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代的状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吳以秀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科举 状元 江浙

    清代状共有一一三名,其中江苏为五十名、浙江二十名、安徽九名、山东六名、广西四名,河北、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三名,湖南、贵州各二名,四川、内蒙、河南、陕西各一名,云南、甘肃、吉林、黑龙江没一名。江浙占去一半多,可见教育之重要。

  • 文章小統計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吳以秀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清代状元

    毛诗》三九一二四字《南书》二五七〇〇字《周礼》四五八〇六字《礼记》九九〇二〇字《周易》二四二〇七字《春秋左传》一九六八四五字《论语》一二七〇〇字《孟子》三四六八五字《孝经》一九〇三字大小《九经》合为四八四〇九五字(指正文,不包括注疏)清代共出状一一三名,其中江苏五十名、浙江二十名、安徽九名、山东六名、广西四名,河北、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三名,湖南、贵州各二名,四川、内蒙、奉天、河南、陜西各一名。云南、甘肃、吉林、黑龙江没一名,江浙占去一半多,可见

  • 文章丰县的一段聊斋——状李蟠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黃蘊中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李蟠 状元 趣事 清代 徐州

    手一合子付之,其中有黄金丝纠结,如字形,令谛观之,乃状二字也。至康熙三十六年,果中鼎,寻以事去官。蟠素以刀笔闻,豹仙所谓隐事者,亦或以刀笔之故与。文帝全书并居易录制义科琐记

  • 文章台北霄灯会记盛(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元宵 灯会 民俗 台北

    圆山饭店、华王饭店、国宾饭店等十多个单位,也有个人参展。中信饭店展出的孔明灯,就江苏仪征县宵灯节爱玩孔明灯取乐的俗尚为故事背景,用竹篾扎成圆桶形灯壳,外糊白色棉纸,底口配置油皿,满浸菜子油的灯芯,把灯芯点燃,灯体内的空气受热力澎涨又与灯体外的冷空气,产生对流作用,遂使灯座冉冉升空,游移云表。展出单位就凭这个原理制作三盏大型孔明灯,张挂台座中央,两边各备乡间茶馆模样,各设一张方形的茶桌,四条长板凳,虽结构简单,却富有乡土风情。有一座台面,展出水灯,为华泰饭店提供

  • 文章宵行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宋硯梅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元宵节 会友 思乡

    一年容易又宵,百转流光春正韶;扶酸提灯空万象,踏歌步月宴琼瑶。狂欢射虎龙山寺,结伴观花社子桥。久客频增鄕土念,岂无瑞雪兆丰祧?一梦长别跼海外,卅年避乱为凫枭!堂前火树难依旧,窗下银花应早凋。神驰还落思鄕泪,意怯徒呼负友憀;霜寒露冷情切切,又听西风送玉箫。

  • 文章节念故鄕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之冠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供奉 民俗 祭奠 中元节

    七夕才过三两日,家家祭祖繁忙,古今冥币满箱装,诵经求解劫,奉献请收藏。好趁淸秋明月夜,僧尼挨户敲梆,驱除魔孽纳祯祥,盂兰盆盛会。蘸场放灯光。 ——调寄临江仙。这首词,颇道尽故鄕中风俗。鄕人承绍祖先遗风,发扬纯朴民俗,故对「愼终追远」的孝思很诚,一年四季,祭祖最隆重的,要算中佳节,今近令节之日,略述鄕俗,以纪念怀鄕之忱。中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它在上(正月十五日)与下(十月十五日)之中。按神话传说,凡家族死去的祖先,及其他孤魂野鬼,统在阎王老爷

  • 文章農曆正月十五·十六 各鄉各里迎大王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塑像 元宵 鞭炮 稻草

    全鄕男女老幼,均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各提灯笼一盏,齐集境内庆赏宵。大王未出发前,在境内先放联珠鞭炮,再放各样各色烟火,接着,龙灯、狮子、高跷等会阵,依次在大王殿前表演一番,叫「过殿」。然后由迎神的「总指挥」下口令:「各班侍候!各执其事,大王起驾。」这一令下,顿时炮声四起,锣鼓齐呜。一对大高照为前导,跟着迎神队伍以及各种会阵依次起行。大王穿戴新抱新冠,披着红缎被风,坐上銮驾,八个轿班抬着,煞是威风!大王神驾每到一家门前,这一家男女老幼都要在门前烧起稻草

  • 文章親家舅送燈

    来源期刊:《闽聲》 第42期  出版时间:1970-12-30
    关键字: 元宵 习俗 童谣 甘蔗

    在正月初二以过,宵之前,新婚娘子,母家照例均有送灯赴女儿婆家之习俗,盖取「添丁」早生贵子之吉兆。女儿出嫁第一年为岳父母者即安准备:「观音送子」、「天赐麟儿」,等灯,加上甘蔗两全根,头尾围以红帋,由新娘之小弟弟送往姐丈家。福州童谣有「亲家舅送灯,亲母「戴身」(即怀孕);亲家舅送蔗,亲母「病泻」(即拉肚子)」之语,乃戏谑者。女儿出嫁之首年,送上列之灯后,如生一男孩,翌年即送「状骑马」灯,如生女孩仍要送「天赐麟儿」希望再生男子。第一年送灯,女儿未添男女

  • 文章憶故鄕祭拜祖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故乡 中元节 祭祖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话出自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囘忆过去在故鄕浙江,每个家庭,除了淸明扫墓,中祭祖之外,家中都供奉有祖先神位,到了年节,或是祖先的冥诞忌辰,一定要备香烛蔬馔,全家大小,虔诚的拜祭一番。祭祀,古时不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国家也是一件大事,家庭的祭祀,对祖先叩头礼拜,意义不同于信奉宗敎迷信鬼神;在于愼终追远,不忘祖宗的恩泽。秉一片至诚之心,表无限崇敬之意,孝悌的观念,由是而加深,伦理的关系,由是而巩固。现在我们的建筑,一切都西化

  • 文章川劇腔調(中)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4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川剧腔调 昆腔 高腔 李调元 帮腔

    照一贯的说法,川剧腔调是昆、高、胡,、弹四类,依顺序应当先谈昆腔,但是我为什么要先谈高腔呢?因为高腔是川剧的主唱,而昆腔在川剧中,已经很少出现,沦于附庸地位了。川剧高腔系统,可分为原始土生的与外来的,在没有吸收外来的高腔之先,它本身早就有了一种始的土生高腔。至于外来的高腔,有的说取自河北高阳的高腔,是在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由川人李调由北京带回四川来的。案淸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在北京的戏剧是「京、秦」二腔,「秦」即蜀伶魏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挟蜀班

共513条记录 1/5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