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商业共返回6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遂寧經濟槪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0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遂宁 农业 工业 商业 简介

    遂宁为川北重鎭,水扼涪江中流,陆当川陕,川鄂,蓉遂公路之要冲,交通颇称便利。川北内外各地产物,多以此为集散地点,故商业亦较繁荣。在常年,农产颇为丰富,尤以产棉著称。本县面积共为一、八一四·二八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〇·六〇。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五区四十鄕鎭,六九九保,六、九八一甲。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三年八月之统计,计九三、七八四户,男二九二、一五三人,女二九六、八六九人,共五八九、六二二人。一、农业本县耕地面积计一、六三五、三一四市亩,其中水田占

  • 文章奉節經濟概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3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奉节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

    一、自然概况奉节县位于万县下一百八十华里,水路交通便利,为四川之门户。江流险急,羣山雄立,崖壁高峻,横截舟舰。「夔门天下雄」,此其地也。海关原设于此,进出口舰只羣集,因之商业发达,市面繁荣,后海关移驻万县,市面遂逐渐淸淡。民国十七年连遭兵灾匪刼,反复三次,十室九空。二十八年日机猛烈轰炸,市面益形萧条。后经地方人士努力重建,始渐复旧观。本县东连巫山,西接云阳万县,南与湖北省之建始,恩施,利川相连,北毗巫溪。境内多荒山,峯横峦叠,虎豹巢居,南鄕亦有一部份平原

  • 文章于右任先生與育達商職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4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于右任 教育贡献 商业职业学校

    不知所措。忽地灵光一闪,想到台湾现已光复,不再沿用日本的会计制度,改采新的实施方案,因应之道,唯先培养新的会计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何况台湾为一海岛,本身资源有限,日后必然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再加上现在补习班招生热烈,直觉好学上进的青年很多,我何不效法先生兴学报国之精神,开办一间会计补习学校,为社会培养会计商业人才呢?此念一出,当即拍案跃起,好似明代大儒王阳明于千死万难中透悟「致良知」眞义一般。当时的欣悦之情,至今记忆犹新。当然,实际去执行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

  • 文章金甌商職爲國培育良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8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金瓯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教育

    台北市私立金瓯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创立于民国三十五年,由湖北旅台人士为纪念台湾光复而创立,初时仅办小学,定名为「金瓯」,盖取南史「金瓯无缺」之义。三十七年由「金瓯小学」改为「金瓯女子商业学校」,五十七年秋,政府为贯彻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敎育政策,该校停办初级商科,而成为一所完全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目前该校设有会计统计科与综合商业科共四十一班,夜补校高级综合商业科及中级综合商业科共二十九班,合计七十班,学生有四千零二十人。该校强调敎务行政的工作,着重于敎学硏究与实施

  • 文章培养商业人才的摇篮:温州商校简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祖桐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温州商校 商业人才 人才培养

    温州市自宋代起,就开始了海外贸易。北宋绍圣二年(公元一〇九五年),杨蟠任温州知府时,在咏温州诗中即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可见当时温州的商业己相当繁荣。因为温州商业的发达,所以需要大批经营商业人才。一九四四年,温州创办有建国商校,近随着温州的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亟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故于一九七八年,经政府批准,恢复商业学校。温州商校是一所财经类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址座落在温州市黎明中路蒋家桥,校园占地九一亩,现有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 文章溫州人需要文氣的薰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5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温州人 商业 文气 教育

    温州是个钟灵毓秀、地杰人灵的好地方。自古以来,在浙南大地上,是大罗山、吹台山、玉苍山孕育了七五〇万温州子民,是瓯江、飞云江、鳌江、清江哺育了瓯越子民,使他们充满了天赋和灵气。历史上,在温州这片土地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学子和商贾。应该说,温州是一块绝无仅有的充满灵气的地方,这是造化赐予温州子民的最为丰厚的礼物。回顾历史,从唐朝开始,温州的民间商业就已很发达,到了南宋,温州的贸易、交通、手工艺、商业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 文章晋國史乘二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晋国史 晋国都邑 工商业

    三十三平方公里,包括了牛村等五个毗连的古城在内。古城内有宫殿的遗址,古城外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和村落的遗址。历年来通过发掘取得了极为丰富的东周文化遗物,为我国历史学硏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二)晋国工商业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叶,周成王封叔虞为唐侯起,到公元前六七八年,晋武公受封为晋国国君之前的三百多年间,晋国基本上是处于百里偏僻的闭塞状态。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虽有叔虞得「佳禾」的丰收年景,受到周朝领导层的隆重嘉奖;之后,又有晋文侯拥周勤王有功,得到周平王的隆重封

  • 文章参观育达商业技术学院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陳徵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育达商业技术学院 参观感悟 校园概貌

    十一月十日承蒙育达创办人王广亚先生邀约,赴苗栗造桥参观设校四年的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度过极为充实的一天。王创办人对于从未谋面的在下,竟然竭诚相邀,令我受宠若惊,也体会到王创办人的办学热诚。我素来拥有「紧张大师」的绰号,对于初次晤面的长辈,总会提前十分钟到达,在校长室等候王创办人时,秘书赵小姐送给我一份近期的育达周刊,赫然于第五版右上角看到拙作「正视青少年同侪相残问题」(上)备感亲切,一口气将一千五百字的全文读完,全无一个错字,显示育达周刊同仁的敬业精神

  • 文章談談川沙及川沙人

    来源期刊:《浦東》 第6期  作者:顧振民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川沙 工商业 制造业

    筑了二道防潮护塘,一共有四条护塘,围成浦东大片陆地。世事无常,大地仍在变,离故鄕已三十六年矣!不知浦东沿海又升涨出多少陆地,能望囘去,我们来筑第五道护塘。川沙是上海的东邻,仅黄浦一江之隔,出入每天有数班上川小火车,非常便捷。川沙地幅不大,人口算是浦东最密的一县,工商业也算是最发达。表面上看川沙是个农业社会,实际川沙自产粮食,每年仅够四个月粮,所以川沙人必须往上海谋生,在鄕之人必须经营副业,所有民生必须及日用品均须赖上海输入,就因为如此,川沙人有二种谋生技术

  • 文章奉賢莊心浩逝世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庄心浩 商业 癌症 病逝 公祭

    奉贤庄心浩鄕长早年从事商业,在台孑然一身,晚年安养于广慈博爱院,生前留有遗书,殁后委托本会代为料理后事,不幸罹患膀胱癌,于八十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仁爱医院,享年七十二岁,同月三十日在市立第二殡仪馆至忠厅大殓并公祭,本会总干事汤柏昕率同会务工作人员前往协助广慈博爱院办理丧事,灵骨安放新生北路二段六十二巷三十一号新福宫。

共69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