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宗教共返回8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子的宗教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孔子 周代礼教 《论语》 宗教思想 宗教贡献

    一、孔子与宗教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之传入而使中国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许多不成问题的问题,此时都变成了问题。譬如二千年来一向被国人普遍崇信的孔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首先提倡复兴孔教者为康有为、陈焕章、赵戴文等人,他们都主张加强儒家的宗教性,以与外来的基督教抗衡。民国初年,陈焕章创立孔教会于上海,赵戴文在北方组成崇圣会,两会皆奉孔子为教主,力促政府宣布孔教为国教。另一方面持相反论调者亦大有人在;不特一小撮激进份子将中国的积弱归咎于汉武帝的尊儒,提出

  • 文章台湾戏剧与民间宗教信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7期  作者:陳慧蓉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台湾戏剧 民间宗教信仰 宗教祭祀 戏剧神 宗教意义

    发展的宗教背景台湾戏剧之发展与保存延续,乃是由于台湾民间敬神事鬼的宗敎信仰关系,分析形成此种风气的因素有三:(一)明代对台湾的经营并不积极,台湾成为倭寇出没之地,为杜绝倭寇的患害,政令禁止沿海人民出洋,移民都是偸渡来台,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因此转而求神明庇护,所以崇敬依赖神明强烈,于是建造寺庙,每逢神诞,利用演戏来娱神。(二)垦拓早期的艰难,移民时遭土番侵害,以及居住在瘟疫流行,瘴疠病痛的环境之下,渴求神明呵护的求平安心理,以为无祀则鬼神会作祟害人,所以常常

  • 文章中山先生的宗敎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孙中山的宗教思想 宗教的功能 天人理念 宗教政策

    中山先生毕生奔走国事,席不暇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受人崇敬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和「知难行易学说」早已驰名中外。惟独他的宗教思想鲜为人知;笔者愿以「中山先生的宗教思想」为题,深入探讨,希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中山先生在自传中曾写道:「于教则崇耶稣;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曁美国之华盛顿焉。」后来在伦敦蒙难脱险后寄给香港道济会区凤墀信云:「弟在牢中自分必死,无再生之望。穷则呼天,痛则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时惟有

  • 文章佛光山授課所見所感有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佛光山 授课 感悟 佛教 宗教

    佛光山爲台灣南部佛敎之聖地,其叢林規制、佛學硏究,弘法活動等,早已揚譽中外,余於七十九年八月起承宗兄張培耕先生之介,於該山叢林學院專科部濫竽敎席,爰將授課所見所感賦之於后。㈠授課有感一週文章一味禪,佛山執敎且結緣,叢林弦誦學風好,樂育英才凈土硏。㈡佛敎文物陳列館寶山文物井然列,瑰麗光華無盡藏,處處琳瑯嘆觀止,不沾不染妙堂堂。㈢大雄寶殿巍峨殿宇瑞煙升,萬座無塵功德燈,法相莊嚴開妙覺,磬聲梵唱慮全清。㈣大佛城莊嚴妙相矗中天,慧日慈光照大千,待渡眾生齊仰望,菩...

  • 文章峨眉報國寺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4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6-01
    关键字: 峨眉 报国寺 景观 弥勒佛像 宗教

    打從峨眉縣城到報國寺,相距不過二十里,走不多路,便可看到整個峨眉的遠影,連金頂也能遙遙望見。這一路上有很多小廟子,多半是山上各大寺院的脚廟,採辦僧衆下山時,多於此憇息。我一路經聖積寺、菩提廟、保寧院,過了瑜迦河便到了報國寺,這是山麓第一大寺,氣象甚爲雄偉。可是遊人上山心切,恨不得三步併作兩步的爬到金頂去,故目前好好的一座大叢林,便給忽略過去了。說眞的,報國寺是峨眉山的大廟。寺門有額,那是康熙帝所題,正殿有今總統蔣公所書「精忠報國」的橫額,那是民國二十四年...

