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世经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劉安祺  出版时间:1995-12-20
    关键字: 刘安祺 自传 家世 学历 经历

    家世余世居山东峄县城西南六十里之义和庄,庄北滨运河,南面铜山、西倚微湖,东望平野,津浦路经其傍,累世耕读,历代小康。先祖父秉让公,仁厚为守,望重鄕邻,先父讳宜德,通国学,习药性,母程氏,性贤淑,善持家,生余及弟二人。余生于民前八年五月十五日,余父晚年多病,民二十年冬与世长辞。余父逝世后,家务赖余母辛苦主持,余数十年戎马生活,出入战阵,立身奉公,治军驭众,免于后顾,免于大过,皆余母贤德义方苦心教化之所赐。余母向极健康,不幸于民四十二年夏,因脑溢血弃养

  • 文章我的家世与台湾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65-08-15
    关键字: 家世 祖父 在台经历 教书育人

    已成过去,跟举办学堂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我洲田鄕务滋小学,能于民国前几年,便创建成立,先祖父的号召,与有力焉,此外他极力主张,鄕里各族房,提出尝谷补助子弟升学,并已次第实现,这一着尤于我鄕教育发展上,有其重大影响与意义,这也是我鄕人所周知的事,我的家世跟台湾的关系,上面所写,不过祗其中重要的部份而已。

  • 文章钱穆乡长的家世及其苦学力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特刊  出版时间:1988-07-06
    关键字: 钱穆 家世 求学经历 人物生平

    世稱錢院士賓四鄕長,是「中國的大史學家」,又是「中國的國學大師」。他怎麼會有這樣大的成就!一是家學淵源,二是苦讀力行。我們看了他在八十歲時,刊在中央日報及無錫鄕訊的「八十憶雙親」的長文中,就可知道他成功的由來了!他寫家世道:「余生江蘇無錫南延祥鄕,嘯傲涇上七房橋之五世同堂」。以後遷至蕩口鎭鴻聲里。他解釋七房橋之由來道:「其八始祖爲鉅富之家,擁有嘯傲涇兩岸良田十萬畝,生七子,在嘯傲涇上分建七宅,每房各居一宅,是爲七房橋之由來。又解釋五世同堂的由來道:「七房...

  • 文章愛跑的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泗清、張健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出身家世 童年回忆 求学经历 台湾生活 离家移民

    山东流亡学生史」补充一点另一类的内容。宋兄是我山东省立昌乐中学及昌潍临时中学的双重学长,一九五〇年他曾去高雄小港联勤第二被服厂看过我,一九五一年底我去台中农学院看他,承他带我去拜望霍校长,并取得了来台之后的第一张学历证明。一九五八年夏,我刚读完一年「淡江第一届商学系」,暑假中萧世芳兄结婚,宋兄来信要我代他出席婚礼,除寄来代送的礼金外,还另外送了我一份。那不仅是雪中送炭,简直是救命黄金!难得的是那份关怀之情,使我勇气倍增!而今看了他的文章,又给了我勇气!家世与童年

  • 文章王故教授志信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王志信 家世生平 求学经历 教育事业 学术研究 追思悼念

    王故敎授名志信,號篤修,民國前一年農曆三月初十日生,山東省諸城縣人。祖父樹城軔三公,爲遜淸廩生,兼通新舊之學。早年參加同盟會,爲諸城革命黨人領袖之一;爲啓迪家鄕民智,於民國五年創辦鑄英小學,桃李遍佈,望重鄕里,惜於民國二十八年因日寇進犯而停辦。父景祥孝甫公,民國二年畢業於山東公立靑州師範。民國八年至十九年擔任諸城縣敎育局長,對地方人才之培育、敎育水準之提升,貢獻極大。諸城文風早已稱盛,據統計,淸朝歷代山東各縣所錄取之進士,以諸城之一百零七名居首位。民國以...

  • 文章雩都碩果僅存的易烈相先生行誼述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鍾岳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易烈相 人物史略 教育经历 家世 治事治学

    会成立,卓老襄助朱致一先生担任江西省同鄕会文献社长这段时间请益受教良多,雩都在台的前辈都前后作古,现惟一仅存的卓老,年已超过九旬,仍为鄕梓服务,思之汗颜。以下是我对卓老的家世、学历、经历、治事等行谊述略:壹、家世易烈相先生别号卓雄,世居江西省雩都县城厢鎭北门都尉第。出生于民国前三年(清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亦即公元一九〇九年),夏历八月廿九日,令先王父讳祖宏廓轩公,别号润生;清武庠生,诰授四品昭武都尉,蓝晶顶戴。令先祖妣孙氏婆,不幸中年仙逝;继令祖妣李氏婆

  • 文章似庵六十自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家世 学历 从军经历 治军方法 战术教育 修治兵学

    一、家世余生于民国纪年前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一八九四年元月十九日),家于江苏省东海县北鄕之富安村,村故多文士,余家亦世守儒道,然自吾曾祖席珍公以来,多困于场屋,吾父舜堂公,幼颖悟,诗笔当惊其长老,乃以哭吾祖母姜太夫人之丧,幼致目疾,几岁始瘥,而未竟所学。余龆齓不慧,又卞急不驯,而吾祖父作黼公,特抚爱之,虽就外傅,不恒遣,躬督敎以治帖括,虽其时科擧已废,而作黼公则安于世业,以课孙为乐耳。余虽傲顽,独驯于母命;吾母李太夫人亦督之严,篝灯玩潮庐,恒令绕膝为

  • 文章七十年的回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七十年 生平家世 童年经历 求学生涯 教书育人 山东大学 创办事业 杭州电厂 长兴煤矿 云南锡业公司 为人处世 养生之道

    种种情形。总算眼福不浅。二、我的家世我家祖居在河南省固始县,是一个世代耕田读书人家。曾祖有伦公生値太平天国和满淸政府大会战。在淸咸丰六年丙辰(公历一八五六年)固始一带遭大旱荒。官府在战事紧张中,无力救灾。有伦公把家中历年辛苦农作积存下来的米粮,完全拿出来设施粥厂,救济难胞。使一千多饥民能免于饿死。全县称他为「秦老善人」。我的祖父保彦公,字介臣。考取秀才之后,没能中式擧人。就办私塾,他敎育出来许多人才。祖父有四子,大伯骏声公字惺予,父亲树声公字宥横,三叔爕声公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