諺」以拋磚引玉的動機,提供幾則如下,就敎於各位鄕親先進之前:一、「正月二十五,黃風刮起土,喬麥壓壞股。」(股即幹也,喬麥、雜糧之一種,若扁豆大小、色黑、...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美食 风土人情

    煮熟後贊調好之湯菜食用),蕎麵削削(將合好之麵,擀成較厚之麵片,用刀撥削之麵條),蕎麵搓搓(用手在案板上,將較粗之麵條搓細),吃起來磁古扭扭的很有筋頭,蕎麵亦可次(借用同音字)麻食子(即貓耳朶),談了半天,獨不見擀麵吃,可能是蕎麥沒性,擀不開的原故吧?蕎麥的另一功能,是含碱量特多,打過蕎麥之後,將麥草燒成灰,用水過濾澄澱之後,可以收取很多土碱,除參入部份麵食食用之外,亦可去汚滌垢,鄕村婦女可當肥皀用。高粱:在東北地區,可作民之主食,但在家鄕爲專做燒酒之原...

  • 文章思家鄉憶往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史忠順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小吃 军阀战乱 古迹 家谱 寻根

    余姓史,名忠順,世居本縣城東北十八里史老家,九一八事變後,在南京從軍,改名榮光,以後任官銓敍都用這個名字,抗戰、剿匪、勘亂、卅餘年,多追隨顧上將墨三公,抗戰勝利後,曾任職王敬久將軍麾下,數度隨侍囘縣,離家十五年,能在本縣境內首先晉見者爲董縣長玉珏公(老師),那是民國卅五年七月,第一次收復豐縣,當日上午在城南李寨南門外的事,彭世亨先生率還鄕隊行軍,珏公同我乘車於下午一時許到達縣城,沒想到卅年後在台灣得與諸位保鄕衞土的英雄長輩團聚,深感慶幸,我是職業軍人,何...

  • 文章龍城瑣憶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龙城 家乡回忆 萧县

    龍城一别,轉眼已是三四十年的時光了。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裏,一座石頭古城的面貎,可能是變化太大了。我想把民國二十七年以前的全城重要景觀,作一個簡要的介紹,好壞身爲蕭縣人而未曾到過蕭縣,以及曾經生活在蕭縣,而今已久離了蕭縣,對蕭縣能有一個大槪的認識,或者做一番重溫家鄕的美夢。認識故鄕,能生愛鄕的情感;夢繞故鄕,也可能稍解無限的離愁。山明水秀,鳥語花香,這是位處在蘇北平原上的蕭縣一幅美麗的景色的寫照。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這又何嘗是江南獨有的風光。蕭縣又名龍城。...

  • 文章棗、蝉、童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枣树 童年

    夏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不論任何植物,葉子長得豐厚而茂密,花朶開得繁盛而燦爛,果實結得累累而健碩,大地充滿一片蓬勃的朝氣與生機。在夏季裏,最足以代表家鄕的花木,莫過於棗樹了。只要夏天一到,棗樹上的小黃花,在炙熱的太陽下盛開了,花開得快,謝得也快。微風起處,落英繽紛,樹蔭下雖形成一幅零亂不堪的畫面,但抬頭望眼瞧瞧,這兒一團,那兒一簇米狀的小物,你就發現,棗樹上蘊藏著希望和迷人的所在了。在家鄕,誰家沒有幾棵棗樹,俺家前院糞坑旁邊,有棵生趣盎然的脆棗樹,後院...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