  • 文章閩南人的宗敎思想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5、46期  作者:余佳涵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闽南人 宗教思想 祭祀特征 宗教信仰

    ·閩南人的敬天思想、祖先崇拜與神明觀漢民族對天的觀念是:天乃宇宙的主宰者,是萬物的本源,世間的絕對權威者。治民者乃代天行道,稱爲天子,其執政治民皆須順應天意。漢民族的敬天思想,不僅限於政治哲學,甚至倫理道德、敎育制度也都淵源於這種天命思想。祭天遂成爲最重要的事。爲方便祭祀,漢民族把無形的天加以具體化,稱爲玉皇大帝,俗稱天公,是天地間最至高無上的神,進行最莊嚴的祭祀。玉皇大帝是天界的主神,其下各部大神有:文昌帝——學務關聖帝——商務巧聖先師——工務神農大帝...

  • 文章故乡民间宗教信仰的琐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劉正信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民间宗教 宗教活动 天公教 地母教 慈善教

    一、故鄕民間宗敎的起緣我豐縣偏處江蘇省的最北端,西北毗連山東的金、單、魚等縣,東南與江蘇的沛、銅、蕭、碭等縣接壤,地勢平坦,無崇山峻嶺、江蘇湖川,只有華山與沙河點綴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尙稱便利。民國十七年,革命軍北代成功,中央推行新政,大力破除迷信,摧毁泥塑木彫之神像,寺廟改建學校,敎育普及,民智大開,神靈在人民心目中逐漸消失。各宗敎藉機崛起,當時有理敎、道敎、佛敎、回敎、基督敎、天主敎。另外尙有天公敎、地母敎、慈善敎等,我縣宗敎信仰絕對自由,各宗敎...

  • 文章莆田三一教主林兆恩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6期  作者:楊佑民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林兆恩 宗教 厦教 人物生平 哲学

    明代吾閩先哲林兆恩,字懋勛,別號龍江,道號子谷子。學者初當稱之為「三敎先生」,後乃稱爲「三一敎主」,更有尊爲「夏午尼氏道統中一三敎度世大宗師」者。一、先哲家世先哲七世祖林淇公,住於福建省莆田縣城內赤桂巷,洪武庚辰科進士,先後充任廣東省儋州同知及辰溪縣令,仁政愛民,已積陰功。生梅軒處士,梅軒生遲菴公,以歲貢授淸遠司。遲菴生槐庭處士,槐庭生省吾公。弘治壬戌科進士,初任大理,以忤劉瑾落職,瑾伏誅後,復官兵部右侍郞,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嗣遷兩廣總制,以德爲威,粤...

  • 文章抗战前夕湖北省之学术与宗教及出版事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期  作者:陳中平  出版时间:1969-07-10
    关键字: 湖北学术宗教与出版事业

    「湖北文獻」第八期載有拙著「抗戰前夕的湖北省之建設與進步」一文,就抗戰前夕國家重心所在之湖北省的土地、曆象、人口、黨務、政治、財政、金融、工商業及水利等事業,均有相當陳述,自以爲當可「使人興去國懷鄕之念,而堅反攻復國之志。」而其結尾有云:「惟二十三四年間,湖北省之建設與進步,其可得而刋述者,應不止乎此,如敎育、如學術、如宗敎、如出版事業等等,均當有留待反攻復興時期重建湖北之參考價値,第以限於篇幅及精力,遂不能舒暢一己之所欲言,幸同鄕諸君子鑒諒!容當別爲賡...

  • 文章忽必烈留下的傳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作者:黃仁宇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忽必烈 远征日本 财政税收 宗教政策 喇嘛教

    蒙古人以少數民族統一中國,非多數民族之福。只是如果他們眞能以「無本身利害」及「不無端干預」的立場,掃除遼金南宋以來的積弊與苛政,却也不失爲在中國歷史上的一種貢獻。我們仔細讀忽必烈的傳記,無法斷言他沒有這樣的心腸。他作的『下江南檄』就指責南宋的通貨膨脹爲苛政,他也曾下令,禁止買賣濫估價格,也曾將賦稅降低。他之禁止軍隊濫殺戮,廢止遼金以來的酷刑,革除了宋朝黥面的粗蠻辦法,都具有改革者的作風。而且南宋以來有些地主收流民爲客戶,旣把他們當作佃農,也把他們視爲農奴...

共84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