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回忆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祭祖和尋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兪啓凡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祭祖仪式 文化寻根 历史回忆

    祭祖意在尋根,尋根必然祭祖,兩相輪轉。世界各民俗習用的方式或有多少不同,而人們天性淸明時的意識,莫不如此,不難互相推知的。自古以來多少得志的人返鄕祭祖;多少失落的人籲天尋根;這是生存發展的自然過程,永無止息。以前在大陸家鄕,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不論窮富必定祭祀祖先。尤其是大年夜格外隆重;在外地經商、求學、或任公職的遊子,也大都於此時趕返家園團聚、拜祖賀年,一道同風,早已深入種族的性靈而緜延不息。也實在是抗日**,一呼群醒的基本力量。來臺後見到本省同胞逢年...

  • 文章思我故鄉——朗誦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思我故乡 朗诵诗 南阳 历史回忆 风土习俗

    文、丁華永 圖、張熾昌一美哉南陽泱泱南陽產物豐盛富饒民風純樸勤勞在古中國的年代它的簡稱——宛它是古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它是虞夏帝堯嘉封的申呂國戰國時代宛爲韓國之地周赧王二十四年秦始皇發兵征韓攻佔宛城建設南陽爲大郡之都楚漢相爭項羽走潼關入陝沿途殺伐爭戰不休劉邦取道南陽入秦(圖一)地利人和順暢無阻先項羽到達咸陽奠定了漢室家邦二光武崛起以南陽爲根據地仁厚雅儒的劉秀揮摯著中興復國的旗號鼓舞勇敢熱情的南陽靑年相繼的投效在他的旗下了當伯升進攻宛城當劉秀進駐昆陽(圖二)漢...

  • 文章國立中山大學中原校友會創立的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吳克英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中山大学 中原校友会 创立过程 历史回忆

    國父孫中山先生手創國立廣東大學,校址設於廣州市文明路,由國父命鄒魯(海濱)先生爲校長,國父仙逝後爲紀念一代革命導師建立中華民國之豐功偉蹟;政府乃明令改爲國立中山大學,以示崇仰!校長鄒海濱先生追隨國父參加革命,致力推翻滿淸專制,創建民國。本其堅苦卓絕之革命精神,奔走於海內外,籌募建校基金,擇廣州之石牌,篳路藍縷興建壯麗雄偉之校舍,不數年全部落成,始由文明路遷往市郊石牌新建校址。海濱先生並以畢生精力貫注於此,乃使中山大學數十年來人才輩出,其對國家社會貢獻之功...

  • 文章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陇体要 历史回忆 旧文新刊 说明 历史集萃

    體要先生的這篇文章晚年所寫,寄給后代表希鎧,囑轉龍繩武、楊宇光兩先生和我,等於「擺一場龍門陣」,並說明「決不願在任何報刊發表」,原信說:「希鎧弟大鑒;月前讀傳記文學,看了你所寫的與龍志公有關的文章,繼又看見廖某所寫刺眼標題『倮儸軍閥龍雲』。想起關於夷族情形,我在港子孫們完全不知道。所以寫一點大槪情形給他們看,順便也給你和繩武兄參考。以此聯想到我回滇從政十一年,種種複雜關係,也應寫下來,跟著又想到『我與國民黨』更應當有點紀錄。一時衝動,就想連接寫這三篇東西...

  • 文章楊美情懷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容傑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杨美古镇 古镇风光 历史回忆 家乡变化

    左江下游的楊美古鎭,幾十年來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因爲那兒是古埠淨土,有著瑰麗的風光。上世紀七〇年代我背著書箱,經常到楊美畫風景。每當日落西山的時候,我和杜汨、梁天恩在左江河裏游泳,或者是站在水中垂釣、或者是坐在鬥馬石上觀日落、或者是站在臨江街的青石板上拉琴放歌、或者是面對龍潭夕影、雷鋒積翠、劍揷清泉、亭對江流、江灘月夜、青波懷古、閣望雲霞、灘松相呼等至今仍舊可尋的楊美八景大筆揮毫。臨江街、左江、卵石河灘以及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撰文盛讚「自南寧來,過右江...

  • 文章一段歷史的回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山西台湾参议会 互致电贺 历史回忆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爲台灣省參議會建立之日,山西省參議會特爲之致電祝賀。其原文如下:“台灣省參議會公鑒:頃准省參秘字第一五號大函,藉讅貴會第一屆大會於五月一日開幕,並同時選出正副議長,當場就職,遠道逖聽,無任欣忭!群彥畢集,碩議共決,將見民意發揚,憲政奠基,翹企風規,彌殷露祝,謹電復賀,並頌議祺。山西省臨時省參議會議長王懷明副議長武誓彭叩艷參秘總印”。山西省參議會,是抗戰勝利後在山西省政府所在地太原市成立的民意機關;而台灣省參議會,是台灣光復後,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