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记载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魯東的石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李文華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鲁东石坟 岩葬 历史记载

    荒烟蔓草黯斜陽,石塚蕭蕭伴白楊;往事金元何處問?齊東野語亦荒唐。俗云:「亡人以入土爲安。」因此,人死亡後,土葬最爲普遍。此外亦有火葬、水葬;更有所謂「洗骨葬」。「旣葬二三年後,輒啓棺洗骨使淨,別貯瓦瓶內埋之。」(日知錄集釋)近見電視節目映古代某地葬俗,在千仞峭壁之上,鑿成洞穴,置棺於內,石壁陡峻,直立如洞穴,如何置棺於內;眞不可思議。此等葬法,非土葬、非火葬,亦非水葬,無以名之,當名爲「岩葬」。而吾鄕魯東濱海各縣,更有石墳葬。石墳以塊石壘成,高約丈許,狀...

  • 文章荒謬的「宿街」神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澤潭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宿街”神话 历史记载 荒谬真相

    頃接烟台市張心勤女士來函,並寄來介紹烟台市的旅遊簡介一則。細閱其內容,竟然是一段荒謬的神話故事,今特錄於後。「相傳唐太宗北渡東征,與愛將尉遲敬德分兵駐紮南北長山島。一日,太宗聽說尉遲敬德臥床不起,欲前往探視,海上狂風大作,渡船難開。太宗仰首而歌:恨蒼天之寡情,探愛將兮無路,舟兮舟兮何以渡。憂慮入寐,竟得一夢。淸晨太宗醒來,出視灘頭,長街峙立,二島嵌連。故名宿街。」在此之前,前蓬萊縣長王明長先生所修撰的四修蓬萊縣誌中歷代大事記載有:「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應爲...

  • 文章初訪襄汾白波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陶富海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白波垒 历史记载 白波黄巾

    何謂「白波黃巾」?東漢末年,在山西晉南地區一個叫「白波壘」的地方,「白波黃巾」起事于此,這在許多典籍裏都有明確記載。先讓我們舉幾條看看:東漢中平「五年……二月,黃巾餘賊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九月,南單于叛,與白波賊寇河東」,六年「冬十月……白波賊寇河東。……董卓遣其將牛輔擊之」《後漢書靈帝紀》。「靈帝末,黃巾餘賊郭太等復起西河白波谷,轉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爲白波賊,衆十餘萬。卓遣中郎將牛輔擊之,不能卻,及聞河東兵起,懼,乃鳩殺...

  • 文章山西的古戲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古戏台 相关简介 历史记载 会馆戏台

    明清兩代由於戲曲藝術的發展,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城鎭鄉村,不但臨時性半臨時性的戲台大量增建,而且固定性的劇場建築也大量增加,且品質也大爲提高。現將山西古戲台,分別介紹如左:廟台神廟結構中的舞台亭類建築,最早出現於北宋,但明清兩代的古戲台,數量最多,係屬廟台。但和宋、元時代的戲台相比,明清兩代戲台的建築水準,提高了很多。許多城市裏的寺廟,都有水準很高的戲台。最古的廟台,出現於北宋,首見於萬榮縣上村后土聖廟,該廟台舞亭抗日戰爭中毀於日寇,今存北宋眞宗天禧四年(...

  • 文章淸代的科擧與浙江狀元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清代科举 浙江状元谱 历史记载

    有淸一代之考試制度,大都是襲前朝舊例,以子午卯酉之歲,爲大比之年,擧行各省鄕試(中式者稱擧人,榜首稱解元);而於丑未辰戌之年,在京師擧行會試(由禮部主辦,中式者稱貢士,榜首稱會元)及殿試(在太和殿擧行,第一名爲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第四名傳臚……均賜進士及第)。自順治三年(公元一六四六年爲丙戌歲),至光緖三十年(公元一九〇四年甲辰歲)一共應行正科八十七次。但因順治四年及十六年二科,雖非依照規定之年擧行,然又未有「恩科」之稱(恩科係自康熙五十一年開...

