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城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緬懷故郷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潘又新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南汇 县城 名胜 学校

    一提示,使增印象,是所愿也。南汇县城的景物,约可分下列八点,分段描敍,较有系统:一、县城形态:1筑城来由:元时代,浦东一带地方不靖,匪出没扰民,倭寇不时侵袭,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由于军事绥靖保衞京畿需要,因而筑城,与金山等同属「衞」,设正七品世职指挥使管辖,归五年一任的正二品都指挥使统辖,于是地方始得安宁,嘉靖年间曾予重修。2筑城方式:县城高约二丈,(南门外城墙上离地丈许处嵌有碑石一方,因幼时矮小抬头看不确切,仅懂得是记述淸康熙年间曾加二次重修)城作方形

  • 文章雙城設治暨其人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冠吾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双城 县城设治 人文鼎盛

    吾双设治,约在前淸咸丰道光年间,据吉林通志记载,奏案极多,以系仿古屯田制,计划规模详尽,井然有序,全国县治中,无一可与并驾齐驱者。其设治筹备之初,有两公所,一为东官所,一为西官所,俗称东单城子,西单城子,双城之命名相传即由此也,县城位于全县中央地区,成完整正方形,辟有南北,东西两大街,中心区为十字街,各宽均六十尺以上,县城内分为四隅,曰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各隅亦设有二道街及宽长巷道若干,街道笔直,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城门之宏壮,亦为全国县城

  • 文章江津雜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5期  作者:冉鴻翮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江津县城 裴家祠 江津中学 求学回忆

    江津县城和笔者以往曾经到达过的几处鄕鎭,现时回想起来,不瞒大家说,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眞正贫乏得可怜,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新奇可喜的内涵,値得在这里向各位报导,所以各位同鄕先生披阅此文,视之为较场口扯谎坝的十八扯可也。开头语交代以后,理应转入正题。先说县城的东门,是否即为通泰门?东西两门间,是否筑有平直路面连接?笔者不知也。次言南门,出门遥望为武城,育才学校在焉,但每年淸明节,人们相率出城踏靑扫墓,是否即在该处?再说城内各行百业,何者办理良好,气象光昌;尤其

  • 文章沭陽城内私立蘭仿女子小學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4期  作者:鴻徽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沐阳县城 女子小学 诗词抒怀

    淸末宣統間,沭陽西鄕望族胡氏女,具丈夫氣,名普芳字仿蘭,蓋傾慕花木蘭之志也。嫁與同邑富室徐家,嘗呼籲女子放足就學,解除桎梏,以廣知聞。致遭翁姑所深惡,百般凌虐,始而禁錮,繼而被迫服毒自盡,邑紳吳鐵秋(紹矩)等挺身出爲伸雪,卒致其翁徐敗伏。浙江省平陽縣宋平子(衡)曾作詩三首輓之:怪哉乃以尊王死,世界恆沙盡一驚,難道神州是專制,舅姑威重辟威輕。孔妻孟母皆天足,慘俗無關宋以前,太息八儒何處覓,微茫師說墮荒烟。如子猶爲不幸幸,得逢義士奇寃傳,世間多少徐家婦,萬鬼...

  • 文章淮安簡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許叔彪  出版时间:1975-02-20
    关键字: 淮安 沿革 县城述要 勺湖 湖心寺

    十二区外,均为鱼米之鄕。县城巍峨雄壮,甚少兵燹之灾。城北有夹城、新城,地势广袤,惜夹城新城,均未开发。城北运河线上有河下鎭,昔时盐商麕集之区,繁荣不减县城。距河下十里,为板闸鎭,昔时淮关设此,为漕运必经之地。其他著名市鎭:东南鄕则有车桥、曹甸。曹甸之役,八十九军击退乱军,苏北抗战,得以转危为安。车桥则为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及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区区少数鄕鎭,供给全部军需民食,至今县民引以为荣。西鄕则有岔河万集。北鄕则有钦工、马厂。㈡县城述要:淮安县城,长方形,东西

  • 文章忆故鄕文山县城——求雨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需文 出版时间:1984-12-25
    关键字: 文山县城 乡土民俗 “求雨”习俗 “求雨”仪式 故土回忆

    「民俗」就是人民的風俗習慣,所謂入鄕隨俗,應檢好的學習,例如,寶島農家,不分男女,每天凌晨卽披衣起床,荷鋤下田,這就是好的,直得學習;而寶島山胞,大都以嚼檳榔爲榮,似此習俗,就不敢苟同了。我們的世俗,一向重男輕女,這就是壞的,不平等的,應該改良,使之革除。我們雲南省,每縣都設有風俗改良委員會,但是所有委員諸公,都不去研究風俗,改良風俗,只知抽煙、喝茶、聊天,以致業務無法推展,因而各地風俗,不論好壞,仍然我行我素,源遠流長。記得六十七年臺南市擧辦全國民俗技...

  • 文章大埔县城怀古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胡宗麟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大埔县城 风景名胜 风土习俗 洪水

    我在大埔县城土生土长,从民国三年冬出生,至廿八年夏为参加抗日圣战而离鄕背井,居住在县城中山路的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可是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岁岁年年,时时刻刻处身其间,一切山川文物、新陈代谢,均历历在目,萦怀心曲。但是,因为少不更事,愚昧无知,既乏深刻的体会,更无广泛的认识;在离县将近五十个年头的今天,再来怀古大埔县城,形同白头宫女重说玄宗旧事,印象更将模糊不清。但是,大埔县城设治毕竟历有年载,有它光荣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现在据说县治已迁移湖寮,我对它

  • 文章五华县县城污水处理厂简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工程简介 功能作用 五华县县城 污水处理厂

    魏新华供稿五华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是根据省政府的要求部署而立项建设的县重点工程项目,是为保护五华河、琴江河水资源环境、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12月动工,2009年12月建成投入试运行,经过1年多的运行调试,各项工程设施达到国家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2011年4月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选址于县示范农场东侧,征地206亩,建设总规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6万吨,分三期实施。首期规划建设日处理污水2万吨,工程总投资约8500万元~9000

  • 文章县城文化应产出与积累并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县城文化 地方文献 《九江县志》 著书立说

    文化的发展,一般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越大,文化越发达。泱泱中华在国,县城算是最小、最基层的城市。县城文化的水平、规模一般难与大、中城市相比。然而,县城文化往往具有城市文化的一些共性;而且,县城文化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往往是大中城市文化所难以取代的,如:地域特色更鲜明,更浓厚;地缘凝聚力更强;更具有民间性;更具体、直接地接近和参与县城大众生活;更有利于人们了解和解剖县城大众生活这个麻雀。中华精典文化往往是由千千万万的纯朴、粗糙的民间大众文化孕育出

  • 文章隴西:我生長的地方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汪錕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太白故居 陇西县城 寺庙道观 蔬果特产 婚丧风俗

    陇西为甘肃省的县份之一,春秋时代为戎所在,秦穆公称覇西戎时改设县治,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为最早的郡县之一。汉时称南安郡,前淸时改府称巩昌府,甘肃设省之初,为省会所在地。巩昌府辖陇西、渭源、定西、漳县、武山、岷县、甘谷、通渭、会宁及临夏等十个县份,西距兰州约四百华里,东距天水约二百华里,历来以文风较盛而著称。从陇西县城出西城门,远远望去有一座很大的石碑,上刻:「太白故里」四个大字,提示人们这里是唐朝诗仙李白的家鄕所在,姑不论李白是否在这里出生,各方争论有关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