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公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张季鸾与大公报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期  作者:皇甫河旺  出版时间:1971-10-15
    关键字: 大公报 张季鸾 民国

    大公报」于清光緖廿八年五月十二日(一九〇二年六月十七日),由英歛之先生创办。歛之先生因目击庚子之祸,国家面临危亡,于是筹款办报,取名大公。歛之先生笃信天主敎,主张维新,自「大公报」发刋以后,直言谈论,倾动一时,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日报。民国成立后,英先生积劳成疾,报务多废弛。民国六年,胡政之先生曾接办两年稍加整顿。民国八年政之先生因赴法国代表报社参加巴黎和会,民国十年返国,辞去报务。由于继任者不得其人,终于民国十五年一月一日停刋。那年夏,政之先生与季鸾

  • 文章近鄕情怯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旅行日记 大公报 招商局

    安睡,今日中午访周捷于新闻报馆,二时半在卡尔登看了一场电影「人海潮」,出来时满街积水,原来已下过大雨,乘人力车到慈淑大楼(三千元),候张煦下班。大公报今天有吕克难的一篇「为中国民主问题探源」,他在文中说:「民主政治的萌芽与开展,不论老牌英国,新兴美国,后起的法国,皆以中产阶级运动为主,以知识分子的传播思想的启蒙为先导......他们的鼻触嗅到时代的尖端,如果说×倾意味着进步,那么知识分子先天上就是×倾的。他们的灵敏的思想和观察,常使他们站在时代的前面,甚至超

  • 文章記三張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8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9-02-01
    关键字: 新文艺作品 蒲伯英 草堂国学专科学校 天津大公报 桂林大公报

    叫做「学生的先生」,据说是写的陈大悲和他的女学生恋爱的故事。此人后来如何,我不知道。抗战期中在成都,也未听人说起。张蓬舟生于民国纪元前九年,学历不详。北伐以后,他曾任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科长,䝉藏学校敎员,著有「消失了的情绪」,「糖与醋」等。后来入天津大公报工作,更名「扬纪」,一度任外勤记者,著有「报吿文学」,「南战场之旅」等散文。(他在草堂时期,也爱写小诗)民国三十一年,他曾主编桂林大公报的「文艺」副刋,我不知怎样的投过一篇稿,叫做「哈代与苔丝」的,就被

  • 文章上海的新聞事業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3期  作者:德公 出版时间:1977-09-10
    关键字: “上海新报” 申报 新闻报 大公报 中央日报 中华时报 前线日报 外侨报纸 中国通讯社 外国通讯社

    的长字论文,尤以「商业金融」一栏,最称特色。五卅事件发生,民众情緖高昂,上海原有报纸不能尽其力量,于是有工学界自己办的报纸出现,如血潮日报、公理日报等;同时,民族工业在抵货运动下也见抬头,因此国货报一时也发行得极多,如爱国日报、国货日报等。革命浪潮到来,中国从黑暗转到光明,上海大报共存五家:民国日报、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时报。到民国廿一年有晨报、民报、市民报、上海商报、市民日报、中华日报等的发刊。廿四年,出现小型大报:立报。廿五年,大公报出上海版,上海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