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作物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吳地風情 漫話處暑澆苗雨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8期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处暑 农作物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地始肃,禾乃登。吴地民间以处暑后天气犹喧,大约要再过18天后方转为凉爽,故有「处暑十八盆」之谚。处暑下不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田间水稻此时正是孕穗、莠穗期间,需要水的滋润,所以处暑期间要下点浇苗雨,对作物生长有百利。农谚云:「处暑不落浇苗雨,纵然结实也难收」、「处暑

  • 文章川中鄉村建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0期  作者:羅尙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乡村 建筑 农作物 市镇 寺庙

    川中鄕村市鎭建築,各具特色,値得一述。農家:梯田地區,農人就田地範圍建屋而居,三里一房,五里一舍,雞犬相聞。為就地形,多建草房,築土為墻,即古之版築,其外式有曲尺形,箕踞形。二者俱在廣場空間,作晒穀場等用途。房間分配,堂屋一間,寢室若干間,灶房一間,柴房一間,灰房帶雞鴨房一間,農具房一間,牛圈豬圈帶厠所(堆肥)一間,工人間等等。草房室內無裝飾可言,惟正房供家神土地,兩壁貼些紅帖子,包括喜壽請帖,春酒冬酒請帖,廟會請帖等。另外一大張春牛圖,是為年曆月曆日曆...

  • 文章河南土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河南土产 丝绸 农作物

    一、綢汴綢——汴綢出產河南開封一帶,開封古名汴梁,故簡稱曰「汴」,所產之綢名曰汴綢,純絲織品,品資純爲高等絲線,精工織造,不惟美觀大方,且持久耐用,以之製衣服,可穿十年不變,行銷全國,極受歡迎,以景文周之出品最佳。二、考百考百——係河南考城縣出產之百合,肥美營養,每年出產不多,益爲名貴,爲秋冬補品,食之延年益壽,贈送親友,視爲珍品。三、商芹商芹——爲商邱縣之芹菜,高長肥嫩,涼拌熟炒,味美可口,且能淸心去火,爲治高血壓之妙品,惜屬靑菜,未能遠銷,尤其交通不...

  • 文章中原伏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伏天 农作物 时令节候

    在中原河南有幾句夏季季節話—夏至三庚數頭伏。和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裏頭種白菜。以及秋後加一伏等語。略述如后:壹、夏至三庚數頭伏者:卽夏至過三庚後進入頭伏,庚者:卽農曆天干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庚。三庚者:卽天干之庚循環運行三次,正好是三十天(一個月)進入頭伏。伏有三伏,頭伏,二伏,三伏,(十天一伏),伏天最熱的是在中伏,有「熱在中伏」之說。貳、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裏頭種白菜者,卽在頭伏內種蘿蔔,二伏內種芥疙瘩,(醃五香大頭菜及晒芥絲用的...

  • 文章由吃麵想到中原小麥季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小麦 面食 中原 气候 农作物

    我國北人吃麥麵,南人吃米飯,這是當地生產,個人習慣。說到吃麵,自然想到小麥。華北地區,大都產麥,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黃壤鬆土,肥沃深厚,氣候適度,種麥最宜。論品質豫東商邱、豫北安陽,確屬第一。論產量豫南郾城許昌一帶爲最。麥爲六穀之一,俗稱麥子,有小麥、大麥兩種。小麥一名來;大麥一名牟」。詩經有句:「貽我來牟」,卽給我小麥大麥也。中原種麥,以小麥爲大宗,約佔「夏作」百分之九十。大麥與豌豆、遍豆等,僅共佔百分之十。所以中原稱夏季爲「麥季」,稱小麥爲「正...

  • 文章拾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蕭鴻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拾麦 麦穗 农作物 收麦子 割麦

    五月,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帶,正是收割麥子的時候,麥子有大麥和小麥兩種,爲北方人的主食;麥和稻最大的不同,是麥子能耐乾旱,不需雨水灌漑也能成長。割麥的季節正當初夏,也就是南風初起時,金黃色的麥浪,展現着成熟的丰姿,大男人們手揮鐮刀,成排成排的麥桿倒了下去;跟在這些割麥人後面的,是一些婦女與小孩,他們搶着拾起割麥後留下的麥穗,放在小蘿筐裏,割麥的速度很快,遺下的麥穗也不少,拾麥的人一步一趨,緊跟在割麥人的身後。記得有這麽一首唐詩:「一夜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

  • 文章二十四節氣雜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金嶺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二十四节气 小暑 大暑 立秋春分 农作物

    十四、处暑处暑—斗指辛为处暑,周天一五〇度。溽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处暑命意,有处理炎暑,渐入秋境之义。我国东北及黄河流域,此际朝夕觉凉,开始秋意,老弱已著夹衣,冰食渐少。台湾地处亚热带,仍亟恼热,有如炎夏。处暑,农历七月中,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十五、白露白露—斗指癸为白露,周天一六五度。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故名。七十二候月令:「鸿雁来,玄鸟(燕子)归,群鸟养羞,雷始收声,蛰虫丕户,水始涸。」古人以白露日晴朗,农作物可丰收。农谚:「白露日雨,来一路

  • 文章閒話陰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夏秉宇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阴平 地理位置 地名由来 动物种类 植被 农作物 商业

    陰平爲沭陽西北邊埵重鎭。之所以名之爲陰平,有兩種說法:其一,陰平緊靠大沙河之陰(南岸),四圍一馬平川,故名陰平。其二,陰平爲漢初侯國,晉又封魯芝於此。其四周墩埠林立,而陰平城寨就建立在大墩之頂。蓋墩埠者,實乃諸侯王族之墓葬也。陰宅改建陽宅,故謂之陰平。陰平四周之墩埠,小者無數。其大者,一爲路墩(現名臧墩),在陰平西南一里,江蘇省考古工作組曾來此考察過,發現三足鼎式陶壺及其殘片甚多,推斷此爲龍山文化之遺址。墩高數丈,面積百餘畝。位於二〇五國道南側,扼蘇北魯...

  • 文章谈谈家鄕农作物施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趙慕程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农作物施肥 沐阳粪肥 回忆家乡 收购 搬运 特点表现

    我提笔动机,主要是来凑凑热閙,以我的才学疏浅,实不应自不量力,继而又想,纵然写得不好,还有先进鄕长们一定会不吝指敎的。所以我才敢鼓起勇气执笔。谈我的家鄕农作物施肥,虽不敢说全县皆如是,但在七区汤圩、张圩以南,胡集以西,大涧河以东丁、新集一带,至泗阳县北里仁集、裴圩以北,在这一大片范围内,耕种施肥皆以沭阳粪为主,在这范围内土质,皆是平原沙土农田,适宜种植大小麦、蓄麦、高梁、玉黍、大豆、花生、山芋等,及其他杂粮,如小米、谷子、红里豆、碗豆等。对于这些农作物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