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经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大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9  作者:周焜民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弘一法师 书法艺术 佛经

    弘一法师是人间才子,现代弥陀。他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体系,奠定了振微继绝的律宗大师地位。「余字即法」,尤其独辟蹊径的是,他披剃后,诸艺俱疏,独孜孜矻矻于书法艺术,「多写字以结善缘」「冀以善巧方便,导俗利生」。终其一生,留下成千上万的以佛经敎义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形式上包括写经,述作,批注和对联、中堂、横幅、斗方、书信。(弘一法师全集)书法卷收入其从童年至圆寂前的各类书件,时间跨度半个世纪,加上佛学,书信各卷的作品,可谓洋洋大观

  • 文章影印敦煌繕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緣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李謇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影印敦煌佛经 文化价值 宏扬国粹

    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鈎玄提要,是如來性體中自然流露出來的,處處敎人見性。但在全經文句五千八百三十七字內,除「是福德卽非福德性」的唯一「性」字外,別處未再發現(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卷一第十一頁倒數第七行,及卷二第一三三頁倒數第一行),足見我佛慈悲,祇希望我們在日常起居坐臥間,隨時觀照,自求參悟,而不應爲文字所束縛。因恐執着一個「性」字,仍爲有「着」,有着就是有我、有分別、有窐碍,念念生滅,輪廻尙不能斷,還談什麼成佛作祖呢?三藏十二部,一切法門,都是以明...

  • 文章佛法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平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佛法概述》 进修途径 佛经三藏

    是诸佛敎。」,一偈语,则一切戒皆在其中矣。所谓定者,心止于一境而不动摇之义,其方式与取材,俯拾即是。凡缘一理(如空无相愿等)、一事(如不净数息等)、一物(如靑、黄、赤、白、地、水、火、风等)、一句话头(禅宗)、一句佛号(净土宗),只要持之不失,皆能成定。定之一名,见于佛经者,有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三摩钵底、三摩半那、三昧或称三摩地等,细分之,当然有其境性上之差别,总言之,皆是说定。优婆毱多临终时,吿其弟子曰,我死后有七万多三昧失传,以一罗汉而有如是多之三

  • 文章影印敦煌石室金剛般若經序言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竇景椿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影印佛经序言 佛教简史 珍贵史料

    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石室唐人写金刚经卷子大抵相同。考柳公权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淸宣统间上海有正书局印行本)系唐穆宗长庆四年,即公元八二四年,景椿家藏金刚般若经写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六六九年,早于柳书一百五十五年,经卷文句与古今各本微有异同,堪供校勘佛经者之珍贵史料。兹为宏扬文化,广事流通,爰经商诸中华佛敎居士会介绍印行,愿十方大德,海内外善人信士曁喜好硏究书法者共赏焉。原写本前段残缺数行,姑依流通本经文集字补足之,尙不失眞谛妙旨也。癸丑年仲夏窦景椿自序

  • 文章讀佛教書籍有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勤合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佛教书籍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佛教大学 佛经翻译

    即可,此点又可另论。这样,佛教不仅可以为世俗教育出力,也可发挥自家之影响于极大。第二点感想是关于佛教书籍的白话翻译。现在学者整理传统儒家文献。翻译是一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随处可见儒家书籍的白话译本。但佛教书籍的白话译本还看不见,这对一般民众理解佛教实在不利。中国古代的书籍,用文言文写成,一般民众若受过中等教育,也能读一些,但要谈理解,还有一定困难。而中国佛经,有许多是古时翻译外来文字的,更是一般人所难读。所以佛教书籍的白话翻译更显必要。现在一般民众的佛教信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