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剧种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谈广西的民间歌唱艺术和剧种多元民族特色孕育出丰富多样的人生戏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广西歌唱艺术 广西剧种 广西文化

    白话为唱词,流行在整个桂南地区。在南宁、梧州、玉林、岑溪、北海、钦州、防城、崇左都有粤剧团或粤曲社,甚至在凭祥,我都听过有人唱粤曲。上个世纪对日抗战时期,粤剧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关德兴(靓次伯)等名伶在广西各地巡回演出,处处轰动。粤剧是公认全国地方戏剧中,音乐性最强的剧种。它除了包含有京剧昆曲里的西皮二黄,还融入潮(州)剧曲谱、小曲(国乐演奏曲常常采用,像「平湖秋月」、「旱天雷」)、国语歌曲曲谱。在乐器方面,伴奏粤剧可加入西洋音乐的色士风、小提琴、大提琴

  • 文章通渭小曲——劉海打柴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通渭小曲 民间曲艺 《刘海打柴》 地方剧种

    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人民需要文化,也非常渴望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艺术。因此当地民间艺人在那时十分活跃。他们吸收了来自晋、秦、陇、蜀及周边各地往来客商带来的各种地方曲艺精华,揉合了当地民间小曲的基本内容,创造性的形成了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曲艺剧种——「马营小曲」。由于「马营小曲」是当地民间生产的艺术成果,所以它自形成后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很快,不但当地人民广为传唱,而且也由往来客商带到了外地,不断地进行交流和传播。鉴于当时文化水平和传播媒体

  • 文章湖濱音樂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丁立鳴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湖滨音乐堂 程茂筠 创办历史 演出剧种 音乐艺术

    Tschak off:“Cossack Reuels”(原引文如此)即《哥萨克之狂舞》等。这支乐队,在1934-1936年间,举行了一场场大小型的音乐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约在1937年前后,乐队移交给武汉励志社,因抗日战争暂受失利影响,该乐队部份人员,又再合并于重庆中华交响乐团。改良平剧,也是当时湖滨音乐堂,上演的剧种之一。由音教会裘德煌任组长,裘早年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平生热爱歌剧,他编写过许多改良平剧,如「宫井埋香」、「飞来的祸」、「模范军人」等。「胡阿毛

  • 文章淺談家鄉漢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家乡娱乐 戏剧文化 汉剧 汉剧团演出 戏剧种类

    往昔家鄉娛樂,戲劇方面,約有三類,為漢劇、木偶劇、潮州劇。潮州劇或稱白字戲,演員有數十人,全為男童,偏重唱工,多以生旦為主之全本連台戲,其丑、淨、老旦等少數角色,則由成人扮演,武場用小鑼、小鼓、文場樂器甚齊備,伴奏柔美,演員每唱完一句或一小段,則有幕後全體演員之和聲,並有其進三步退三步之獨特台步,然以河洛話唱念,吾鄉人多聽不懂。因之,演出機會甚少。木偶劇或謂木猴戲、傀儡戲。劇團由五、六人組成,只須搭小戲台即可演出,其木偶以七條懸絲操縱,至為靈活,演出時以...

  • 文章故鄕風物憶廟戲(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期  作者:柏齡  出版时间:1972-06-20
    关键字: 故乡风貌 庙戏 花神 财神 八出 地方剧种

    大開臺諸神掉花廟戲大概在下午四時左右開場,先敲鑼鼓,名爲「鬧場」,第一天必須「大開臺—掉花」,四金剛先上場,繼續出場的是十二個月的花神,再後爲玉皇大帝和衆神仙,幾十位神仙穿着各色錦袍,鮮艶奪目,好戲班藉此擺擺行頭,玉皇昇坐高臺,衆大神仙站在椅子上,其餘的小神仙站立下面四周,十二個月的十二位花神,都是成雙配對的夫妻,一對對的穿來穿去,載歌載舞,三月裏的桃花女神,扮相妖冶,須由其他兩個男花神把她掮起,丑角扮的桃花女神的丈夫,在她的袴襠下鑽出來,向她的袴襠裏吹...

  • 文章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廣昌縣台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广昌孟戏 中国古老剧种 活化石 孟戏文化 《孟姜女送寒衣》

    江西省广昌孟戏是用高腔演唱孟姜女的戏曲,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都以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体全貌,同时传承四五百年的历史,填补了古南戏「孟戏」的空白,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被誉为中国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广昌孟戏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了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科研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孟戏在江西省广昌县原有三路,现存甘竹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而舍溪孟戏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湮灭。中国大陆民间都知道孟姜女

  • 文章憶家鄉伶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山西戏剧 戏剧种类 山西梆子 南路戏 北路梆子 宫调 戏剧特征

    在我們山西登臺演唱的戲劇,我知道的有四種。它們是:一、中路梆子,也就是被大家所公認,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梆子。二、蒲州梆子,也就是南路戲。三、北路梆子。四、宮調(上黨戲),也就是路安府一帶所唱的戲。另外還有兩種也登臺演唱的是:一、郿鄠。二、秧歌。郿鄠也可以說是:晉南的一種地方戲,在太原等地雖然也可以聽到郿鄠,但那只是三數人,帶着胡琴、三絃等,在街上遊動着給人們點唱,或在太原「海子邊」那些地方,擺一張桌子,放幾條板櫈駐唱的,常唱的戲有「杜十娘」等。可是郿鄠在晉...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