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校慶感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7期  作者:姚秀彥 出版时间:1998-01-03
    关键字: 杜甫 孔子 孟子 校庆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于孟子,伟大的志业和成就,都是从艰难中成长,不经风霜,那有参天之木,不经火炼,何来百炼之钢?这些警句不只是对知识分子的砥砺,也是对全国人的砥砺,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永远。「一成三户」是指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代表抗战的决心,有此决心,有此志节,自能驱除寇仇,返回燕碣。不到一百字的校歌,呈现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博厚。民族共同体的关怀、不屈的志节、致胜的信念、从容应敌的气度、锲而不舍的硏究

  • 文章(社論)從去年縣市長選舉看未來政治發展的走向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1期  作者:盧博文執筆 出版时间:1994-01-03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杜甫 校庆

    台灣省二十一縣市及金門、連江兩縣縣市長選舉,已於去年十一月順利完成,這是自民國三十六年我國行憲以來,歷次選舉中,競爭最激烈、方式最民主的一次選舉。因此,選舉的結果,也最足以代表當前民意的趨向與取捨。雖然這次選舉,各政黨候選人間,令人感到對政策性訴求較諸對人身攻擊為少,但在選民水準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各參選政黨文宣訴求的主題,仍然是選民抉擇的重要參考與依據。至於各候選人在政策方面避免多所訴求,並甚少觸及政治敏感的話題,而與以往歷次選舉有著顯著的改變一節,其間...

  • 文章必讀的古書——四書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7期  出版时间:1986-11-01
    关键字: 国学研读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文字精简,寓意深远,记载的是孔子儒家论述。由「四书」各章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代宗师的行谊风范,也可以在简洁生动记述中,明白春秋战国学术勃兴的大槪,所以「四书」不可不读。「四书」是那四种书呢?「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两者简称「学庸」,后两者简称「论孟」。它们本来不是在一起的,学庸在礼记裏,论孟是单行的,把这书编列一起称为「四书」的是宋代大儒朱熹。在朱熹注「四书」之前,提倡最力的是程颢,程頣两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是初学者入德的门径

  • 文章孟子的智慧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竹軒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孟子 儒家 亚圣 智慧

    为山九轫,功亏一篑」一词见书经,喩功败垂成,已成童叟皆知之喩词。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见论语子罕引伸原句,而将重心移于行为者动止之意志,并增擧平地反向之事例。孟子则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以上三则,同为譬喩「功败垂成、半途而废」。而设词不一,取譬有异,于见巧拙、智慧。首则文古而简拙,颇有语病。盖为山既达九轫,是其山势已成,在所累积亿万篑土石之中,多一篑或少一

  • 文章談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到了孔子时,已不是柔顺可以包含了,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引孔子的话:『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胡适说这是一种新的儒行,近来或者就以此为准则吧?但是否正确,我认为值得研究。二、以《论语》书中谈到「仁」分析说明《论语》书中弟子问「仁」,在颜渊篇较多:(一)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二)仲弓问仁?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文章《大學》古、朱本于為人處世之比較

    来源期刊:《同安》 第69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大学》 朱本 孟子 曾子 《诚意章》

    以竟正、修、齐、治、平之全功。即大学之道,自始至终,均为广明诚意之事。切合《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之旨。古本首释诚意,《诚意章》首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人有何可自欺?无他,「良知」而已。孟子言良知良能,人所固有,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无有不善。首毋自欺良知,即忠诚于良知,忠诚于为善之本心,方眞诚其衷赤之意。《诚意章》继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人不学不虑,就能从心所欲,诚恶恶臭,诚好好色,非己独然,众皆如斯,象示吾心良知本体生禀十足是非之天理

  • 文章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談「慎獨」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4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孟子 养性修身 孔子 《大学》 《中庸》

    本篇原载孔孟月刊第四十六卷第三、四期临深履薄的「战战兢兢」,是出于良知良能,不待思虑,自然而然而且持续不断。曾子坚定尽孝必须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意念,使他的战战兢兢如同「临深履薄」。孟子道性善,要人立志为君子,只以仁义礼智为性,使「愼独」如同「临深履薄」。《大学》、《中庸》示修道从「愼独」开始实遵孔、孟自良知良能扩充的旨意。「天命之性」不含「气质之性」的说法,使信从的人失去自然而然的「愼独」。「天命之性」不含「气质之性」,不是完整的性;所说的「理」,也不是

  • 文章論語·孟子書中重同語研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左斌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论语》 孟子 重同语 原文对照

    颜回近于道,端木赐善于货殖。先进篇「子曰:回也,其庶乎。」与雍也篇「子曰:贤者回也!」意义相同。「孟子」书中,多重同语,列举如下:「公孙丑」章句上:有三次「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一、「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二、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三、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离娄」章句下:孟子曰

  • 文章國學綱要(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国学 周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使乱臣贼子知所畏惧。实足以显示史笔之权威而为史家之模范。后人称春秋为经,而称解释春秋经义者为传。有公羊传,(孔子弟子子夏之门人公羊高作)穀梁传(穀梁赤作。亦为子夏之门人)左氏传(即左传为孔子同时人左丘明作)三家。从前公羊穀梁二传盛行,近代则盛行左传。现在之左传,为与春秋合订之本。(乙)四书(宋儒朱熹所定)一、大学——原为礼记中之一篇。自宋儒朱熹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遂与中庸等单独印行。程子(程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

  • 文章橫渠與孔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陳正榮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张载 孔子 孟子 人格形态 道德伦理

    前言孔子周逝列国,怀道不遇;虽硁硁然知其不可而为之,犹有乘桴浮海之叹。孟子之时,处士横议,奇说纷纭。末世穷涂,儒者惧其斯文扫地,故砥柱中流,支木擎天,不以其客观条件之界域,而自馁其性命与志气。千载以降,世道屡迁,孔孟之道尙或缕存不绝,或堂皇发张者,正唯济道之心为孔孟儒者所汲汲从事者也。春秋战国以来,则诸子之说盈天下。两汉之际,阴阳灾异之说盛,虽云天人交感,实则宇宙气化,五行主之。孔孟尽性穷理之说,已受极度之扭曲,魏晋之世大扇玄风,孔孟儒道虽不绝如缕,其学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