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作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糍粑、豆折的製法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9期  作者:李建國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糍粑 豆折 制作方法

    糍粑、豆折是大悟(礼山)县人,飮食文化园地上盛开的两朶奇葩。不管我的境况如何,毕竟已住在佘家湾了,一入冬天,家家塌豆折。随鄕入俗刻不容缓。我也精选二十斤粘米,浸泡瓦缸,选三斤绿豆,浸泡瓦盆四十八小时后,淘洗清洁,用笊篱掬置筲箕,而后掺净水,磨成浆糊状,装进瓦盆,舀一碗,倒锅中,用蛤蛎壳摊匀在锅坡上,灶膛用松毛火炆烧,变了色,取出即是一张完整的漂漂亮亮的豆折。如法制作,直至把浆摊完。然后,将一张一张的豆折卷成圆筒型,用菜刀切成条后摊开,均匀在簸箕里,趁天晴

  • 文章家鄕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王廷惠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甜馍 制作方法

    來台已三十多年了,關于生活方面,對吃獨感興趣。可惜胃納不佳,消化不良,以致口福大減,而排骨體型始終無法改變。可是話要說回來,而今雖年將七十,尙稱硬朗,絕無胖子的所謂高血壓以及糖尿或心臟等病,又足可自慰了。廢話少說,書歸正傳。談談吃吧。在台灣這個地方,大陸各地口味,以及本地客、閩佳餚,差不多都吃過了,獨對家鄕餐點——甜饃及粥兩樣,未曾嚐過。甜饃香脆可口,另具風味,早點或上桌均可。而粥無論加糖與否,均香甜爽口,豆漿如不放糖,則有股澀澀的味道。它營養好吃,實爲...

  • 文章電視劇製造噪音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王和聲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电视剧制作 呼吁精良制作 严谨配乐

    电视剧一向有个很不良的习惯,就是制造很可怕的噪音,在虐待观众。晋江杂志不祇一次的呼吁,要求电视剧的衬乐,该柔和的要柔和,该擂锣紧鼓时,才加强「激昂」或「恐怖」的气氛。而我国的电视剧,大多数只懂衬乐的作用。不是「外国的月亮圆」,而是我们电视制作单位的配乐「大员」不花些脑筋而已,破锣破鼓的高响,掩盖了剧中重要的对白,观众非但听不到剧中语言,反而被「轰轰巨响」的声响整得昏头转向,震耳欲聋。不如演哑剧算了,观众们不会开他们的节目。「中华神话故事」里的制造噪音

  • 文章中外馳名的潮州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潮州菜 烹饪 用料 制作 筵席

    中原人民相继对潮州移民和仕宦谪迂,使得中原的烹饪技术得随之亦传入潮州与当地食式渗透融会而行成现在潮州这种独特的烹饪流派。唐代以后,潮州菜得烹饪技术经过历史不断发展,至清末民国初年,已进入鼎盛时期,饮食市场在各通都名店到处林立名师辈出,名菜分呈,通过商务往来,博来海内外各地名食的精华,使潮州菜类更加丰富多彩。为了使大家能了解潮州菜得制作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作者谨参考潮菜烹饪名师罗本生先生的烹饪经验分别介绍于后,分飨读者。潮菜的烹饪法主要有:炆、炖、煎、炸、焗、灼

  • 文章談豆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4期  作者:易勁秋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豆花 四川 制作 烹饪

    豆花不是豆脑:近年来台北市和近郊常常可以看见挂着卖豆花的招牌的小店舖,也常常听到挑着担子叫卖豆花的声音。我曾经多次去看过他们卖的东西,实际上不是我们四川人所说的豆花,而是一般人所叫的豆脑,四川人则称为豆腐脑。豆花和豆脑虽然同是以黄豆为原料所制成,但是制作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同一东西。豆脑异常细嫩、略碰即碎、入口便化。祗适于加入甜的或咸的佐料当点心吃。而豆花则是一道菜,祗能蘸咸料吃。两者似乎应予正名。河水豆花一词欠妥:在四川各大小市鎭,常有饭店门外贴

  • 文章錢大柱新發明TE揚名國際(下)——現轉職聖荷西電子工業城正大量生產供應市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5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4-05-20
    关键字: 钱大柱 全录公司 TE制作 回台创业

