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和平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6期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南京和平宣言” 和平法会 周年纪念

    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卅万同胞惨遭杀害七十周年纪念,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新扩建竣工纪念馆举行。来自海内外各界代表八千人参加,并共同发表「南京和平宣言」。其中提到:七十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是南京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这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并开始长达六星期的烧、杀、淫、掠,致使中国卅万同胞罹难,强奸妇女事件两万余起,全城建筑三分之一被毁,惨绝人寰的浩劫,让这一世代的中国人留下了永难忘怀的灾难记忆。悼念仪式上有来自日本妙心寺真宗大谷派等寺庙数十名僧人,参加南京

  • 文章「和」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呂作遐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和平 中华民族 文化 精华

    近年来大陆学者专家精研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采用一个字为代表,众说纷纭,经多次研讨,最后万流归宗,得到结论,咸认为「和」字为代表,我方学术文化专家,也赞同此字。

  • 文章連戰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全文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连战 北京大学 演讲 和平 自由

    坚持和平 走向双赢闵校长、陈主任、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安:今天我和内人偕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我们一起来到北京大学,受到各位这样的欢迎,内心感到非常的荣幸、温馨,要向各位表示感谢之意。北京大学的现址,就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校址。我的母亲在二十年代在这裏唸书,所以今天到这裏,备感亲切。看到斯草、斯木、斯时、斯人,想到母亲在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裏实在感到非常亲切,他老人家今年已经九十六岁,当我告诉她我要到这裏来,她笑咪咪

  • 文章希望世界和平遗言一九四三年九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趙戴文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赵戴文 遗言 世界和平希冀

    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问题,时贤论者多矣,或作全面探讨,或作专题研究,或举出大纲,或制成方案,当此侵略国家势衰力竭之际,正论一出,正动随之,观察世界将来,盗主时代行且过去,民主时代即将来临,所谓民主时代即由小康入大同之阶段也。我国艰苦奋斗,不仅为自身求存在,且更为人类谋和平,战时贡献固多,战后贡献责任尤重。《中国之命运》有言:「须知此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效果,无疑的归结于文化,所以此次战争,亦可说是文化战争。欧美三百五十年来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成败

  • 文章世纪和平在中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1期  作者:王之民  出版时间:2006-08-25
    关键字: 人权 世界和平 和平哲学 人类发展史 现代化

    中国和平崛起,日本鼓噪叫嚣,美国合作对立,认为世界均势主导权,受到障碍,一切利益以美国第一优先,世界各国,谁该屈居?一直为公正人士所诟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为三无私,光明正大,透明无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人权没有种族之分,没有国别之分,只有尊重生命,永久和平,才有基础,生与死,是人类必然共同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类不被扭曲,世界不被扭曲,勿因过去与现在,失去未来,正义永不在邪恶面前,成为弱者

  • 文章四个盼望在环球和平连锁祷告聚会上致欢迎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23期  作者:陳敖齊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联合祷告聚会 全球和平 国运昌盛 和平统一 宗教信仰

    中华基督敎浸信会北区各敎会弟兄会,为响应世界浸信会联会弟兄部环球和平连锁祷告,于廿五日上午十一时半至下午一时间,在台北市怀宁街浸信会,举行聚会,联合祷告。会中除为总会及各洲分别代祷外,特别由洪文山牧师为中华民国国运昌隆代祷,吴嵩庆先生为早日完成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代祷。会长陈敖齐鄕长在致欢迎词中,提出四个盼望,对少数受野心份子利用的基督敎徒种种不法行动,有所批评,确有提撕人心、唤起民众作用,谨予摘要刋出。·编者·

  • 文章和平、奋鬪、救中国」的时代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两岸交流 和平 时事评论

    国父临终时,断断续续的喊出了「和平、奋斗、救中国!」成为他对国人最后的嘱咐与托望。国父临终之前,带病北上,旨在与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及代表东北的张作霖等谈判,亦即欲以和平手段,来达成国家的统一。不过他也已派蒋公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训练一支具有革命精神的党军,俾在必要时,以武力来实行统一,依照他预定的,经过军政、训政、宪政的程序,来完成统一建国的使命。可见他心目中,对于和平、奋斗,已经有了具体的轮廓,而继承他的人们,也按步就班地经营,故而国父逝世三年之后

  • 文章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感言

    来源期刊:《同安》 第69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 忠孝 和平

    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即此一端,已可窥见 国父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风格。这个风格也就是孔子的风格。也就是中华文化的风格。国父对于西洋文化的态度也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比方他说:「中国从前是守旧,在守旧的时候,总是反对外国,极端信仰

  • 文章祭黃陵暨炎帝詞文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3期  作者:李欣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瓜瓞绵延 炎黄文化 和平双赢 世界大同

    伊维炎黄,奠基亚东,瓜瓞绵延,遍布宇中。炎黄文化,万代所宗,欧风美雨,兼蓄并容。人类繁衍,端赖和平,斗则两损,和则双赢。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炎黄子孙,告慰祖宗。

  • 文章包容與尊重

    来源期刊:《同安》 第54期  作者:松青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包容 尊重 仁为中心 和平处事 互信互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仁为中心,爱好和平,讲求包容,尊重自由的民主社会。故中国人一向重伦理,论关系。大学中所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即是社会人群之间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的具体规范与行为表现。人是社会基本构成单元,且人不能离群索居。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乃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对一个家庭及家族而言,因为有了包容与尊重,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家和事兴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