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孝顺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淳樸婚俗顯民風——我省婚俗禮記二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文星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习俗 婚礼 孝顺

    婚俗禮一我國疆域寬廣,風習世俗甚多。有些婚俗或摻染上新的內容逐漸演化,亦百年不衰。演化有演化,添新歸添新,其除具濃濃的多情外,民風之淳樸,好惡之分明,令人感慨百千。挺拔蔥蘢的仙霞嶺,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其南麓的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鎭廿八都鎭,自古便是長安通往福建沿海的唯一陸上通道。古來各方遷入的居民達百餘種姓氏,九種方言,便使這兒的民俗也五花八門,奇出百樣。乙亥年,春節,沿溝的古老街道上揚起熱鬧的鑼鼓聲,我循聲望去,但見一伙迎親人歡跳進一宅院。怎麼?宅院門楣...

  • 文章武进有九九位百岁老人,最长寿的一〇八岁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是他们的长寿秘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8期  出版时间:2014-11-25
    关键字: 武进 长寿 秘诀 和睦 孝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武进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百岁老人。据区民政局老龄委统计,至今年九月底,武进共有九九位一〇〇周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女生八十一人,年龄最大的已经一〇八岁高龄。细数这些百岁老人长寿秘诀,记者从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陈祥秀一〇一岁她的衣服还是自己洗的一〇一岁的陈祥秀老人共有十个子女,她在家属「太君」级别。老人穿着干净清爽,连床铺都收拾得乾乾净净,除了眼睛不太看得清外,生活基本能自理。老人平时在三个儿子家

  • 文章孝親二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孝顺 诗歌 母亲 教育 王庄学校 捐款

    一、慈母頌吾母李翠蓮 命運苦又艱 享年七十四 一生受熬煎秉性素端莊 慈愛心良善 早年適陶家 于歸無妝奩孝心敬公婆 相夫敎子嚴 待人以誠懇 和睦鄰里間家事一肩挑 勞而無怨言 生育十子女 二女八個男家無隔宿糧 巧婦爲炊難 嗷嗷齊待哺 兒餓娘不安三餐粗茶飯 菜根充饑寒 愛子如寶貝 養育身體健勉勵勤讀書 品德要佔先 七七盧溝橋 日寇啓戰端遍地有哀鴻 疆土被侵佔 鼓勵男從軍 奮勇禦外患抗戰八年整 寇降慶凱旋 勝利欲還鄕 故里逢災變有家不能歸 遠行到台灣 海峽兩隔離 魚雁無往還白髮娘念兒 每日倚...

  • 文章從一則社會新間談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孝顺 传统文化 社会教化 新闻评论

    十一月初各大報的南部版都刊登了一條老父控告親生女兒虐待、毆打成傷的新聞。在兇殘,暴力充斥報紙版面的今天,這條新聞實在並不觸目,也沒有引起輿論的震撼,因爲更甚於此的不孝,忤逆事件層出不窮的在我們社會上演出。我看完這新聞後實在感到寒心,因爲「女主角」非但受過大學敎育,而且是國中敎師,可見「孝」這一傳統美德被摧殘,傷害到什麼地步!我們愛淡水的紅樹林,因爲我們知道胎生的水竿仔是國寶,但「孝道」更是我們龍族傳人的根,我們能不珍惜嗎?在穴居野處茹毛飮血的原始時代是無...

  • 文章生活小語(續)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生活小语 富贵 贫贱 孝顺 生活智慧

    」二八二因年事稍高,生活多有变化。特据实胪列「十不」于后,一则以自我消遣,一则以告之未老之人。一、眼不能看明白了。二、耳不能听清楚了。三、牙不能嚼细啐了。四、话不能说流利了。五、手不能拿稳当了。六、腿不能走快速了。七、饭不能多吃些了。八、事不能记长久了。九、头不能深思考了。十、心不能用太多了。如想化不能为可能,则须注重修养,勤加锻炼。毋怠毋忽,持之以衡。然后始可得享天年之乐。因谈老有「十不」,愿说少有「十要」。书之以献愿作参考之人。一、父母要能孝顺;二、兄弟要能

  • 文章恩勤九十年(中)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2期  作者:楊管北 出版时间:1977-08-10
    关键字: 老杨万顺酒行 孝顺父母 子女教育

    編按:楊管北先生,鎭江人,現任復興航業公司董事長,爲吾鄕航業巨擘,本文爲其封翁順源先生九秩華誕所作,孝思洋溢,特予闢載,以弘潛德幽光。

  • 文章鄭娟娥膺孝悌楷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99期  作者:王弘岳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孝顺母亲 市立和平医院 孝悌楷模 老人医疗优待 民意代表

    (聯合報記者王弘岳特寫)一談及中風臥病十四年的母親,平素以「女强人」姿態活躍於台北市議壇的鄭娟娥,也禁不住熱淚盈眶。(按鄭議員夫婿吳麟是常州同鄕,他與吳稚暉先生是一家。)鄭娟娥的父親鄭品聰在民國六十年不幸逝世,他的母親鄭高來好因遽遭巨變,痛不欲生,精神耗弱瀕臨於崩潰,終於一病臥榻十四年,服侍母病就由鄭娟娥兩肩扛起。病發之始,鄭娟娥將她母親由台東老家攜出,遍訪全省名醫,最後在市立和平醫院長期治療,病情仍無起色,四、五百萬元的醫療費用,雖由散居海內外各地的兄...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