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忆故乡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渾源縣重建計劃資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左樹榮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发展计划 重建方案

    壹 前言所寫有關渾源縣資料,均憑卅多年抗戰開始以前,在家鄕時期所聽到,看到、或接觸到的經驗,而用現在的觀點囘憶出來。分作幾個章節提出如何建設的幾點意見,掛一漏萬、絕對難免、尙希在臺我渾源人士,不斷補述糾正,以期在將來對我縣之建設,貢獻出智慧與力量,倒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貳 渾源縣的地理位置與形勢渾源縣屬晉北區,亦卽雁北十三縣之一,有雁北名郡之稱,至名在何處,只曾見縣衙門口大牌坊正中央確懸有「雁北名郡」豎匾一方,究係因匾而後名抑因名而匾,無據可證,不得而知。縣...

  • 文章蘿葡十九都勝岩鄉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楊烈偉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萝葡 民情风俗 回忆故乡

    ——簡介西陽地區民情風俗之一——故鄕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在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蔬菜,包括白菜、芥菜、菠菜、莧菜、空心菜、蘿蔔、冬瓜、南瓜、絲瓜、苦瓜、茄子、及豆角等,都是自己種植,自給自足。在所有的蔬菜中如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該數蘿葡,它有三種吃法,第一種是吃新鮮的,由菜園採囘來就吃;第二種是吃罎子儲藏的,蘿葡放進罎子,大約要儲藏半個月才可以吃;第三種是吃晒乾的,晒乾的蘿蔔,吃起來格外香脆。切蘿葡也有三種手法,第一種是切成絲,農村主婦,切菜的手法非常精純,切起...

  • 文章憶故鄉——大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北亨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历史沿革 名神古迹 寺庙建筑

    日寇、**迫使我獨自一人,離鄕背井,流浪半生,嘗於公餘之暇,懷「事、畜」之念,因而憶及故鄕—大同。大同,是何等高貴之名詞,在禮記有禮運大同篇,在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及遼太宗耶律德光,均以大同名其年號,在國歌有以進大同之詞,而地方亦有以大同命名,其較著者,則爲山西北境之大同縣。生於斯,長於斯,對大同不禁有無限之感懷焉!據志書記載:「大同,周爲大同川地,春秋時北狄所居,戰國時屬趙,武靈王置爲雲中郡,秦屬雁門郡,漢置平城縣,後魏徙都於此,置司州牧,又置北恆州,高齊改...

  • 文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雷飛鴻 章錚 鍾正君 林傑 藍偉奎 陳文忠 陳史恆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艺海选粹 四季感怀 回忆故乡 佳节杂感

    留春令—題愁雷飛鴻竹簾風細,紙窗晝靜,落花如雨。十幅華箋為寫愁,夢中夢,無憑據。 病裏留春春不住,問春歸何處?雲樹蒼茫接天涯,莫不是,相思路。風入松—有寄前人輕寒輕暖半晴陰,愁煞春深。璦瓊十二珠簾捲,鞦韆小院沈沈。花外雙飛粉蝶,梁間並語紅襟。 忪惺倦態停鍼。帶弄同心。韶光偏好人偏去。年年辜負鴛衾。情緖有如病酒,憑欄弱不勝簪。鞋紅—踏靑前人節逢上巳,伴邀香侶,蓮步輕移芳草路。鞋痕深淺,行排箏柱。修與短,憑人細數。 拂面遊絲,牽衣飛絮。最好是,輕寒不雨。南郊...

  • 文章鳳翔——孫天勤義士的故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0期  作者:蘇鑑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 凤翔县 回忆故乡 西凤酒

    本(八)月七日從我國大陸遼東半島駕機投奔自由抵達韓國的**義士孫天勤,據新聞報導證實係陝西鳳翔人,因爲該地遠在西北,知道這個地方的人或許不多,特爲介紹如下:鳳翔縣位置於關中盆地之最西端,山川秀麗,形勢險要。東去西安西至天水各爲三百六十華里,距周文王(姫發)出生地之岐山僅五十里,「鳳鳴於岐山」,鳳翔因此而得名,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賢豪輩出。陝西省所稱的「八百里秦川」就是從該地開始延伸至黃河西岸的大平原。滿淸時代爲鳳翔府,轄鳳翔、岐山、研陽、隴州(縣)、寶鷄等...

