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川共返回19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菜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5期  作者:黃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3-11-01
    关键字: 四川 菜谱 醃菜肉末

    醃菜肉末醃菜(家鄕叫鹽菜),有如臺灣梅干菜的味道,但比較香嫩,是家鄕家庭自製大宗醃菜的一種。通常一次製作,在百斤以上,可吃對年不壞。醬園裏也有買的,但不如家庭自製的淸潔衛生。我在去年冬天,做了一百斤碎鹽菜,很成功,未冰凍保存,到現在都沒有壞的跡象,爾後再爲介紹這種菜的做法。醃菜,吃的方法很多,如做鹹燒白,或臘肉底,蒸的次數多,特別好吃。加入各種麵點,及艾饃饃的肉饀內,川湯,加在肉丸內,炒肉,都有特別的風味。醃菜肉末,更是乾香可口,吃稀飯乾飯均甚相宜。特提...

  • 文章川菜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0期  作者:黄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4-04-01
    关键字: 镶青椒 四川 菜谱

    鑲青椒「鑲靑椒」這道菜,因其營養價値高,做法簡便,且色香味均佳,故馳譽中外,是爲吾鄕名菜之一。鑲靑椒,不限於鑲靑的大辣椒,(家鄕叫燈籠辣椒)紅的也可以,或用靑紅辣椒各半,做出來也是很漂亮的一道菜。如不怕辣,以尖長較大的小辣椒,镶出來更送飯。說實在的,這才是川菜的鑲辣椒。(家鄕有句俗話:吃辣椒不辣,不如吃豇豆。)惜乎小辣椒都含辣味,有的辣味太重,過份刺激,不習慣辣味的人,實難下嚥,因此不太爲外鄕人所接受。不如大辣椒,雖名爲辣椒,可是一點都不辣,反而有甜味,...

  • 文章談辣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辣椒 四川 招牌 种类 培植

    提起辣椒,似乎是四川另一块招牌。其实呢,四川人吃辣味的程度,比起其他吃辣味地方的人,还差得远。四川辣椒,大致分羊角椒,钮子椒两种。羊角椒长而尖,钮子椒圆形。钮子椒出产不多,仅够供家庭食用,下泡菜坛子。以其肉质较厚,味又不甚辣,最宜佐膳。羊角椒除出产地用以制酱,晒干磨粉外,还运销大城市,有辣椒贩子,专门到鄕场收买图利。种植辣椒,颇费人工,必须耐心培植,才有收成。过年以前,种子便须入土,先培植苗子。其法先整理土地,松土打窝子,浇一层粪,把种子散布在粪上,盖

  • 文章木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四川 特产 木耳 木耳采摘

    木耳属眞正担子菌类之木耳族,寄生于阔叶树类之腐朽处,春秋时季之雨后,发生结实体,大者二三寸,形如人耳。分白耳、黄耳、黑耳三种,为珍贵之食品。川产极丰,为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白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中坝等处;黄木耳产于川南会理一带;黑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广元、中坝等处,尤以广元属之三磊坝为最著。据专营此业者之估计:四川木耳之产量,计白木耳二万斤,黄木耳三万五千斤,黑木耳三万斤。培植木耳最初为「放山」(即砍伐树木,备生木耳之意),余则因种类不同,种法及采

  • 文章鄉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9期  出版时间:1965-01-01
    关键字: 四川 乡情 奖学金 发放简则

    川康渝在台大专清寒学生助学金定期申请川康渝旅台同鄕筹募大专淸寒学生助学贷金情形,本刊迭有记载。五十三年十一月各发起人与同鄕会理监事会开联席会议,推出筹管委员七人,负责继续筹募保管及核发事宜。十二月六日在台北市锦西街八号召开筹管委员会成立会,计到筹管委员徐堪,邓静华,王元辉,余又荪,舒衷正,康念中,江崇林等七人,并邀四川同鄕会常务理事方远尧,委员兼总干事戴传薪及王联奎等参加。当公推徐堪为主任委员,江崇林兼总干事;同时商定继续筹募与贷放办法。复于十二月二十日

