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人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典型的客家民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客家人 民居 建筑特色

    注:九连山村落)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因战乱南迁,他们的祖先大都做过一官半职,甚至做过帝王,及其他较富有的商贾,有「中原衣冠」称赞,生活在群山丛林秀丽的田园及古朴典雅的民居,沉浸在中华文化遗风,以及享用独特的客家美食,生计朴实,积极进取,无一不表现客家风情。客家人流浪南方各地,被原住民称为「客」,由于平地已经有人居住,几经纷争,客家人只能选择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立业,这就是「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历史沧桑的无奈!历经岁月转移,昔日的恶劣环境,今天已经

  • 文章客家諺語集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阿秀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谚语 语言特色 例举

    諺語是從日常生活、社會現象和自然景物的普遍聯想中總結出來的。揭示了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概括了立身處世的道理,揚善棄惡,是非分明。不但語言純樸,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而且形式簡單,深含義理,富有韻味,既繼承了漢民族俗語的風格,又有民系思想交流中獨有的特色,形式上很粗野、士氣、質樸,每當獨自吟誦,又感到平易、親切、感到它有一種天真的勁頭呢,很有啟發和教育意義。勤儉諺:食不窮,穿不窮,無划無算一世窮。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早起三秋當一冬。大吃大喝眼前香...

  • 文章梅州巿蕉嶺年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徐桂盛 出版时间:2010-01-31
    关键字: 年俗 客家人 传统文化

    祭祖,以谢祖先。入夜系除夕晚餐,又叫团圆饭。按长幼辈分座次,如家中有外出谋生子弟,不能赶回家共餐,则要依坐序摆上一付碗筷与酒杯,表示一家团圆,这点,显示客家人对家族伦理的观念之重视。除夕晚,每家每户必须点燃油灯「早年用煤油」,直到年初三,家乡话叫点年光,以示一年的光明和吉祥。到了除夕夜十一时「子时」起,各村庄家户,鞭炮齐鸣,乡人叫开门炮,迎接新年届临,然后携带牲果,到祖堂祭拜祖先,以示禀告祖先,一年复始之意。自此日起,至年初三,不可打扫或说不吉利的话。初一晨

  • 文章修水的客家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客家人 来源 教育 贡献成就

    修水 涂浩澜一、修水沿革简述修水县在清朝的时候称为「义宁州」,辖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个鄕。到了民国三年将上崇鄕,上武鄕划出另成立一个铜鼓县,而义宁州也改称为修水县。修水县位处赣西北面积四五〇四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万山中的一方圣地。是我江西省县级单位中属于大县,但因地处湘、鄂、赣三省的边垂,故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境内多山也成为不良份子啸聚场所。二、修水招致客家人的原因清朝康十三年(一六七四)至十五年

  • 文章客家人美食「粄」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饮食文化 种类

    粄:「康熙字典」,音广韵、博管切、集韵、补漏切,音皈。(ㄅㄢ)这个字在国语字典,辞源辞海中未见,客家人一看就认得,。屑米饼,亦作伴、拌。为我们客家人之副食、点心。国语或普通话称为糕。河洛话谓之粿。是以糯米、粳米粞或杂粮粉制成。客话之糕,是指以粳米粉炒熟后,加些糖或芝麻等配料,所制成之礼品。往昔农村,数十户人家中,必有风车、砻、碓之设备,用为磬谷舂米。做粄之粞,是先将米浸泡之后,沥干水分,放进碓臼中,以人体力践踏舂碎,筛出之细粉末。麦、粟等项则需至磨坊代碾

  • 文章與廣府人、潮州人比較的客家民性(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客家人 广府人 潮州人 比较研究 族群

    形容潮州人飮食(家乡地处客、潮之交),说「一个橄榄(醃渍)一顿饭,飮食的咸淡也是由其体质的差异而决定的(与肾有关)」。(2客家人肝分比较高。金彤新医学认为,肝分高者体力较强,所以比较能干,由此而造成的性格特点是:性格直爽、脾气倔强、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等。正直、耿直,则做事光明正大;嫉恶如仇、脾气倔强则容易得罪人;此性格还会导致做事欠缺深度思考,带来一些副作用与意想不到的麻烦。上述关于人体与飮食的内在关系在金彤新医学都已找到答案。金彤先生新医学理论详见新医学网

  • 文章客家年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客家人 年俗 风土习俗

    客家人原是中原汉族,因各种因素由北南迁,自东晋以后一千六百年来,分布海内外约一亿人口,各地客家人的年俗流传下来,大同小异,一般有:一、入年挂—农历十二月廿五日起就「入年挂」了,家家户户大扫除,不可说不吉利的话,有用香味的树叶放在热水中给老幼洗澡,暂停工作,有大锣鼓乐队的,就可以开始敲打了,家庭主妇则开始准备鸡、鱼、肉等三牲,敬天地神明并拜祖公。二、储食物—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要准备过年的食物,例如:⑴甜粄: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三成

  • 文章原鄉年俗客家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年俗 风土习俗

    客家人因受历史及环境的影响,有着怀乡、念旧、保守、固执、刻苦耐劳的特性。台湾客家人是以原乡广东五县——即嘉应州的梅县、蕉岭(原称镇平县)、平远、兴宁、五华(原称长乐县),台湾客籍同乡称四县——及海、陆(即海丰、陆丰县)为主,所以台湾地区的客家年俗,也与此两区的相似。他们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挂——又称「入年价」,阴历十二月廿五日起就「入年挂」了,家家戸戸大扫除,不可口说不吉利的话;用有香味的树叶放在热水中给老幼洗澡;暂停下田工作;有大锣鼓队的就可以开始打起

  • 文章閩客同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央中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客家人 民俗 客家文化 同乡

    的重视与关心。一般而论,客家人具有传统中国人勤俭刻苦的美德,亦富民族意识,所保存的民俗极富古意。尽管在枝微末节上,客家民俗文化与闽南民俗文化稍有不同,但其源流均承袭自中原的古老礼法,可见台湾与大陆不论血缘、文化、民俗都是息息相关的,民族命脉的延续也是不可分割的,有了这一层认识,我们再来看「台湾区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就更有深远意义了。

  • 文章溯源尋根話客家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4期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客家人 民族精神 台湾与大陆 血脉相连

    客家人」,多么熟悉而亲切的称呼,他们是经多次迁徒,由大陆中原来到台湾的。据估计台湾地区一千八百万人口中,有六分之一约三百万人是客家人,整个客家人在全世界约三千万人,具有独特的语言、民性和风俗习惯,其中尤以强烈的民族意识最受到注目,被认为这是客家人之能够不断地繁衍的主因。所以,大英百科全书曾如此的评语:「客家男人,是勇敢的冒险家;客家妇女,是强健的劳动者。」美国的国际百科全书也认为「客家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客家人原居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西部,历经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