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话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话的辟讳雅称别称和外语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魏東海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客家话 避讳 雅称 别称 外语

    客家人世居黄河流域,因战乱或饥荒逐渐南迁,渡长江,抵闽赣,直下广东而定居。他们至今仍保留了我国古代文化、风俗和语言。这里特将具有客家语特色的辟讳、雅称、别称和外语等,介绍如下:辟讳:客家话仍用辟讳一法。家礼上规定,对老人病故在堂,丧主对男人称正寝,女人称内寝。吊唁时,称仙游、仙逝或西归、驾鹤等。口语上称老、死、不在、过身等。旧社会曾经一度,称秀才为茂才。人们为辟去汉代光武帝刘秀的名,故此改称。五华横陂有一处地方叫天子冈,《长乐县志》的地图上,改称为「田祖

  • 文章客語的俏皮話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張公鼎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客家话 歇后语 俗语

    电影吧!(五人要两部车,四人一部就够了),其中一人说,我有事不能去,其余的人就可以说:「穿笃捞挥」,这句话一说,自然大家都明白它的含义,都会泛起会心的微笑。(因为计程车只能坐四个乘客,有一人不去,那岂不是恰好吗?那是巴望不得的呀)。2.饭甑无盖:(会上气)或作(气上天)。饭甑是蒸饭用的,本来是有盖子的,现在说无盖,那热的蒸气自然是往上直冒了,所以喊到「会上气」「气上天」,这句俏皮话的含义是由蒸气转为「生气」「气怒」的意思,譬如因为某事,被人寃枉、辱骂、违拗、抢先完成

  • 文章廣東三大方言趨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9-01-31
    关键字: 广东 粤语 潮语 客家话 方言 趋势

    一、粤语、潮语、客家话粤语、潮语、客家话,是广东境内三种主要方言,这三种方言基本上三分了广东的天下。而粤语是强势方言。大量潮、客人向珠江三角洲移民。不久即被粤人同化,使讲粤语的人急剧增加。粤语,又被称为广东话或白话。粤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言。使用粤语的人数约七、八千万,占汉族人口数的百分之六左右。粤语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广州话是粤语的代表,与所有的方言一样。粤语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秦汉时期,大量中原汉人与军队进入岭南,占据了珠江三角洲一带。与

  • 文章客家人講的甚麼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范一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客家话 方言 古今变迁 汉语音韵演变

    本文首次揭開了我國各地方言形成的奧秘,乃始於六朝切音變革激烈,引發各地接受與否而產生了你變我不變,你變我隨變,隨變不用變、你不變我變的反應。而後復經隋唐迄今七次音變,各地累積越深越廣,差異越大越多,因證據歷歷,不但澄清了客話各種似是而非的傳説,更證實係保存華夏音韻最爲完整者。作者曾爲文譽我們大埔話係漢語之砥柱,又讚爲國寶之語言,誠非虛譽也,祈我客家注意及之。兹欣聞東勢客家編纂之大埔客話辭典完竣出版,此乃前所未有之巨獻,我人同沐榮光,爰綴數語附於本文之首同...

  • 文章客家话探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话 方言历史 历史源流 特征差异 汉语

    沿海后,其后代已全部讲闽南语并崇奉「妈祖」,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沿海地区的各种方言,几千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这也许是客家话不会诞生在沿海一带的原因。但在闽、粤、赣边区,由于古时人烟稀少,大量中原移民迁入后,与原有土著居民相比较,任何一方在数量上都不占绝对优势,因此谁也无法「以多胜少」把对方同化掉。而双方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又必须在生产、商贸、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接触与交流,甚至还互相婚配。这样,共处的各方便不得不互相学习双方的语言,以便于交往。但是在学习和吸收

  • 文章《芋仔、番薯大開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1期  作者:陸晉德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芋头” “番薯” 阿山 客家话 台湾

    我是个道地的阿山—所说的「芋头」。我六岁从唐山过台湾。除了会说无锡家乡话外,更学会一口很黑的客家话。只要我用客家话说话,客家人一定会误把我当「同乡」。有次和一位奥巴桑用客语打嘴鼓,她不知我是芋头,一个劲儿说嫁给外省人的好处,仿佛在物色女婿的样子,害得我坐立不安,不知她是真心或假意?又有几次与番薯辩论,辩得兴起,他们常会挑起我的芋头根源,我不慌不忙用客语周旋,他们竟然说:「我搞错了,原来你也是客家人!你住那?」有些时候,我就笑着装番薯装到底。台湾有很多搞

  • 文章我的成長過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蕭掌玉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萧掌玉 外婆 客家话 理想大学 联考 新闻系

    的宿舍,环境幽美。屋后有高耸的大树,妈妈喜欢带我和妹妹在那儿散步。父母亲白天上班便把我和妹妹送到交大对面的外婆家,四合院般的古老屋舍环绕着一个大晒谷场。外婆家人口众多,舅舅、阿姨都住在一起,白天外公、外婆忙着农事、家事,我们姊妹便和表兄弟姊妹们一块儿在门前晒谷场玩耍。因为爸爸是江西人,我们全家平常只讲国语,但是自从跟他们一块玩后,我也会讲客家话、一些闽南语,尤其跟外婆、外公讲话一定要用客家话,否则他们听不懂。因此,外公、外婆常怪妈妈没有敎爸爸讲客家话,害他们

  • 文章蓮角開花憶爺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百侯 儿歌 客家话 民间文化 思乡之情

    大埔百侯,楓朗等地方過去流傳著一首客家兒歌。兒歌的內容:蓮角子,蓮角塘,蓮角開花白茫茫。一陣姊姊嫁下撇,留下滿姑憶爺娘。憶著爺娘心肝脫,憶起姊妹路頭長。半夜梳頭送姊歸,送到深山水梅梅。打濕羅裙還靠得,打濕繡鞋冷到心。一雙繡鞋千步針,針針都有姊妹情。相傳,這首客家兒歌爲清乾隆年間,百侯「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黼時之妻教唱的。楊有一小女叫滿姑,未婚。當年,饒平縣石井村有一位姓劉的財主,特地來百侯「文化之鄉」尋娶媳婦。有人介紹說楊黼時有位最小的女兒未嫁,劉財主找...

  • 文章古陝西與客家族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10-01-31
    关键字: 中原 河洛 客家族 客家话 礼仪文化 风俗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她是古时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间的山区、同化和融合了有关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根在中原、情系河洛。客家来自古代中原大地,客族根在河洛之域,客家族源与古代陕西密切相关紧紧联系。客家先民第一次迁徙来自秦关五岭;客家话应为周朝官话,周朝官话(尤其西周)以陕西为核心;从礼仪文化等看,客家保存上古周朝遗风;此外,客家风俗习惯与今陕西极为相近。

  • 文章漫谈客家话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9期  作者:李欣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客家话分支 祖先与方言 中原古音韵 李白《陌上赠美人》 蒋捷《女冠子》 语音变化 龙岩梅州汕头讲法 俗谚道理 客家话传授

    客家话是一种方言,只有出门的人才会意识到在众多的中国人中有一种客家人,和一种称为客家话的中国方言。只有生活在众多的客家人当中,才会意识到客家话中还有许多分支。1927年我第一次离开家鄕到广东潮州上了大埔旅潮小学,我才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客家人。在一次联欢会上,有五个来自大埔、梅县、揭阳、五华和汀州的小朋友同台演说自己的方言,又使我得知大同之中的小异,以后,我每换一个地方,往往会听到那种引起我的鄕情的声音并引起了我的共鸣。《诗经》上说:“嘤其鸣矣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