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风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嚮水口第一景觀——鰲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徐錫山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鰲魚 区域风俗 社会文化 人物回忆

    凡在五十三年前到過嚮水口的成年人,沒有不知道嚮水口「鰲魚」的。「鰲魚」,在嚮水口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鐵塔。「鰲魚」對我們這一代人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因爲它是家鄉滄桑巨變的象徵。原五河小學校長劉汝鳳老先生,是親目所睹「鰲魚」毀掉時情景的唯一健在的見證人。他已年愈古稀,但對「鰲魚」記憶猶新,一提起「鰲魚」,話如潮湧,脫口而出;惋惜之情,溢於言表,現據其所述,記錄如下。「鰲魚」,是一具用上等粗細不等的銅絲和鋼筋焊編成的魚狀模型,(見示...

  • 文章伊廬山邵家——願窮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区域文化 故乡风俗 伊庐山邵家 乡野趣闻

    我們家鄕有許多俏皮話,頗爲有趣,例如:「大柴墅豆沬子—現成的;大伊山瓦房—一路斜;龍王蕩攆強盜—脚趕脚;張店鑼鼓—各打各的」。都相當富有幽默感,而伊廬山邵家—願窮,也是頗有趣味的一句俏皮話,而這句俏皮話,是一則傳奇的故事,雖是無稽之談,倒是有這樣的人家在,若干年來的傳說,經過人們加以渲染,故事就有些神奇了,現在姑述於后,以供同鄕們一笑。伊廬山的西北部有一個小山脚與主山相連,名叫牛頭山,山的西邊有幾戶人家都姓邵,所以叫做小邵莊,莊上爲首的邵老頭子,家有幾十...

  • 文章家住海州秦東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江堯禹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秦始皇 海州风俗 人物抒怀

    家住海州,常常是覺得生活在一種古文化的氛圍裡。就拿前幾年落成的海州城雕秦東門來說吧,雖然不久前才出現在古城市區,我總覺得早已溶入蒼茫曠遠的歷史。我就住在秦東門附近,每天上下班必從秦東門前經過,總是凝神注視,見那古門矗立,秦皇威武,戰馬長嘶,轟轟烈烈的場景和聲響,穿越時空,從遙遠的古代傳來,歷歷在目,聲聲貫耳。古城海州,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有了聯繫,事出有因。漢代史學巨匠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三十五年…………于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爲秦東門。...

  • 文章山西民俗(三)五大区域及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五大区域及特色 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修习战备,高尙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地理志》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喜吃小米钱钱饭;喜住窑洞;晋西山曲,清奇高远;伞头秧歌,华美翩跹。在上述五大民俗文化圈内,又可分为若干片,如同属晋中民俗圈的太原片、阳泉片、交文汾孝片,从语言习俗上看,各有区别。甚至于在一县之内,风俗也有不同,如晋东南与晋南相邻的沁水县,县境东西长南北短,城关以西的沁水人说的是中原官话,看的是蒲州梆子;城关以东的沁水人说的是晋东南话,看的是上党梆子。山西的民俗文化圈,实际上已越出现今山西省

  • 文章戰前灌雲縣(含連雲市)志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地方风俗 社会文化 县志研究

    沿革:本海州之東境,民國元年分置灌雲縣,以南有灌河,北有雲臺山而名。縣治設於板浦鎭。民初隸徐海道,抗戰後屬第八行政區。疆域:東與北倶濱黃海,南界漣水縣,西界東海縣。面積六百八十萬四千畝,計二千七百八十一方公里,分爲七區。(第七區改爲連雲市)人口:六十萬九千一百零六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公布)山川:大伊山,小伊山皆在治南,東陳山,西陬山皆在治東。伊盧山亦作伊萊山,與盧石山、句盧山,稱三盧,韓信爲楚王,鎭於三盧,即此。雲臺山在東北,古名鬱林山,又名郁山,又...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