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墨子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墨子的近世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劉伯鑾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墨子 近世思想 兼爱 非攻

    墨子在春秋末期,是属于积极救世派,他救世的理想为「世界和平」。因此,他提倡的「兼爱」与「非攻」即是达成此一理想的双轨道。墨子当时提倡「兼爱」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对于他处的文化背景有关,因为墨子生于宋,宋即殷后,自周减殷时,不免对殷民有歧视或压制的行动,同时,墨子又是穷人出身,所以他要废除阶级,主张一律平等。由此可知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是有用意的。第二、墨子目睹战乱频仍,互相攻伐,随造成以强凌弱,以大吃小的兼并局面,硏其原因,是起于不相

  • 文章墨子的人格表现与政治思想(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墨子 人格表现 政治思想

    墨子确认「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为善政也」;更指出「天为贵,天为知,义果自天出」。义者正也,义者利也。天以正直之心以利天下之民。天有无上权威,赏罚可及于天子。天子对天负责。天子为善,天则赏之;天子为暴,天则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可予解除之(天志中)。墨子除著天志篇,主张法天、畏天、敬天外,更着明鬼篇,思藉神鬼之力,儆戒人民,使之行善避恶,盖亦「神道设敎」的立意。在明鬼篇中历擧神鬼赏善罚恶的事例,以破无鬼

  • 文章國學綱要(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老子 庄子 墨子

    孟子所谓:『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说与墨子之「兼爱」适相反,而同能盛行于当时。终为孟子所力辟,不得传于后世。杨子亦无书传于后,惟列子载有其学说。属于道家。墨子——名翟,旧传为宋人。近据今人方孝楚墨学源流考证其确为鲁人。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年,(前四九〇)死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〇三)死时,正当战国之初。墨子出身平民,志在苦身救世,与佛家宗旨相近;但系「积极」,与佛家之「消极」不同。其敎弟子,以自苦为最高。其学说以「兼爱」为主。因见各国

  • 文章談火葬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作者:趙永耀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火葬 墨子节葬篇 佛教 厚葬 漏泽园

    生老病死是人们必然的经历,死是最后一站,儒家思想对死后主张厚葬,这种习俗重人伦,无可厚非。但是自从政府迁台以来,台湾人口增加四、五倍,土地利用日广,相形之下墓地严重缺乏,才使本来在我国不流行的火葬方式也就流行起来。一般人认为火葬习俗渊源于印度,而传入中国。梵语「荼毗」就是火葬的意思。但在先秦时代,中国西北地区已流行火葬。据「吕氏春秋」义赏篇有谓:「氐羌之民,其虑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而「墨子」节葬篇又谓:「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