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考证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唐祖籍在狄道——今甘肅臨洮 李唐祖籍究竟在那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董建福 王楷 任思聰 黃靜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李唐祖籍 论证分析 历史考证

    天下李氏皆冠「隴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隴西。但這隴西指的是戰國、秦漢時期,以狄道爲郡治的隴西郡轄地,而非今日的隴西縣。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大唐帝國達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頂點。唐王朝都城長安,不但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而且也是當時世界聞名的最大都市。從高祖李淵到哀帝李柷,唐朝共二十位皇帝中,有十八個帝王葬在渭北高原的高山和丘巒上,稱「唐十八陵」。因此,唐朝君王及其李氏家族的發生,發展及祖籍何處,有必要作進一步翔實的考證,以求對李唐祖籍有個確切...

  • 文章故鄉「淩」姓之由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淩雙仲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淩”姓由来 “淩”“凌”区别 历史考证

    壯志凌雲之「凌」字,對稍諳文字學的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他們也必然會知道,「凌」乃百家姓中之一姓。但兩點水的「凌」字若加上一點,變成三點水的「淩」字,其由來就少有人知了。常在《海州文獻》上撰寫詩稿的凌玉峰、凌雙仲父子、旅居台灣的凌得勝,以及現任職於連雲港市市政府的凌其宏等,他們的姓氏,其實都是三點水的「淩」字。然而,由於時下的印刷造字及電腦軟體造字,皆以兩點水的「凌」字爲模,打(排)字人員,在找不出三點水「淩」字的情況下,只好以兩點水的「凌」字取代了,久...

  • 文章開封「猶太移民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傅建中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犹太移民 历史考证 中西交往

    東方的中國人,西方的猶太人,擧世公認是兩大優秀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對人類文明卓越的貢獻。這兩個民族的後裔,遍佈在世界每個角落,無論海角天涯,他們總能自成一社羣,保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風俗習慣,歷數百年不變,成爲最難同化的民族。猶太人亡國數千年,到處流浪,受人迫害,而竟能於二次大戰以後,在巴勒斯坦復國,重建以色列,不能不歸功於猶太民族、文化和宗敎的靱力。史傳遠在周朝,我國就已有猶太人的蹤跡。較爲確實的歷史更記載:宋朝的時候,約有七十姓猶太人,...

  • 文章我對於王允琳君所述山東建國軍暨「臨城刼車案」之不同意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魏棣九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临城劫车案 不同意见 历史考证

    一、孫美珠之家白莊村原係老舊家。據傳言孫家曾拆過數棟廳房,足證孫家過去之富有。至孫美珠家有良田三百畝之說,已屬中產之家,有此可能。若說是淸末秀才,在官府相逼、走投無路之下,當了土匪,實屬大逆不道,在這重視科舉之下,那還得了。但實際上秀才之說,在滕嶧兩縣並無傳說!待考查。至孫美珠之下海,係因大家屢遭土匪綁架,致家遭破產,才出此下策也。嶧縣人均如是說。二、在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之下,由李希孟、劉雙印組織福軍運動,曾聚集十餘萬衆,轉戰抱犢山區,波及魯蘇豫皖數十縣,...

  • 文章水滸傳錯寫了武大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水浒传》 武大郎故事 历史考证

    據報導,「水滸」中身材矮小、面貌醜陋的武大郞,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不同的是,他是一位身材高大、文武雙修、爲官淸正的知縣。據河北省淸河縣委書記孫彥敏表示,武大郞係淸河武家那村人,少年得志,中了進士,在山東陽穀做了知縣。武大郞的一位同窗好友千里投奔,欲謀一官半職,卻未如願。這位好友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回鄕路上編造了許多謾罵諷刺武大郞的事,沿村張貼,廣而吿之。之後,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一傳再傳。淸河縣城東北的黃金莊是潘金蓮的家鄕。潘乃知州的千金,大家閨秀。她與...

  • 文章潮塘古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潮塘古梅 散文诗联 历史考证

    經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專家考察鑑定,位於梅縣縣城東潮塘崗的古梅樹,樹齡約500年,屬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花梅,已由梅品種國際登錄權威陳俊愉院士認定為梅花專一品種,在《國際登錄年報2000》上正式定名為潮塘宮粉。花重瓣,淡紅色,具清香,花徑2.2公分左右,花期12月中旬—1月中旬。此古梅是目前廣東發現的樹齡最長的古老梅花,極具保存、研究、觀賞價值,現由梅州市和梅縣政府出資管理,希望大家共同維護,讓這株古梅永遠屹立梅州山頭,成為梅州人民弘揚梅花精神的象徵。使梅州人「梅花香...

  • 文章國父手書建國大綱三份中失去一份之懸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崇齡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孙中山 手书《建国大纲》 缺失 悬疑 历史考证

    我們 國父孫中山先生,以淸政腐敗,民不聊生,乃倡導國民革命,號召海內外有志之士,冒萬死之險,卒能推翻滿淸,建立中華民國,並承各省代表之推舉,出任建國初期之大總統。國父除躬親領導革命工作外,並口述三民主義,手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其對國家之豐功偉績,歷誌史乘,毋待贅述。惟其生前手書之建國大綱,計共三份:其中一份,交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收存,一份交與孫夫人宋慶齡女士收存,另一份交由其哲嗣孫科先生收存。據聞:由中央黨部收存之一份,早已遺失,至今無漫查究。年前崇齡...

  • 文章陳受中(乙和)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王榮聲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陈受中 生平简介 代表作 历史考证

    陳受中先生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省政壇、學界一位頗爲引人注目的人物。閻錫山先生對他的評價是:「熱心教育,爲山西造福。」但是,因陳受中先生在抗戰爆發前即已去世,隨後戰亂頻仍,世事滄桑,後人提及他者不多。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省內的一些書籍中開始提到他,主要見於《清徐縣誌》、《三晉歷史人物傳》等,給人以新鮮之感,且多所裨益;可惜資料大同小異,尤其在時間上,缺乏清楚的說明,讀後難免使人覺得有點雲遮霧罩。最近,讀了《山西文獻》上的一些文章,尤其是郭榮生先生所...

  • 文章民族和諧起源在山西境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王化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民族和谐 历史考证 中国文明

    《尙書正義堯典》載: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記述了四千一百年前舜帝側微時的業績。即《墨子》所記:「舜耕歷山,漁濩澤」的史實。一九七二年山西文物工作委員會在沁水、陽城、垣曲三縣,發現六處細石器文化遺存。陽城古爲濩澤,發源沁水歷山北麓淘河,在沁水境內流程五十餘公里,自南向北,流至白華村以南,折向東流,各支流分佈於下川、中村、土沃、張村四鄕鎭,流域面積三五〇平方公里。從董封鄕西院坤村進入陽城,又有四二條支流,分布於董封、橫河、次營、固隆、駕嶺、河北、鳳城、演禮、西...

  • 文章介子推隱地之研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衛聚賢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介子推 历史考证 万泉 归隐地

    衛聚賢遺介子推之隱地,或云在介休,或云在萬泉,而介休之說甚強;余以彼時之事實考之,于情理則應在萬泉,茲將其事實列左:《左傳》: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內外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