  • 文章鄕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5期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四川 乡情 奖学金 发放名单

    川康渝在台大专清寒学生助学金川康渝在台大专淸寒学生助学贷金筹管委员会,于元月二十二日,在台北锦西街八号举行第六次会议,出席委员有:方远尧、潘光晟、徐堪、王元辉、江崇林、王大东、王联奎等七人,由四川同鄕会理事长兼主任委员徐堪先生主持会议。经审查决议,下列学生八人,各贷助一千元。①康玉琼(政治大学,成都人)。②田国蓉(中国文化学院,云阳人)。③陈梅珍(世界新闻专校,遂宁人)。④芶寿生(政治大学,旺苍人)。⑤田光蕙(政治大学,宜宾人)。⑥徐蜀源(东吴大学,仁寿

  • 文章談豆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4期  作者:易勁秋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豆花 四川 制作 烹饪

    豆花不是豆脑:近年来台北市和近郊常常可以看见挂着卖豆花的招牌的小店舖,也常常听到挑着担子叫卖豆花的声音。我曾经多次去看过他们卖的东西,实际上不是我们四川人所说的豆花,而是一般人所叫的豆脑,四川人则称为豆腐脑。豆花和豆脑虽然同是以黄豆为原料所制成,但是制作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同一东西。豆脑异常细嫩、略碰即碎、入口便化。祗适于加入甜的或咸的佐料当点心吃。而豆花则是一道菜,祗能蘸咸料吃。两者似乎应予正名。河水豆花一词欠妥:在四川各大小市鎭,常有饭店门外贴

  • 文章四川县训所纪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作者:潘光晟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四川 县训所 邓汉祥 行政

    四川文献第一七七期,刋有蜀侠先生「邓汉祥其人其事」一文,提到了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但语焉不详。屈指由县训所出身而来台的人,一共仅有四位:张伯伦、刘东巖两位,已作古人;立法委员王子野卧病已久;能够记得县训往事的,在此地恐怕祇有我一人。要是我不略加记述,恐怕这一大羣对四川行政有所贡献的人,逐渐会被人淡忘了。县训所的全名是「四川省政府县训人员训练所」,据作过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的王锡圭先生吿诉我,当四川的防区制打破,成立新的省政府,刘甫公作主席,他曾经上过条陈

  • 文章廷尉張晧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2期  作者:李甲孚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张晧 四川 传记 廷尉

    后汉廷尉张晧(益都耆旧传作张浩,后汉书本传有作张皓,有作张晧。今从开明书店版,作张晧。晧皓通),字叔明,犍为武阳人。犍为为西汉新置之郡,约有今四川省宜宾、庆符、富顺、屛山、筠连等县辖地,治僰道,故治在今宜宾、庆符两县间。后汉移治武阳,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以东之地。晧六世祖良,以辅佐汉高祖灭秦开国有功,高祖任为太子少傅,封留侯。晧年少好学,游学京师,和帝永元中,始归仕丹郡,辟大将军邓隲府,自此五迁任尚书仆射职事。永元八年,出为彭城王刘恭之相。安帝永宁元年,征拜

  • 文章綦江續志叙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2期  作者:陳京慵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四川 綦江县 续志 简介

    皋与其弟肇基,惧文献之无征,复取戴志原稿,寄余校对,嘱付剞劂。时余服务四川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得稿喜极,暇辄考校,一存其旧。斯志也成书在三十年前,中经丧乱,散佚无复存者。戴公一再蒐辑残缺,绩成斯㠸,是殆天之未丧斯文欤!抑孝子悌弟贤媛烈妇幽人逸士之精诚未泯有以默启之而护佑之欤!嗟乎,所关大矣!因亟¬■版,以饷读者。若夫民国以还,变迁日剧,万态森列,不有增补,奚以为稽。乡之贤达,其有意于斯乎,不禁跂予望之矣。民国二十四年乙亥秋七月前任贵州都江县县长邑人陈京

共192条记录 1/2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