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思想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窺基思想與歐美哲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窥基法师 欧美 哲学 儒家思想

    法相宗創自印度彌勒菩薩窺基法師,俗姓尉遲,唐太宗名將尉遲恭之猶子,山西朔縣人。年十七,入長安大慈恩寺,師事玄奘大師,先習梵語。二十五歲,應詔譯經,遂專精著述,造疏凡百本,宏揚法相宗之精義,功莫與京。法相宗,創自印度釋迦佛時之彌勒大菩薩。釋迦圓寂後,彌勒大菩薩,卽繼承其位,而爲當時之佛祖。中國玄奘大師,繼承彌勒大菩薩,弘揚法相宗於中國,此宗在印度遂淹沒。窺基法師,了悟其奧義,造百疏釋,廣爲宏揚。時至今日,中外硏習之學者,均認爲佛學的科學立論,與哲學的基本地...

  • 文章顓孫子張評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颛孙师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顓孫師字子張,春秋時代陳國人,故里在陽城,今河南汝南縣,生於西元前五〇三年,卒於西元前四四六年(魯悼公二十一年),享年五十七歲,子張先曾子去世,禮記檀弓篇載:『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服而往哭之。』少孔子四十八歲。孔子卒時子張才二十五歲,爲孔門弟子中之年靑者,但學行優異,乃七十二賢之一,堪稱仲尼高弟。茲就典籍記載加以整理,分就子張的學術地位,人格表現,恢宏器量及所受師敎,評述如左:一、子張的學術地位顓孫子張少卜子夏四歲,少言子游(名偃)三歲。三人年紀相...

  • 文章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近几年以来,偶然看到两岸人士,写儒家思想「仁」字,用「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作为正确解释,这应该算不对的。那是孔子勉励志士仁人,宜有如此作为。而这些志士为武士,不是一般人士。仁人是「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人,才是全民应该遵循的言行。一、我猜测误解此说的来源是解读问题曾任中央研究院长胡适之博士,著有《论学近著》,香港三达出版公司印行,序文末有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二十九日。分上、下两册,上册卷一直行分割线后,胡适说:「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用

  • 文章論忠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政大畢業 杜心玲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忠恕之道 儒家思想 人生哲理

    一个国家社会的强盛与否,可以从其组成分子,各个国民日常的操守和行为中看得出来。一个罔顾忠信、重利轻义的人,其所做所为必皆缺乏廉耻,以一己之利益为先而置国家社会于后。这种人是国家民族的败类,社会上的害群之马。要使国家能够强盛,社会能够安康,就必须把这些败坏法纪、唯利是图的害群之马消除殆尽。靑年守则第一条说:「忠勇为爱国之本」。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在强调忠恕的重要性。所谓忠,就是尽己之心,恕就是宽恕爱人。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仁爱,而以忠恕为其

  • 文章元代大儒許魯齋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许衡 人物传记 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

    許衡(一二〇九—一二八一)字仲平號魯齋,元之河內人(於河南沁陽),生長於新鄭。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爲?」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每受書卽問其旨義,師詘而辭去,如是者三師。生逢亂世,自廿六歲起,流離齊魯燕趙間,而仍嗜學不輟,人亦稍稍從之。元定宗后稱制二年,宋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〇年春,自魏之大名挽鹿車載書,力疾還鄕,入洛,因聞懷之政尤苛虐,遂往訪姚樞(雪齋)於蘇門百泉,與之比鄰而居凡四年,講學論道,盡得伊洛新安遺書,乃謂其徒曰...

  • 文章儒家之人生哲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人生理想 内圣外王

    人生哲學,是人生理想的别稱,人生何以必須有理想?是因爲有了理想,才有目標與方向,照着方向前進,終能達到目標,事業成功,無忝所生。所以人學裏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有了理想目標,「有定」,就是有了確定的方向,方向定則心才能「安靜」下來,心靜下來才能「安」詳,安詳了,才能思「慮」進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方法和步驟,最後終能「得」達目的,而成其所願望,換言之就是「有志竟成」。由此可知,人生哲學對...

  • 文章荀子思想的實踐理性(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荀子 新儒家思想 古代哲学

    四、荀子的貢獻: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儒,雖然儒學經孟子的發揚,奠定了哲學上的理論基礎;但是到了荀子儒學才有了新的轉變。這個轉變關乎儒學的新開展新進步新局面至大。荀子對儒家哲學思想的貢獻可以說「超過孟子」。(一)新儒家理想的確立:荀子在「儒效」篇中把儒生分成三個等級,即:俗儒、雅儒、與大儒。所謂「俗儒」就是:「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繆學雜舉。不知法後王而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所謂「雅儒」就是:「法後王,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言前已有大法矣!然而明...

  • 文章從孔子的仁到孟子仁義之時代背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汪義侯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仁义观念 纲常伦理

    一、前言孔子是我國家喻戶曉的「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歿於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壽七十三歲。是春秋時代末期儒家的創始者,也是偉大的思想家,敎育家。他的政治思想,一心想維護西周時代、注重禮樂典章的政治體制。在敎育上主張「有敎無類」。敎育應該平民化,不應專爲貴族而設。有弟子三千人,中有七十二賢,他曾做過魯國宰相,三月而國大治。我國因爲有這樣一位聖者,二千多年以來,文化燦爛,光耀寰宇,成爲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宋儒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文章時代在改變?還是人在改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时代变革 改变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時代的巨輪,不斷的往前推動,轉眼之間,鼠年又到,喜新厭舊,人之常情,變得標新立異,驚世駭俗,什麼事不敢做出來;什麼話不敢說出來;什麼身體不敢露……百無禁忌,一無羞恥,別說民國前遺老瞠目結舌,我們這一代也自嘆弗如,如果要說上幾句,準會被批成你跟不上時代了。不恨古人不我見,恨古人不見我狂耳!不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喜歡,就要秀出來。管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整型、美容、刺青、穿洞、豐胸、隆臀,孰令致之,孰使之然?因爲大家都這樣,你不做就落伍,變成異...

  • 文章試為地球村人品情狀揭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注重道德 中庸之道 大学 孔子

    是因为仁君代天行道,撇开「天」字去讲儒家的人文主义,那不是儒家的人文思想了。[2]故儒家思想离不开天,儒家的孝道更离不了天,孝之原理,主在「父母配天」之意义上发挥而出,易·序卦传下篇开首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这是人伦关系五常道之所本,也是万事万物成长发展皆合乎理之根源。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主,而伦理道德则以法天为基础,圣人聪慧过人,能知天理而与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