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由来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父親節的由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8期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父亲节 吴稚晖 历史由来

    八月八日父親節又稱爸爸節,因八與爸同音,八八兩字連綴形同父字,故名。民國卅四年是日上海名流顏惠慶、袁希濂、史致富、費穆等多人發起,定八月八日爲父親節,各界響應熱烈慶祝。以後在吳稚暉的領銜下由潘公展、李石曾、杜月笙、王曉籟等上海名人約十人,聯名呈上海市社會局轉呈中央核准,明令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爲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凡父健在者,襟佩紅梅花向父親致敬,父故者襟配白梅花默念致哀。

  • 文章山西省府梅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蘭安樂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梅山 阎锡山 历史由来 进山会议

    梅山,位於太原市府東街西口山西省政府西北隅。明、清時爲巡撫衙門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稱「煤山」。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太原首義成功,被推爲大都督的閻錫山改撫院爲督軍府,又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在煤山處積土疊石,建造園林,遂成山景園,並取《詩經·子罕篇》「譬如爲山」、「進吾往也」中的「進」「山」二字,合之稱爲「進山」,有「前進登高」之意。山上建造一鐘樓,稱「進山樓」,俗稱鐘樓。太原市民習慣用「煤山」的諧音,稱之爲「梅山」(其實無梅),沿續...

  • 文章坊表漫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坊表 牌坊 历史由来 县志考证

    湖口 王鼎湖口各地,原有許多牌坊,簡稱坊,也叫牌樓。先且「講古」,牌坊古稱「綽楔」。《新五代史》李自倫傳:「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門,門安綽楔,左右建台,高一丈二尺,廣狹正方稱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義者見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此可看作牌坊的規格與功能,同時或可說明牌坊的由來。李自倫者,深州人,(今河北省)六世同居,孝悌可風。上「以所居爲孝義廳仁和里,准式旌表門閭。」李氏當五代十國之世,社會紛擾,風氣敗壞可知。其能信守中華文化不移,豈祇一時一地之榮焉...

  • 文章「寒食」「清明」不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少左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寒食节 清明节 历史由来 传说故事 祭祖

    今年清明節,海峽兩岸祭掃黃陵盛況空前,是日海內外一萬多人參加了陝西橋山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陵的祭奠儀式。參加這項儀式的,包括了台灣去的社團和個人八十七歲鄧文儀率領的黃浦四海同心會成員,是人數最多的一個團;新聞報導高山族同胞吳文明說:“我代表海峽彼岸四十六萬高山族同胞恭祭始祖,向大陸同胞順致問候,願祖國早日大同,威震世界。”台灣,同日也舉行了遙祭黃陵;省文獻會爲文化傳承,特別發表清明節由來與意義的說明,並就台灣地方縣志,介紹了福建、台灣諸羅、彰化清明節的習俗。...

  • 文章劍門天下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剑门关 历史由来 山路 景色 军事要塞

    山陝多山,峻嶺連雲,而劍門關聳立在兩省間,綿亙一百多公里,峭壁聳天,飛鳥難渡,尤其險峻。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陝西屬秦國,四川屬蜀國,就由於崇山阻隔,無路可通,使秦染指於蜀的野心,爲之棘手。據說秦惠王得知蜀王好色,不惜許嫁女兒於蜀,蜀王大悅,派遣五名力士率衆開山闢路以迎。到了劍鬥附近,山崩石裂,士卒均死於難,後來又從亂石中闢設棧道,這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詩人李白在詠「蜀道難」詩中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當時的險狀也就可以想見了...

  • 文章中國省制硏究(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王士信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由来 地理资料

    前言一、民國四十五年秋,余與金師善華公合譯由聯合國出版之CONSTITUTIONS OF NATIONS一書,共命之曰「各國憲法論叢」,於台北市議會雜誌分期發表,共譯十餘國,旋因余遷居而中止。故余對憲法學科頗有興趣。溯自從事敎育工作近廿年以來,敎讀中華民國憲法課程業達十餘載。每講至第十一章地方制度第一節省制部份,時有學生詢及有關我國的省制問題。例如:我國地方行政區域之區劃標準如何?在我國現行政制上,省的地位、性質、職權與古制有何不同?我國省制之沿革怎樣?諸此等等,不勝枚擧。尙有...

  • 文章辛亥開國典章補述國號·國旗·國歌·國都·國父之尊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民国国家象征 历史由来 孙中山

    壹、國號國父早於清光緒廿年(一九八四年六月),於「上李鴻章書」中曾云:「自古教養之,莫備於中華……」,可能是國父提出「中華」一詞之始。同年十一月在檀香山成立之興中會,於其章程中首云:「本會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爲宗。」而成立香港興中會時皆遵檀香山興中會前例宣誓入會。在誓辭中將「恢復中國」改爲「恢復中華」,僅更易一字。此後國父在其題字中常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詞。俟正式以「中華民國」一詞爲國號之構想時,是國父於清光緒三十一年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號召留學...

  • 文章尋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蔡麗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晋江寻根 旅游随笔 晋江祠堂 历史由来 蔡氏祠堂 种蛎固基

    晉江祠堂二○一○年的端午節,我與同鄉同學蔡貞民到泉州和晉江玩了幾天,好開心。晉江尋根是我很早就想去的地方,每個人對祖先都會有愼終追遠的心。只是我們祖厝晉江非旅遊景點,我一直無伴沒有前往,這次有好友同行,總算達成心願。那天,我們興致勃勃從泉州到晉江,一路問蔡厝方向,坐了計程車沒找著,再問,又坐三輪車,總算看到蔡庴的路標,三輪車到斜坡陡峭,上不去,我們自己步行,平日我們有運動的習慣,這坡度對我們不難。行行覆行行,走了一小時終於問知蔡家祠堂的方向。整個蔡厝社區...

  • 文章應邀参觀雲南火把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達人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云南火把节 历史由来 家乡风貌 返乡互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雲南的火把節。由來是這樣:在大理國的前身南詔未統一前,以大理爲中心的廣大區域,共分六詔:即蒙雋、浪穹詔、越析詔、鄧睒詔、施浪詔、蒙舍詔。就中以南詔前身蒙舍詔最強。其欲併各詔於一統,乃在大理東面鳳儀建「松明樓」;樓成,約各詔首領會盟,各首領在其威迫下前往。蒙雋詔王妃慈善公主(又稱鐵釧公主、阿蓋公主),聰慧美麗,預知蒙舍詔首領深謀陰險,會盟非善意;又迫於情勢,乃將腕上鐵釧取下,套於夫手而去。六月二十四日晚宴,「松明樓」火起,赴盟者全葬火窟...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來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萬餘字。但不管它們有多少萬,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形態:形狀、音名、意義。這個漯字也不例外。漯字從什麼時間發生的,怎麼個讀法、什麼意義,我想作爲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們的老鄉許愼著的《說文解字》,這部書的出世離我們已經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這部書裡,漯字的原型是「濕」。據清朝人王筠撰的《說文解宇句讀》解釋,「濕」或作漯。新出版的《漢語大字典》說漯是從濕簡化而來。還可以解釋爲潮濕...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