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谱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祖坆圖誌弁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重修谱牒 祖坟 图志 南昌

    新建 唐子安我晋阳唐氏,始自迁祖谷保公,以避元末白莲敎之乱,于顺宗至正年间,由湘迁赣,卜居南昌近郊,新建县属生米街,拓荒后街梅岗耕地,建立家园,公殁,纪方公子承父志,守成开创,愈加勤奋,基业始奠;厥后沿习相传,日益茁壮,誉称望族;祠堂悬挂「荣封桐叶;族发梅岗」楹联,取义本此。并于近处建有「望僊庵」别庄,幽静宽敞,供作宗人子弟就读,设立私塾之用,立有石刻勋勉碑文,惜未能拍照携带,为憾!民国十七年,我族重修谱牒,三佰余户同族,老少咸集,参与祭典,荐醮演戏,同

  • 文章修谱漫谈

    来源期刊:《連聲》 第16期  作者:謝祥錩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昭穆 修谱 交通工具 族谱

    但又无法推卸,只好勉强应允。不到一年在编写组的努力下,「连城谢氏通谱」说算修成,如释负重,现再谈些修谱体会。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名讳、生卒葬所;谱者,布也。敷布流泽,为世之纲纪。故家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真义相同。修谱者必须站在这一高度,统观全局,严肃而又认真地进到编写,所记载之事都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能经受历史的验証才称尽到职责。史学家梁启超:「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谓史学瑰宝」我邑各姓族谱,最近几年又陆续进行重修。怎样修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文章爲倡議續修『羊氏宗譜』敬致同宗族人的公開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1期  作者:羊宗達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羊氏 宗谱 公开信 同乡会 修谱

    亲爱的同宗伯叔兄弟姑嫂姊妹们公鉴一、两岸的开放政策,启发修谱动机时局动荡,四十多年以来,我们的族人散居异鄕,通讯连络非常困难。现在两岸推行开放政策,台湾同胞在返鄕探亲以后,触动家族感情,纷纷倡议编纂族谱,来「寻根追源,敬宗收族」。同时,两岸文化团体,也有谱系学会的组织,举办编纂族谱讲习,发扬固有伦理道德的优良文化,令人欣慰不已。二、修谱面面观宗达倡议续修『羊氏宗谱』,本于修谱是「寻根追源,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也是天经地义、人性之所同然。人之本性,与生倶

  • 文章三修《耿氏族譜》之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耿氏族谱》 修谱序文 耿氏家族 修谱过程

    吾耿氏族譜由十世祖秉衡公首創於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九〇年)。譜成之後,百餘年間,兵燹之災迭起,因遷徙不已,以致原版無存。十三世祖華城公、撝亭公,依據乾隆版之斷簡殘篇,肩任其勞,走訪到戶,商之於同族,華城公因年邁,其子履吉繼承父志,歷十餘寒暑,至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六年)終蕆其續修本。民國二十五年,十五世孫兆松、兆英、兆麟、兆祿、兆書諸公,再修族譜。草譜撰成,擬於翌年春北上齊魯,稽考長房淸祖之支系。南下浙皖,尋訪二房洪祖之後裔,將吾耿氏族譜匯成一統。...

  • 文章吁各氏族及时修谱免致数典忘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李鴻儒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号召修宗谱 修谱原因 个人建议 上报实践

    稍稍整理固有文物,惟对修谱,尙未重视。我国政府,如能各按职掌,积极辅导海内外各民族群起修谱,实践先总统 蒋公复兴民族文化遗嘱,作为统一中国先锋,似属当务之急。而其意义深远,岂仅免于「数典忘祖」己也。笔者对当前民族修谱的看法有如上述,用再将修谱的作法申述如次:海峡两岸,分而未合,修谱搜集资料,似多困难。即使统一,在庐墓无存,谱牒荡然的情形下,欲求完整资料,也难做到。无已,惟有立即由每户家长,以已身为出发点,而溯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向下叙述子、女、孙、孙女

  • 文章重修忻州米氏族譜引發的疑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山西忻州 米氏族谱 修谱过程 追根溯源

    大陆开放以后,回鄕探母。同宗兄弟倡议重修米氏家谱。于是根据前清雍正三年的米氏家谱的系统,挨家逐户收集二百五十多年来各家祭祖写树的树折子,按照辈份,分别排列,由当的第八世一直到如今的第二十世至二十一世。同时并博访周咨,询问长者记忆所及的口传资料;甚至远赴朔州马邑和平遥五里庄深入调查,搜寻忻州米氏的来龙去脉。经过数年的努力于民国八十七年(一九九八)编印成册,名曰「米氏族谱」。在此次修谱当中发觉忻州米氏只能上溯到始祖米拳的父亲米时中,以前的祖先来源竟是一片空白

  • 文章修谱——我们这一代的大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宗族修谱 中国姓氏研究报告 两岸开放交流 朱氏紫阳堂宗谱

    宗亲陆续迁台,遍布全省,现为台湾第廿五大姓,人口约卅万。国家修史,县乡修志,宗族修谱,古有明训,两岸开放交流后,各宗裔两岸子孙,莫不飮水思源,纷纷寻根,倡议修谱,以尊祖敬宗。我朱氏由苏州迁到阜宁六佰余年来,绵延廿四代,三次重修宗谱,自光绪廿年(一八九五)第三次续修以后,百年来人丁繁衍快速,目前长幼九世共存,大都向外发展,遍布沿海各市县,侨居海外及内陆各省市也不少。四家兄培良,舍侄天浩,鉴于宗谱已近百年未修,历经内战外患,变迁太大,虽然困难重重,但现在应是修谱

  • 文章對海屬汪族的瞭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汪遂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汪氏家族 历史沿革 《汪氏族谱》 修谱过程 联络宗亲

    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汪姓子孙之辈份用字为「家开行远志、文德成鸿昌、惟勤能广业、万世振纲常」。公元一九九〇年七月二十三日,为使具有高度历史文物价値之「汪氏族谱」更加完善,能永久延绵起见,由八十七世孙汪安然(应为志字辈)为首,九十二世孙汪铁昌等十四人,在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鎭成立「汪氏续谱筹备委员会」,吁请海内外族人鼎力相助,凡对修谱支助者,均列入谱序之中,以敎益后人。按新安鎭地区现已延至九十八世(应属万字辈)。公元一九九〇年六月二十日,连云市成立汪店支派修谱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