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乡探亲共返回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灣耄耋三晉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思乡 思亲 旅游

    五十年前,妻姐攜帶子女隨丈夫去了台灣,此後一直渺無音訊。八十年代以來通過多種途徑幾經周折,終於取得了聯係。今年七月十六日白髮蒼蒼的妻姐由其大女兒陪同,飛抵太原,多年的骨肉分離終得團聚。親情繫兩岸妻姐剛去台灣時,人地生疏,生活很拮据受儘顚沛流離之苦。妻姐憶道,作爲少婦,“要侍候公婆,順服丈夫,養育兒女,料理家務”,“孩子們要吃早飯上學、先生要吃早點上班”,而那時物資缺乏,燒飯很費時,所以妻姐常常是東方發白就起床做早飯,“樣樣事都得雙手不停,雙腳走動,煞費苦...

  • 文章探親一則(古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故乡风貌 思乡

    青山無霧似春芳,綠水有漪應秋香,魏城胡宇已不再,四牌樓閣移一坊,玉河湜,楡錢黃,故家依稀空徘徊,卻教遊子思故鄕。

  • 文章父親的小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0、81期  作者:張姿慧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父亲遗愿 思亲思乡

    父親曾告訴我們,他老家在甘肅徽縣高梨溝,兒時要走一段路去上小學,因個頭不高,常挨高年級生揍。一日放學,他拿著木棍埋伏在樹林後狠狠反擊,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夏天來臨,只要一有空檔,他就會跟著幾個玩伴在長江支流邊練泳技。這是我們僅僅所知關於他與這個小村彌足珍貴的兩件往事。十六歲,他在下山找叔叔的途中被抓去當兵,自此與他母親分隔兩地,再也不曾回家過。父親年輕時顛沛流離,後又負起養家重責,當我來到可以跟他交談的年紀,他的身體卻垮了。病後的父親變得極為脆弱,...

  • 文章从吃「楡钱儿」谈种楡树——回乡探亲的意外收获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井應秋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榆钱儿 榆树

    俺從小就極喜愛吃「楡錢兒」,楡錢兒是井楡樹結的果實,它每年淸明節後先生楡錢兒,其形比小淸錢小些,所以古稱「楡錢兒」,後才生葉。楡錢兒旣可生吃,又可熟食;其香、甜頗適宜大衆口味,而營養價値則勝過肉類、蔬菜。先賢張邵有首咏「楡錢兒」的七律,而描情敍景極爲傳神。其詩曰:五銖鑽火治淸明,散作飛蚨萬笛輕;歷歷選靑天有色,蕭蕭播綠葉無聲;根疑泉府偷靈氣,樹笑銅山街富名;遙集一囊看不得,飄零空買路旁情。張先賢可能是極爲愛吃「楡錢兒」的老饕,否則不會寫出千古不朽的傑作。...

  • 文章桂花頌——淡雅桂花飄香 心境自然甘醇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0期  作者:鄧海翔 出版时间:2005-10-10
    关键字: 桂花颂 回乡探亲 感谢服务

    清文人李漁說:「秋花之香者,莫如桂花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又說桂花及其果實,自古被稱爲「天降靈實」。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濃,不能兩兼。惟桂花清可滌塵、濃可透遠。一叢開花,鄰牆別院,莫不撲鼻聞之。然則,庭中若有如此清麗典雅,飄逸幽香之桂花作伴,心境自然恬適爽朗,怡然自得其樂。桂林桂花,遐邇馳名。筆者雖曾數次返鄕探親,或結伴大陸旅遊,經過桂林小住,但都不逢時,見樹不見花。來年「八月桂花香」時節,一定專程回去,盡情觀賞和享受一番。(注:筆者第四次返鄉...

  • 文章立碑紀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为父立碑 怀念亲人

    這次回籍,說是探親,不如說是立碑,因爲一九九〇年,舊曆九月廿六日先父去世剛好卅週年,而臘月十二日又恭逢先父百年誕辰,所以決定在這個雙重的紀念日子,回籍謁墓立碑,順便探望高齡的母親與親友。三年前,因受同事返鄕爲先人立碑的影響,提出爲先父立碑的計劃。那時與五弟玉生闊別四十年後初會於香港,當即議定於次年爲先父立碑,並囑五弟以一年的時間辦妥立碑的籌備工作,到時候我們趕回去擇日立石,以資紀念。大陸上對祭祖掃墓今已淡化,對於立碑之事並不熱衷。當時五弟與我久別重逢,不...

  • 文章故鄉處處風光美 秋高氣爽好諞閑(聊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民俗文化 谝闲

    在山西晉南一帶,每年秋季,是莊戶人家最爲愜意的時節。辛勤勞作大半年的莊稼人洗去汗塵,開始聚在村頭巷尾,鄰里炕頭,或伴著漫漫長夜,或趁著綿綿秋雨,海闊天空,古今中外,諞起閑來,不亦樂乎。每當此時,從台灣探親回來的衛先生也興致勃勃加入到鄕親們的諞閑的行列。諞閑即聊天,晉南人好諞閑由來已久。往日歲月,人們諞梁山,話聊齋,說西遊,論三國,傳統文學,古典戲曲,神話傳說,域外新聞,全拿來作爲談資。晉南悠長久遠的歷史,積澱厚重的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民衆。別看莊戶人平...

  • 文章大陸之行(上)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期  作者:吳林生  出版时间:1991-05-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行前准备 桂林公园

    ㈠引言電話聲響係老友蔣兄,囑寫稿於鄕訊刊物,在盛情中,尤以同鄕園地,不便推却,題材未限制,任意自選。便將前年往大陸之行,見聞提供參閱,祝刊物日益壯大,不但在此生根,且能蔓延到家鄕,瞭解旅居此間同鄕們的心聲,更要如何開創美好的未來。㈡行前準備時光易逝,來臺匆匆將近四十五年,其間不少心願,想早日能囘家鄕,以睹別後數十年來的景況。雖道聽塗說,徒增無限的幻想,不若親見爲實。自七十六年十一月二日政府開放探親,可進入大陸。躍躍欲試,準備所需之資訊,川資,採取何種交通...

  • 文章許昌城失陷親歷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毛忠武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临汝中学 解放战争 往事回忆 回乡探亲

    一九四七年十月中旬,我就讀於河南省立臨汝中學,一日下了最後一節課後,同學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降旗鈴聲響起,同學們按班級排列在操場上,典禮後校長趙鶴齡走上司令台,以沈重的語氣報告說:「共軍已距城西四十華里,汝州城危在旦夕。有親的趕快去投親,有故的趕快去投故,無親無故的,跟隨學校走。」省立臨汝中學,舊址原爲清朝時的汝州書院。辛亥革命成功後,到民國凡是州設的書院,一律改爲省立中學。汝州書院,亦奉令改爲河南省立十中(後更名河南省立臨汝中學),因設備完善、師資優...

  • 文章鄉愁的夢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思乡思亲 人生感怀

    「西望故鄕,不見家,雲水悠悠,不勝情」,我在不解愁滋味的少年時期,效法日人伊藤博文的永戰詞句「男兒立志出鄕關,若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幼稚而盲目的,毅然決然踏上天南地北四海流浪的不歸路,背井離鄕,「登車揮淚別,投筆事戎行」,向故鄕吿別,在烽火中走過九死一生的槍林彈雨,也度過貧窮無助的艱辛歲月,在無常的人間浮沉,對故鄕人,生死兩茫茫,嘆生不逢時,歲月雖然遠離,我心卻常牽絆,不覺年歲將要與鬼爲鄰,午夜夢迴,驀然回首,想起生我育我的...

共61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