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侵华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長城、思故鄉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侯殿藻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永宁 侵华 防卫 抗日 明长城

    儘管世界科學已經進步到將人送上月球,但是我們中國人每逢提到萬里長城,仍然覺得驕傲,長城雄峙大陸北方,盤山越巔,蜿蜒矗立於高山峻嶺之上,其正式大規模建築的年代,是西元前二百一十四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六國後的第七年,在此以前的一百餘年,已有了長城的雛形。戰國時代,北方的燕、趙、秦都築有此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把這些長城連接起來,再予以增修,而成爲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秦以後,兩漢、北魏、北周、隋朝都有增修,但後來又漸漸崩壞。今天我們所見的長城...

  • 文章侵华日军在山西放毒纪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侵华罪行 山西放毒纪要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烧杀掳掠,罪行滔天,如天鎭、朔州、原平之大肆屠杀,随地杀人放火,掠夺太原机器四千余部、全省古钟、朔州千年石塔等,史有记载。日军违背人道及国际公法,使用各种毒气毒品,杀害中国人民及部队官兵,是其「三光政策」之一,我国军民伤亡甚多,灾难巨大,第二战区的山西、绥远及附近山地受害更重。于抗战时期,部队机关机动作战,时常流动辗转,纪载难全,文书不易保存,中日双方已有部份纪录问世,兹就所见,简列如后: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日军使用毒气之时

  • 文章慶祝抗日勝利六十週年「蓮花落」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薛繼禮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日纪念 莲花落 日寇侵华 战争纪念

    蘆溝橋旁籍失兵,日寇強行要搜尋,守軍奉命不同意,日寇砲轟宛平城,守將星文勇善戰,日寇始終不得逞,十餘日來激烈戰,敵寇傷亡千餘人,我軍達成任務後,安全撤離宛平城,日寇佔領宛平後,奸淫燒殺現獸形,冀北戰事漸吃緊,國軍數萬調北平,二十九軍爲主力,大刀殺敵保北平,三月亡華口號喊,國軍抗日持久拼,日寇雖然想速決,遭我牽制不能行,日寇浦東強登陸,十數萬敵攻吳淞,上海外圍國軍集,與日決戰在蘇州,半年多來数十戰,日寇精銳惨被殲,上海大戰續進行,華北日寇又增軍,北平會戰急...

  • 文章北海門外的槍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駱公輔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日寇侵华 汉奸走狗 游园惊艳 威逼成婚 批准处决

    时间定格在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千年古鎭板浦被日寇侵华派遣军占领,从此板浦人民处在乌云压顶、暗无天日的苦境之中,在日伪军铁蹄的践踏下,哀鸿遍野,触目惊心。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占领区,先后成立了各种组织,招来一批汉奸走狗粉墨登场,组成伪县政府、警察局等机构,其目的是用来施展统治压榨,奴役板浦人民。一九四〇年,灌云伪警察局有个督察长,吉林省宽甸县人,时年二十五、六岁,名叫刘龙飞,会讲一口流利的日本话,细高个子黄白脸蛋,五官虽较端正但满脸横肉,凶相毕露,其

  • 文章抗戰時期村居記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楊荷生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日寇侵华 流亡生活 村庄风貌

    八年抗日戰爭時期,我隨全家由海州遷居灌雲縣農村。初住廣豐莊,因遭敵機轟炸,逃往顧莊。仍時傳日寇下鄕消息,而各處躱避。乃住到我家的莊子—花船莊。一九四〇年端午節,日寇及僞軍破門而入,大肆劫掠,不得已仍回時已淪陷的廣豐莊。直到一九四五年勝利,備受亡國奴之苦,而靑少年大好光陰亦流逝矣。一、大亂居鄕歷八年,緬懷往事思聯翩。避秦何處桃源境?風雨陰晴幾變遷。二、莊圩四繞綠蔥蘢,秋葉經霜爛漫紅。邀伴偕遊童稚趣,披枝穿徑樂融融。三、數畝池塘灩灩波,亭亭翠蓋擁朱荷。春來綠...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乡村师范 民众教育 日寇侵华

    自從一九三九年農曆正月十一日,日寇由灌河口侵入內地後,灌雲、嚮水、沭陽、漣水等地相繼失陷,轉眼之間,大好河山,慘然變色,淪入空前劫難之中,千百萬同胞呻吟於日寇的鐵蹄之下。日本鬼子頻繁地進行所謂「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一大批失學靑年,有志讀書救國,但不願意到日僞學校上學,拒不接受奴化敎育。當時,江蘇省政府移居曹甸,其時,灌雲籍人士及社會賢達提倡在灌雲境內選址辦學,經省政府批准,省二臨師校址定在灌雲縣東部潮河北岸,比較...

  • 文章無錫民初故事——文前弁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4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10-20
    关键字: 民间八怪 民初故事 王实恨 日本侵华 阿凤

    無錫民初至抗戰前後盛傳有「民間八怪」。都是民間小人物大聲望。他輩含蓄了中國固有道德及傳統,亦代表了地方民族性質,文內有若干無錫俚語,年長鄉長讀後會心通神會,後輩同鄉,則須加註解,恐還不及全意。早年八怪名聲中,莫過於「哭喪婆阿鳳,但筆者以其職務行爲,是財主與阿諛者之產物,乏善可陳,略而不記了。另外日本田中奏摺後,屢次欺侵我國,民初交我國之廿一條。迫我爲日本附屬國,我全國民眾反日情緖高漲。無錫崇安寺邊通俗教育館前,每日下午二時,有位王實恨先生,立在長凳上,演...

  • 文章花之安尉禮賢與禮賢書院和文德女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青岛同善会 花之安 卫礼贤 侵华罪行 盗名窃誉

    学者辜鸿儒和季理雯等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当代最高深的汉学家。[1]威廉二世Wilhelm.II,继位时期,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统治,他的侵略扩张野心更大(妄想统治全世界,后来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八八六年,他还没继皇位就选派皇族著名汉学家,R.Wilhelm,带着尙方宝剑到上海给花之安当副手,花之安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尉礼贤(既与威廉同音又有中文礼贤下士的含义),俩人奉命共同制订侵华的具体计画,经过周密地调查硏究和实地考察,最后选中侵占靑岛建埠,并修筑

  • 文章侵华日军在临县的暴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恩義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侵华日军暴行 贺家湾惨案 靳家沟大屠杀

    我的家鄕臨縣屬晉西北,八年抗戰中,日本侵略者推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進行輪番「掃蕩」,犯下了滔天罪行。據臨縣縣志記載,一九四五年九月粗略統計,日、僞軍共進行過二十三次大「掃蕩」,製造了十八起慘案,殺死無辜百姓二千九百八十八人,殺傷群衆五百四十一人、殺傷我軍千餘人;燒毀窯洞、房子八萬三千一百九十八孔(間)、焚毀廟宇一百四十二座、搶走糧食五千二百二十萬餘斤,銀元二萬九千二百餘元,大牲畜三千零九十七頭(匹)、豬羊十萬零一千餘隻,其他財物不計其數...

  • 文章盧溝橋上日人謝罪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侵华日军谢罪 战争回忆 巡回演讲 本多立太郎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九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卢沟桥。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九十一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六十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卢沟桥曾是出入京都,迎送客人的门户。「这里本是一块和平之地,当年竟成了战场。」在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王馆长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侵华日军在卢沟桥挑起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