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姓氏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尋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俎鴻才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姓氏 寻根

    们一顿交待。后来,俺中央警官学校毕业之后,参加抗日作战,走遍大江南北,最后来到台湾,转眼就是四十年,离开故鄕愈远,对于「俎」姓不大不小的困扰,也就愈来愈多。就以日常来说吧!经常接到婚丧喜庆红白色的帖子,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发帖的对方,当然是俺的至亲好友,就有许多习而不察的人,常将俺「俎鸿才」写成「祖鸿才」三个字,把「俎」字误写成「祖」字,但「祖」字也是姓,而俺这个「俎」字,不是那个「祖」字,两个同音不同字的姓氏,前一个是「人」字旁,后一个是「示」字边,其字形

  • 文章中国稀有姓氏知多少(续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喬寶震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稀有姓氏 明细

    笔者对我国稀有姓氏之蒐集,有近廿年之谱,凡于报章、杂志、书刊及医院、行政机构等公共场所所见随时将之记载,至今已累积近千姓氏之多,在我「河北平津文献」第廿七期见到鄕友王君之大作,乃有将本人手头已有之与上述已刊登纳入,重新整理以部首分别排列,以便于检视,并拟以「续篇」称之,以示连贯之意,未知是否允当,尙请编辑鄕长斟酌之。一部:一、三、丙、丑、丌、世二部:ㄑー云、亚、亓、井—部:中、串丿部:乃、乘、公亅部:了乙部:ㄋー丶ㄝ乙、乜、乞、九、乳、干虍部:虔、虢、虎

  • 文章姓氏堂号之渊源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姓氏发源 炎黄后裔 中华民族姓氏 姓氏

    姓氏」即姓,古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后世将姓氏合而为一,统称姓氏。「姓」辨别人类血族系统的符号。「堂」称人母,曰「令堂」,同祖父的亲房,曰「堂房」,继承先人的事业,曰「堂构」。「堂号」即祖先的名号。「堂号」亦名「郡号」,都是行政区城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各「姓氏」的家宅,设置「堂号」,祖宗牌位,修订族谱(谱牒)等,旨在使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祖先,发祥

  • 文章台湾姓氏知多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老溫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台湾姓氏 十大姓氏 罕见姓氏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甲、乙、丙、丁;眞、假、是、非;红、紫、蓝、白、黑:花、树、木;一、三、八、壹;关、闭;多、少都是姓。台湾十大姓氏: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等,占台湾总人口52%。前三大姓:陈占11.13%;林占8.3%;黄占6.03%。根据文建会资料显示:历代文献可考姓氏,起源于商周时期,姓氏先祖发祥地,台湾最大姓前两名:「陈」姓郡望来自河南省汝南县;「林」姓来自福建省南安市;「马」姓来自河北省钜鹿郡;「郝」姓来自山西省

  • 文章中国姓氏的形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姓氏 家族 阶级 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姓氏。中国姓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由此看来,中国的姓氏,至少可追溯到五千年前。在中国古代,研究姓氏的学者和姓氏学家陆续不断,有关姓氏问题的专著不计其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民俗学以及婚姻制度,都离不开姓氏问题。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编修地方志,同姓氏问题关系也十分密切。说明姓氏问题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开展姓氏研究,提高中国姓氏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 文章姓氏对联撷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1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姓氏对联 对联 宗祠

    对联,是我国汉语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对称美、音韵美、节奏美、文辞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姓氏对联,是用对联形式来表现姓氏文化内容,它是姓氏文化领域中的一颗明珠。有了姓氏对联,使得姓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姓氏对联,由于使用场合不同而有许多类型,主要有宗祠联、宗谱联、陵墓联、堂室联及与家族姓氏有关的建筑物用联等,其中最多的是宗祠对联。宗祠,几乎每个家族都有,大小规模不同,对联多少不等。大家族宗祠分大宗、小宗

  • 文章台湾区姓氏堂号考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0-02-25
    关键字: 台湾 姓氏源流 《台湾区姓氏堂号考》 书序

    创新,实行三民主义之功著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秉承先总统 蒋公遗训,戮力推行中华文化复兴工作,复因台湾今日肩负反共复国■传扬我民族文化之历史使命,故吾人于此时此地,特将发扬民族伦理精神与增进民族意识列为工作之首要重点,顷台湾省、台北市两分会与台湾省、台北市两文献委员会,联合编纂「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杨緖贤君执笔主稿,根据可信资料,简明敍列诸姓起源与夫流迁来台,及郡望堂号诸般状况,不仅可副台湾同胞寻根溯源之愿望,亦深符增进民族团结

  • 文章大埔县姓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姓氏考证 南迁历史 姓氏演变

    大埔县的姓氏,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记载,大埔人的祖先,都是自北而南,历尽艰难曲折来到大埔,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承传了中原文明传统,发展了民族文化,使大埔早已成为「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声名远播。据大埔出土的文物证实,境内在四千多年前已有人群聚居。要知道大埔姓氏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必须了解大埔人祖先的南迁历史。大埔人祖先的南迁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即晋永嘉之后,「五胡乱华」之时。其时「原有汉族

  • 文章中国姓氏起源与李姓由来浅谈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祥漢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中国姓氏 起源 李姓 李祥汉 黄帝之后

    我国姓氏肇始,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代,伏羲氏姓风,神农氏姓姜,皇帝轩辕氏姓公孙,因生长于姬水,又姓姬。历经唐尧姓伊耆,虞舜姓姚,夏姓姒,商姓子,周姓姬,降及秦姓嬴,汉姓刘,逐渐形成完整的姓氏体系。西汉史游作:「急就篇」,列有当时姓氏百余个,以教童蒙。东汉王符著:「潜夫论」,应劭撰:「风俗通义」,均有篇章记载当时的姓氏,其后历代产生了大量的姓氏专著。宋初市井小民,以四字韵文,编成的「百家姓」,更是家喻户晓的启蒙读本。但仅收了五〇四个姓氏,其中单姓

  • 文章從春秋時代河南地區諸侯封國看血緣與地緣闗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血缘 地缘 姓氏 轩辕黄帝

    从此又创下了皇帝赐姓的开端。至于没有封爵的平民,不能用父王的名字諡号来代表,只好以职业技术来作姓。秦始皇于西元前二百四十九年灭六国,废封建设郡县,划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后各祖迁徙均以居地郡号为代表,作为血统根源之基本标记。现在包涵姓氏最多的南阳堂、太原堂、上谷堂、陇西堂、颍川堂都是由此而生。本文综合黄帝建国到秦亡为止,就春秋时代河南地区,历代王孙血缘关系列出诸侯封国一览表,从时间观念上下化成一体,一目了然可以看出那一个祖系,与黄帝始祖的血统渊源。再以古代的立国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