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文化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流傳的一首客家童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大埔 童谣 地方文化

    昔日,鄉間的姊姊們教筆者唱一首道道地地用大埔方言傳唱的客家童謠。當時,作為孩提的我,只知跟著唱,至於歌謠什麼名稱,至今仍不明白。現暫且用開頭第一句話命名為《月光光》吧!但與其他各地流傳的《月光光》除開頭一、二句相似之外,其他部分則完全不同。也可用最後一句《學織布》為題。歌謠易記易誦,每一句都頭接尾,尾駁頭,朗朗上口,時至今日筆者仍能背誦,童謠曰:月光光,秀才郎。郎屋背,種韭菜。韭菜沒結子,先生叫涯作(捉)拐子(小青蛙)。拐子跳入窿(洞),先生叫涯作(捉)...

  • 文章溫州第一個方言網站開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温州方言 方言网站 地方文化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温州方言近年来在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都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温州科技局科技专案,由温州市里仁电脑有限公司主持的“温州方言专业网站及CAI软体”课题日前通过专家验收,温州方言网正式开通问世。该网站(www.lesson.com.cn)是集温州方言研究和温州话学习、温州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专业网站,具备流览、检索、视听等多媒体功能,可供读者欣赏和学习。网站分“温州话解读”“学说温州话”“温州话专栏”“温州乡土文化”“温州文化特产”和“温州方言

  • 文章江西「老表」的由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江西省 “老表” 由来传说 地方文化

    人人皆知,江西人的綽號叫「老表」,湖南人的綽號叫「騾子」,尤其在軍中,老表、騾子之稱,隨處可聞,如此響亮的名字,定有頗饒趣味的由來,否則不會傳聞如此之廣,但知其來由者,卻寥寥無幾。元朝末年,群雄並起,在群雄中勢力最大者,首推陳友諒,當陳友諒在江西起兵時,爲爭取江西人的擁護,乃利用其江西籍的妻子,向江西士紳大拉裙帶關係,自稱是江西人的女婿,果然獲得良好的反應,友諒乃得寸進尺,下令所有士卒,稱江西人爲「老表」,於是「老表」的稱呼,隨著分駐的軍隊而響遍全境,江...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十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9-01-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风土习俗 地方文化

    五五九、河裏淹死會水的。五六〇、事不經過不知難。五六一、遠親不如近隣。五六二、大樹底下好遮蔭。五六三、遠水救不到近火。五六四、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出賢人。五六五、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五六六、興不興看後丁,好不好看二老。五六七、無風不起浪。五六八、聽天由命,富貴在天。五六九、冷不死裁縫,餓不死廚子。五七〇、願渡畜生莫渡人。五七一、重陽重陽,提火進房。五七二、三十夜要火,月半夜要燈。五七三、歪船正馬。五七四、浸只浸一縣,乾就乾一片。五七五、雷...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二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9-04-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风俗习惯 地方文化

    五八九、伸手交錢鬼也怕。五九〇、七月半鬼亂竄。五九一、正月十五鬧花燈。五九二、事在人爲。五九三、有望作無望。五九四、有酒有肉今朝醉。五九五、打腫臉充胖子。五九六、無常一到萬事皆休。五九七、黃楊木長三寸,縮三分。五九八、細水長流。五九九、通篙挑水兩頭滑。六〇〇、牽起爺娘駡祖宗。六〇一、皇天不負苦心人。六〇二、井裏蛤蟆碗大的天。六〇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六〇四、是非只爲多開口,煩惱都因强出頭。六〇五、一代管一代。六〇六、你不孝順父母,兒孫不孝順你。六〇七、...

  • 文章摭談湘劇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湘剧 湘剧漫谈 剧本旦角 地方文化

    象吉鄕兄在幾年前,就要我寫㸃有關湘劇的文章,使大家明瞭眞正湘劇的情形,兼慰鄕思。年來公私栗六,遲未應命。最近又舊話重提,實在不好意思再拖下去,勉草此文以應命。我對湘劇所知並不太多,離開長沙已將四十年,手中又無資料,難免掛一漏萬,敬希鄕賢們多加指正。湖南戱簡稱湘劇,是一種地方大戱,結合了高腔,崑曲,徽漢調在一起的劇種。楚劇是湖北花鼓戱,根本不同,有機會以後再說。湘劇的腔調包括了崑曲,高腔(戈陽腔)南路(國劇中的二黃),北路(國劇中的西皮),由遜淸末葉到抗戰...

  • 文章大埔兒歌赤梗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儿歌 《赤梗子》 客家民俗 地方文化

    童年時代,在鄉下生話,學唱了不少當日流行於大埔的兒歌,有些兒歌至今仍記憶猶新,且能琅琅上口,如《赤梗子》。該兒歌曰:赤梗子,赤丟丟。阿爺阿母帶下潮州。潮州有脈人?有大舅,有細舅。大舅打個銀燈盞,細舅打個銀燈芯。上廳點火下廳光,照到新娘排嫁妝。開開籠,開開箱,照到一隔檳榔四四方。分兜爺食爺歡喜,分兜娘食娘思量。分兜嫂食嫂繡花,分兜哥食哥騎馬。騎去哀姐門檻下,哀姐問其愛滋呀愛粄?唔愛滋,唔愛粄,三包絲線掛白馬。「赤梗子」,是山野間生長的一種小灌木植物。莖赤...

  • 文章客家人與涼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 地方文化 家乡情谊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為避兵亂,遂輾轉遷居嶺南及贛、川、湘等地。他們多聚居於閩南、梅州、海陸豐、韶關、惠陽等山區,故爾「有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正因為居住山區,交通不便,古往今來,多少海內外熱心人士,體念鄉親跋山攀嶺之苦,建造一座座涼亭,供過客歇腳、避風、躲雨,以致這些地區涼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叢人,條條山路有涼亭」。茲就大埔較有特色的涼亭加以介紹:涼亭,也稱茶亭,有的建於山崗之中,有的築在峰巔之上,亭內設有石桌石凳,有的還有附近的居住善士備...

  • 文章長沙人說長沙話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李少陵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长沙方言 地方文化 长沙口音 长沙谚语

    李少陵先生為近代名作家,他的文章曾得胡適之博士的讚賞,本文「長沙人説長沙話」是他所著「騈廬雜憶」中的一篇,極富鄉土情調。李先生去世已久,讀此文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編者識

  • 文章蘭谿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10期  作者:樂仁 出版时间:1982-10-06
    关键字: 兰溪 方言 地方文化 文词释义

    蘭谿城裡人講的話叫做蘭谿譗、不過筆者在這裏所記的多是蘭谿外北鄕一帶的土話,因爲筆者是北鄕佬,說話硬裡硬腔,到老了都沒有改變,眞是北歲離家老未歸,鄕音未改鬢毛衰了。○吾、城區音「窩」、平聲()北鄕音「挨」、仄聲()。閩南話音「哇」、與古語通,劉秀語:「做官當做執金吾(讀哇),娶妻當娶陰麗華。」○儂、音農、指「你」。辭源:儂、對人之稱。楊維楨詞:「勸儂莫上北高峰。」你們稱「儂仂」。○渠、音其、指「他」。通俗編:吳俗指他人亦曰「渠儂」。他們稱「渠仂」。○食(吃...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