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观楼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孙髯翁的千古胸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鄭千山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孙髯翁 昆明 大观楼 长联 博大胸怀

    出昆明城西三公里,与太华山隔水相望的近华浦,在明末还是一片美景,徐霞客在其《游太华山记》中描述这里的景致时写道:「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壁东出,削崖排空……」的确有几分「野趣大观」的味道,于是因景会缘,近华浦上诞生了一座日后成为了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昆明大观楼(另外三座为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及江西滕王阁)。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

  • 文章云南昆明市名胜大观楼之长联解说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施宏謨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云南名胜 大观楼 长联解说

    中国名胜古蹟中有著名的六大楼,大观楼是其中之一,其余五楼为武昌之黄鹤楼,成都之望江楼,广州之镇海楼,湖南岳阳之岳阳楼与浙江嘉兴之烟雨楼。大观楼有一副全国最长,对仗最工整之对联悬挂在楼下靠水之一面,凡到昆明观光旅游的人,必然前往大观楼一睹此联为快,最近四川等地虽有更长的对联出现,但无一联有此联工整。此联之上下联各八十九字,为清朝文人孙髯翁所作,上联写昆明四周之自然景色,下联写历史重点,全联之原文及重点注释如下: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彼襟岸帻[1],喜

  • 文章錦繡江南之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昆明游览 大观楼 石林 西山绝壁

    四月二十三日至昆明,感到这个北纬三十一度的高原城市,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其平均温度在十四至十八度之间,冬既温暖,夏复凉爽,深感这个标高海拔二千公尺的昆明市,并非地理课本中所述的云贵高原,「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槪念。因为高原上既受太平洋季风吹袭,复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每年四至十月是雨季,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是旱季。乘车游行街道,树木荫森,花卉满街遍布,因此人皆称昆明为「春城」。诚有来也。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亭台楼阁大观楼首站先参睹大观楼,该楼系明末

  • 文章高安「大观楼」牌腐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安景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大观楼”牌 腐竹 高安 江西传统特产 营养含量

    腐竹是江西省高安巿的一种传统特产。它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因其是用豆腐皮卷成条状,枝挺、条直、中空,形同小竹竿,故有人称之为「腐竹」。它的形状、色泽与小竹笋也很相近,因而又有人叫「豆笋」。高安巿「大观楼」牌腐竹皮薄、味正,无豆腥味,尤以反复回炒后不糊的显著特点而闻名于世。它的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在五十%以上,脂肪含量在二十—三十%之间

  • 文章昆明大观楼长联之订正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李子幹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昆明大观楼 歌咏诗联 文章勘误

    昆明大观楼长联,系孙髯翁所作,陆树堂所书,早已脍炙人口,为全国名联之一。此间报章、杂志等,时予刋载,但每有错误之处,致使名联失眞。爰将原文写出,并略加解释,以正视听,而供同好,原文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濶无边,看,东骧神骏[1],西翥灵仪[2],北走蜿蜒[3],南翔缟素[4],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 文章大观楼长联风尔两百年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誠 閻秀冬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大观楼 长联 历史文化价值 艺术造诣 山川文物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名胜古蹟,美不胜收。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腾王阁、云南昆明的大观楼为我国的四大名楼。他们分别以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腾王阁序》;清代名士孙髯的《大观楼长联》而闻名天下。宋人滕子京说得好:『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巨卿者不为著。』他正出于这种思想,才请大文豪范仲淹『作文以记之』。崔颢

  • 文章昆明大观楼长联书法及其印章考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誠 閻秀冬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昆明大观楼 长联书法 印章 考证 历史文物

    最早的大观楼长联原由乾隆年间昆明名士陆树堂以草书书写刊刻,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与楼一同毁于兵燹。陆树堂书法以王、赵为本,擅行草书。今黑底金字陆书摹刻草书长联尙存大观楼二楼,与一楼楷书长联相比较,陆书长联中『莫辜负』的『辜』字一楼楷书的『孤』字写法不同,但从词义上讲『辜负』与『孤负』相同。所遗憾的是,此草书长联有一只下边已缺损,幸未伤著字。虽二楼可避风雨,但仍见保护古物的不易。大观楼一楼的蓝底金字楷书长联,是我国著名白族书法家赵藩(公元一八五一—一九二七

  • 文章话昆明大观楼长联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周爾新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昆明大观楼 修建历史 歌咏诗联 文章勘误

    编者按:本刋第三期刋有周尔新先生所写「忆昆明湖」一文,文内曾引载大观楼长联,因长联字句中有刋印错误之处,乃有具名「余澄」者来函指责,后来周君于今年四月在旅游杂志及春秋杂志发「话昆明大观楼长联」藉以答复余君质疑,仍有未尽之处。因李子干先生对大观楼长联平素深具硏究,秉承张莼老及段筱老二公意旨,于六月间再在大华晚报发表「昆明大观楼长联之订正」。此二文对于本省较富名气之大观楼名胜及流传海内外不朽之长联,均有极深入之硏究,此实一大幸会,特将两文同时转载,以飨读者。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