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先民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无锡先民义行举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期  作者:笠田  出版时间:1971-09-20
    关键字: 安国 张守经 先民义行 防御倭寇

    安國,字民泰,其先黃姓,蘇州懸殊里人,明洪武中贅於無錫安家,因從其姓。國性警敏,有遠略,富甲一方,贍宗族,惠鄕里,爲防禦倭寇而濬白茅河諸大役,國皆與有力焉。父喪送葬者五、六千人,所居膠山數里無水,會歲饑,乃出倉穀課民鑿渠,集數千人自春及夏,成巨渠,石田變爲沃壤,民賴以活,無不德之。張守經,字子傳,善騎射,尙俠義,明嘉靖三十三年夏,倭寇侵錫,焚殺虜掠,城鄕死亡相籍,守經乃傾其家產,募集鄕勇,延聘何五路爲敎練,並請邑諸生苗子白爲參謀,子白及五路等三百餘人,與...

  • 文章山青水綠 康寧和諧 古白民嚮往的桃花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王耀庚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白族先民 大波那铜棺 图腾 白族文化 康宁和谐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人们一直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美好的追求。特别是在中国,追求天人合一、节人欲,实现社会平等、安宁、和谐,一直是思想文化的主流。早在战国时期已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的白族先民就崇尙这样文明理想的社会。这种崇尙也成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用简明形象的线条和图纹,将崇信绘制成图腾、神祗,在祭祀大典等礼仪活动中供奉祀典。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祭祀偶像。十分有幸的是,这种图腾文化也铸造在大波那铜棺上(铜棺的主人民间传称他为勃弄王)。一九六四年三月,在一次

  • 文章松口重要史料槪述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寺鐘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松口镇 地名沿革 先民源流 松口中学 国民革命

    众说纷纭,无史可稽,姑妄听之。民国建立,松口堡改为区鄕保甲制,定名为松口区,后又称松口鎭。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辖属又分为:松口鎭、松东鄕、松南鄕、松西鄕、松北鄕、松中鄕、松云鄕、南蓬径鄕(松南鄕与南蓬径鄕后又并称为松溪鄕)。近年梅东地区,又将松源鄕、隆文鄕、桃源鄕、尧塘鄕并入复分为:松口区、松东区、松南区、松源区、隆文区、桃尧区六个区和松口鎭。贰、松口先民探源之一关于客家源流史实,在梅州文献第三、四、六、九等集、及世界客总通讯、客家人(李关仁著)等书刋中,均已

  • 文章世界有多大,我們的機會就有多大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宋楚瑜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清华大学 半国英才 历史明镜 全球化 中国崛起 公平分配 先民渡台 台湾意识

    享受现代化的设备,享有最基本的人权和照顾,这才是眞正「最惠待遇」。所以我们要的是基本教育、基本建设,最重要的是在台湾称之为「基本班底」,在大陆称之为「骨干力量」,就像清华所培养出的学生一样。先民渡台 培养出台湾意识 落地生根后 形成独特文化前几天,楚瑜到南京,在夫子庙前面,有一位老先生穿过重重警戒跑到我们团员面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宋先生,我们不要打仗。」我们共同要让两岸成为世界的工厂、共同繁荣的市场,而不是变成战场。无论是基于人本的精神、商业的需求和民族

  • 文章汀州——客家首府的歷史和文化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9期  作者:池澤和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客家民系最后形成 先民迁徙 衣冠南渡 汀州设置 唐末五代大迁移 宋元之际南迁 重心南移 地域稳定 资源丰富 客家成就 客家大本营 广东梅州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 台湾客家人

    的方言,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经济活动的稳定的族群——客家人。许多专家学者大胆设想,细心论证,认为客家民系形成这一任务,是在汀州地域完成的。许多专家认为,客家民系形成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域,二是方言。这里首先要说明中原客家先民是如何迁移闽粤赣边的汀州地域,并在这里最终形成客家民系的。从汉末到东晋,因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中原汉人「衣冠南渡」,南迁到长江流域的安徽、江西一带,这是中原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移。此时的汀州地域,属于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从建安郡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