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信仰共返回7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作大福」廣東大埔的嘉年華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藍志新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保生大帝 民间信仰 民俗习惯

    总理,总理有两位:一为常务总理,由吴、蓝、罗三大姓绅士人物轮流担任。另一位为管事总理,由各姓知名人士报名参选,由近三届常务总理票决。新管事总理接任后立刻举行迎神、祭神盛典,各族族长均应参加陪祭。事后发函南洋、上海等地同乡会。共襄「作大福」盛举。2.九月初十,在鸦鹊坪(现今美食街头)开始搭木戏台(六根大木柱、离地八尺,横梁上铺上木板而成舞台,顶上盖以帆布,布棚下有四盏德国制的猪心形汽灯,未有汽灯前用花生油锅,作为照明。民国卅年现代化保生大帝纪念堂落成,上层为

  • 文章客家地區的媽祖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地区 妈祖庙 海神信仰 民俗信仰 台湾民宿

    妈祖起于湄州,闽人徙潮信仰随之,潮盐北运闽赣,沿韩江、汀江,天后神佑进入客家地区,拜妈祖不单是庇佑水国。台湾人拜妈祖,怀故土,也认为是故土祖先的神灵。

  • 文章孔子與耶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孔子 耶稣 文化传统 信仰传统

    冷静检视孔子与耶稣的行谊,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们在各自的历史脉脉络里,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第一、他们分别相信自己是某一文化传统或信仰传统的特定人选。换言之,两个传统中的的人群,都须依赖他们才可获得存在之曙光。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句话显示孔子自信「身系文化传统的存亡」,而这个传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命脉所在。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之光。」耶稣也

  • 文章西秦王爺——戲劇團班的守護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西秦王爷 戏剧团班 信仰

    淸歌犹在耳,芳心妙韵悦其心。梨苑淸风绕宝座,芳馨妙曲迎仙神。殿外立有木牌,记载最近票房捐献之人名和捐款数额。从上列对联、木牌等物判断,梨芳园,至今仍不失为戏班、票友的信仰对象。祇是,为求香客之增加,除从祀天上圣母像外,另悬一圣安宫之招牌,并在殿前新建一宇,以壮声势,其工程正在进行中。梨芳园门前有一大池,昔日风景颇佳。随着南管、北管之衰微,供奉其守护神的庙宇,亦在迅速的变质中。天和宫、梨芳园信仰内容之变质乃是其众多实例之一二而已。

  • 文章中國人的「俗信」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佛教 信佛 妈祖庙 信仰

    我们家鄕当年流行一句话:「家家弥陀佛,处处观士音。」就是大部分家庭主屋内香柜上都供有观音像,一般吃素老先生、老太太们,经常口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习俗信仰佛教,其他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一槪不知,在各地文献中都有「俗信」这个名辞。至于台湾的俗信,不属于任何宗教,而是妈祖神。妈祖的出生地是福建省莆田县湄州湾,有林姓居民以捕鱼为业。某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一女,坠地不哭,取名林默娘。年八岁,每逢风雨如晦之夜,她提灯篱跪在高处,引导许多迷失方向的渔船得庆生还。默娘

  • 文章我愛故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國偀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怀念故乡 乡音 地理位置 宗教信仰

    我的故鄕是山西省垣曲縣王村鎭。是中條山與太行山分界中的一個小縣。黃河流經縣城南五里南村,與河南省爲界,並東流將河南分爲南北兩部份。故鄕的風景並不優美,出產也不豐富。但是我却深深愛着我的故鄕?因爲那裡有我想念的人、物,以及我囘憶不完的童年趣事。王村鎭在縣城西北,相距二十五里,是原上九村中最大的一個市鎭。附近人民的生活必須品,都是在這裡買賣集散的。稱爲原上,地形雖然平坦,但却是較緩的梯田,因爲北面接壤的就是麻菇山。故鄕每年農曆夏四、五月間收一季麥子,秋七、八...

  • 文章台灣的民間神像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民间神像 民间信仰 风土习俗

    神像为民间普遍信仰膜拜的对象,台湾地区寺庙之多、神像之众,为全国冠。这是有原因的,除了传统的敬天祭祖思想之外,与地理环境也大有关系。以前科学不发达,台湾台风、暴雨、山崩、地震等天然灾害频仍,人民祈求神祗护佑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台湾民间信仰,起先是随着闽、粤移民把家鄕所信奉的神祗迁移来台湾,作为他们求生存、求福禄、求发展的精神支柱;而国人信仰宗敎,存有原始的多神观念,认为神祗愈多、神力愈大。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于是形成了处处有神、物物有灵的观念。这种观念

  • 文章馬祖古蹟現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马祖 风土习俗 民众信仰

    湾,台南、嘉义、彰化各地亦有供奉,称为五福大帝。在马祖列岛,颇获民众信仰之陈大哥(又称陈将军),高总管等神,皆系海上浮尸。另有称为萧大哥者,相传乃是一位萧姓之算命先生。此外尙有赵大王、周大王、萧王府之信仰。福州风俗,供奉阴间之保长,称为大王。至于萧王,即台湾住民所供奉之萧府王爷,是来自漳泉一带的瘟神。已述之各种鄕土神明以外,马祖列岛亦有全国性神明之信仰,例如玄天上帝、关帝、福德正神之类。这些神明大多供奉于小型庙宇之中,不受游客之注目。可是,由于小型庙宇,其殿宇

  • 文章大杉樹成神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楊挺  出版时间:1988-03-31
    关键字: 民间信仰 大杉树 位置 境况 灵异事迹

    来台三十余年,所见最有趣的是民间信仰,一般民众,大抵喜欢敬神拜菩萨、或捐资建庙,比任何事更积极认眞。不论环游到那个角落,不止大庙小庙、一村一庙、或一村数庙、随处可见。更奇特的他们不只是拜历代史蹟可考的神圣,之外,还有如大树公、石头公、金斗公、桥头神,松树称木公神等,为数不少。而且规定诞辰庆庙日,每年届时全村民众,演戯庆贺,家家设宴请客,大肆舖张一番,以答谢某神庇佑之恩,所费不赀。追査祀奉缘由;当初确曾有传奇式之来由,为民众津津所乐道!令人听来,确有

  • 文章土地公與福德正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人山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土地公 福德正神 宗教信仰

    作者係綏陽陳懷謙同鄉,有「四雅書生」之譽,「人山」卽其號,亦其筆名知陳同鄉自五十八年次臺北畫展後,其為文與詩詞書畫金石之作,悉用「人山」筆名款署酬世。本文不僅對「土地公」具考證硏究價值與嚴正社敎意義,且行文雅暢,寓情理於莊諧,堪稱筆風別具,趣味動人。其中敍述故鄉土地廟及少時在家隨其尊翁鳳樓孝廉公寫作土地廟春聯諸情景,益增吾人對鄉土愛之情懷。爰於轉載。編者

共79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