  • 文章平定鵲山與匾鵲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杜錫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鹊山 扁鹊 扁鹊庙 历史记载

    鵲山,位於平定城西北五里,因歷史上曾是名醫扁鵲的封地而得名,它旣是山名,又是村名。據老人們傳說,先有鵲山村,後有平定城,可見鵲山之名其來已久。鵲山村中有扁鵲廟,廟前有石牌坊、戲台,進山門,左右有鐘、鼓二樓,大殿內塑有扁鵲像,高約九尺。戲台後有一砂石砌成的八角池,直徑二尺左右,俗稱洗藥池,爲當年扁鵲泡製藥材之處。據舊志記載:「鵲山在州西北五里;上有扁鵲廟,山下有平地泉,趙簡子賜田四萬畝在山下。」趙簡子名鞅,爲趙武之孫,在晉定公時爲卿。晉定公十一年(公元前五...

  • 文章太原街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趙益三 趙士仁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太原 明代城市规划 历史记载

    明朝把太原定爲「九邊」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朱楓爲晉王。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擴建太原城,面積八平方公里,周圍十二公里。城牆高十一點七米,外砌磚,內夯土。四方城牆開八門:東爲宜春(大東門)、迎暉(小東門);南爲迎澤(大南門)、承恩(小南門);西爲振武(大西門)、阜城(小西門);北爲鎭遠(大北門)、拱極(小北門)。修成了頗大規模的太原城,且城防非常堅固,駐兵馬東緝虎營,西緝虎營,校尉營。在城區內,集中了宮城、宮府等政府機構。顯赫的晉王府佔據全城...

  • 文章漢武帝與后土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陸峰波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汉武帝 后土祠 历史记载

    后土祭祀發展到漢朝達到頂峰,即由設壇改進爲修廟建祠崇拜。漢元鼎四年(前一一三),漢武帝劉徹詔令創建汾陰后土祠,即是對西周以來「大社」的沿襲與發展。「天子大社,祭九州之土」(《左傳會箋》),並將此祠確定爲西漢帝王祭祀土地神祇的聖地,歷代沿襲。當時設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的甘泉宮和今山西省萬榮縣的汾陰后土祠,是並稱皇天后土的「兩大神靈的奧府」。漢武帝劉徹,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文帝之孫,景帝之子。即位後,承「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強國勢和安定政局。...

  • 文章金陵散記(續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潘萬慶  出版时间:1991-09-01
    关键字: 南京往事 历史记载 城门建筑

    (六)南京築城與建都的故事。南京城,長江下游之重鎭,距海口兩百四十公里,位於紫金山麓,棲霞及牛首兩山之間。山環水曲,人傑地靈;形勢雄偉,素享龍盤虎踞之譽。其在中國政治史上,有過數百年都城經歷,又其城垣之大,人稱擧世無匹。因特就其築城及建都過程,綜理述要,以遣長夏。在春秋時,南京爲吳地,無城堡,惟石頭。其東,今之朝天宮一帶,爲吳王夫差鑄兵之所,人稱冶城。唐劉禹錫金陵懷古中之「潮滿冶城堵」,即指其地。但從嚴說來,却祇有城之名,並無城之實。其後,約今前兩千四百...

  • 文章宋·蘇軾 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黄柑擘永嘉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苏轼 瓯柑 特产 历史记载

    金風送爽,銀桂飄香。當你駕著舴艋小船,漫游在溫州市郊塘河裡時,放眼一望,兩岸叢叢綠樹,累累黃柑,仿佛置身於瑶圃仙境。這時,不禁令人想起宋代永嘉學派主將葉適的《西山》詩:『對面吳橋港,江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溫州特產水果甌柑,至少一千餘年前的三國時已普遍栽培了。據史籍記載,曹操派到吳國的使者,曾在溫州選取四十擔甌柑帶回都城鄴郡。《新唐書·地理志》載,甌柑和甘蔗、鮫革、土布等在唐時已列爲貢品。中唐時,甌柑還在長安的御苑裡栽培。據《太眞外傳》載,...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