    当一行囘到全录公司,刚行上班,即有日本全录公司科学家十多名齐集大柱办公室,要求解释TE的制作与实际效用,长春石油化学公司林总经理公子林显东即大柱家敎学生,以日本人模倣性强烈浓厚,要求大柱不要轻易吿诉他们,以免倣造后再来竞争。大柱说已请示过公司总裁,日本全录为美国全录子公司,可以全部吿诉他们,当用二台电脑机反复打出程式一一加以说明,日籍科学家或坐或立或斜坐在台角边,一一倾听并详为纪录,再逐一发问,亦经详予解释淸楚,认为满意才行离去。当大柱提出要辞去工作之际

  • 文章厦門小吃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仰靑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宴席 配料 番茄酱 制作

    厦門爲通商巨■,擧世聞名。每年進出口之人貨至多,財富甲於東南。因此諸凡考究,衣食住行,多求其上上乘。只就食之一項而言,其大者不說,僅述其小食,已足使人涎垂三尺。茲略列其尤著者如下:薄餅:厦門薄餅,久經膾灸人口,除平日街頭攤肆製供小食外,普通人家年節之宴席上,亦每有此一味,然此尙屬常製,未臻極致。其最佳美者,當在於所謂「薄餅席」中得之,所謂薄餅席,即全部宴席只有薄餅一味,甚爲鄭重。其製之工從可知矣。如此空言,讀者當難明瞭其實情,茲詳列其配料及製法如左,有此...

  • 文章常州菜餅(俗名爛菜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7期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常州菜饼 制作方法 烂菜饼

    今年六月的某一個星期六,同鄕戴某請張九老、劉慶生、劉以弼兄弟、沈霞飛、萬懷淸等吃常州菜餅,張九老特約程滄公去品嘗,滄公因找識途帶路,特電話約我同去,因此也嘗到了這種常州菜餅的滋味。一到戴府,見到了做菜餅的家鄕人趙叔誠太太馬女士,她是城裡人,對做菜餅確有一套,她說把手都做得麻,手指也不能彎曲了。那餅圓圓薄薄軟軟的,據說先將做菜餅的麵粉放在盆裡用凉水釋稀後,拿幹麵杖或是拌攪器具順着同一方向,慢慢的攪和,攪到麵已起勁,然後一塊一塊摘下,揑成一塊麵皮,把菜饀包在...

  • 文章故鄉拾穗(四八)農業槪況——瓜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故乡 黄瓜 胡瓜 酱菜 制作方法

    黃瓜是蔬類蔓生之草本植物,家鄕農家,不問貧富,均於家居附近之菜圃內種植之,多少則依一家之人口多寡而定。因其是蔓生,所結之黃瓜水份又多,如任其蔓遊畦地上,則所結之瓜附着於地面,一經潮濕,便易遭腐爛,爲此農家均以拇指粗之竹竿,交叉搭成竹架於畦面上,以引其藤蔓遊伸至架上,所結之黃瓜便一條條懸垂於空中,免致有受潮濕腐爛之虞。因爲黃瓜可以生吃,童年時見瓜現花落時,即每日至畦間向架上瞭望,希望黃瓜能長得快一些能早些進口大嚼,故架上黃瓜共有若干條,孰長孰短,孰高孰低,...

  • 文章故鄉拾穗(四二)農業槪況——雜作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山芋 黄山 故乡 制作方法

    山芋亦名番薯,本名甘藷,又有稱番芋者,亦可稱甘薯或蕃薯,但家鄕則呼之爲山芋。我北鄕之山芋,均種植於黃山或嘉山兩山麓之斜坡山,黃山上之泥土,色黃是沙質礫土,適於山芋之種植,嘉山之土質便不如黃山之泥土適於種植山芋,故黃山所產之山芋,其味較甘較美,但如將山芋種植於平地田內,雖可同樣收成,但山芋之味則有如菜頭而差得遠。山芋是蔬類植物,莖細長蔓生,葉若心形,正面靑綠色,背面紫褐色,嫩時可摘採炒食,頗富營養,其味與本省之空心菜似相若。花似牽牛稍小色紫,根若蘿葡樣,(...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