  • 文章杂记两则

    来源期刊:《浦東》 第36期  作者:陳伯紅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柳絮飞舞 关帝庙 回忆故乡

    柳絮飛舞臺灣很少看到楊柳樹,只有在公園裏或風景區才可一見。楊柳是易生之木,不必硏究栽培。春天到了,只要摘一枝柳條,揷在泥土裏,就能生根長葉,不久就會長一棵可愛的楊柳樹。我的祖籍,世代住在浦東南匯城內一角,河水灣灣,環繞著我家屋子。屋前屋後,種滿了楊柳樹。並有桃樹參雜其間。所謂一枝楊柳。每年到了春天,楊柳就綻出鵝黃色的小葉,嫩綠可愛,桃樹也開了灼灼的花,相映成趣。昵喃的燕子,彩色的蝴蝶有的在柳叢中穿來穿去,有的停在枝頭上歌唱一番。到了清明時節,是柳絮飛花的...

  • 文章故鄉的中秋節景與全國抗暴革命的故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70-09-20
    关键字: 中秋习俗 回忆故乡 历史故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仰首觀明月,低頭思故鄉。

  • 文章中秋憶故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期  作者:海晏  出版时间:1972-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回忆故乡 香斗 麦饼 供奉先人

    中秋節又到了,故鄕稱中秋節和端陽是一年中間兩個「人節」,因爲這兩個節日,旣不要祭祖,又不要祀神,只要預備酒食,家人團聚,歡渡良辰佳節而已。故鄕不論大家小戶,在中秋節朝上都吃糖芋頭,對賞中秋吃夜飯的酒食,都很講究,固定的小吃除月餅以外,大栗、白菓、菱,藕之類是少不掉的。普通人家的賞中秋晚飯,除幾只冷盆以外,起碼要凑成七樣菜,名爲「七簋」,考究人家除七簋外,還要加上熱炒和湯,有兩湯兩炒,四湯四炒,隨便增加。城裏範圍大的商店行號,還更考究。鄕下人家,在八月半那...

  • 文章鄉情散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李明元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生活概况 人物经历 南沟拍照

    凭著外祖父和舅父们一双双手,用头用铁(ㄒ一ㄢ)[2],积几十年之辛劳,把南沟由荒沟变成上可结枣下可种粮的果粮沟。沿沟劳动一直是继续的,当家乡沦陷后,日本军占领县域,人们三天两头逃日本兵的扫荡。外祖母年纪大了,行走不方便,每天早晨她早早吃过泡馍,就扛着一张锄,拿着针线活去了南沟。她在沟里挖呀平呀,做乏了,就坐在窑里做做针线活,直至天快黑了,不可能有情况了,外祖母才又扛着锄头回来。治理南沟的厥头始终没有停止过,在沟里造就了约十多亩地,大块的有一二亩,小块的只有

  • 文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章錚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诗词集萃 返乡杂感 回忆故乡 时政评论

    翠園枝章錚日暮鳥投林,秋老丹楓凋落。寒蟬遇冬消逝,羨鴛鴦池閣。勁歌金曲醉金卮,感曠達如昨。北雁歸啁切,莫天涯飄泊。醉桃源含羞粉頰泛緋丹,無言獨倚欄。滿園花簇已闌珊。流連舞榭間。楊柳岸、荔枝灣。寄情書簡繁,紅樓閨閣玉嬌顏。相逢須盡歡。相見歡層雲蕩漾天寒,葉初殘。漫步荷堤花圃獨憑欄。翦不斷,愁絲亂,淚痕乾。遙望夕陽西下筆桿山。浣溪沙北偎韓江帶水流,西湖風物眼中秋。雲山縹緲怕登樓,遙望鄕關何處是。舊垣城廓古潮州,魚沉雁落使人愁。水調歌頭—歲暮章錚離島旗山遠,天...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