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道德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弟子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管季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弟子规》 蒙学 伦理道德

    弟子规》是传授伦理道德的蒙学读物,影响最为广大的一本书。自清代开始传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蒙学读物比它更为风行,在清代,许多地方政府都会飭令所属州县,将《弟子规》列为私塾或义学的童蒙必读书籍。作者李毓秀,字子潜,清代山西绛州人。从党冰壑游近二十年,精研《太极》、《西铭》之说,是一个理学家。生活在康熙年间,八十三岁时卒。本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但因撰著了《弟子规》,死后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经贾有仁修改之后,才改易

  • 文章憶家鄕清明掃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陳育柱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 伦理道德 扫墓事宜

    生前行谊,勉励族人孝、悌、忠、信、克勤、克俭的道理,做人过日子等……仪式简单而隆重。祭事完毕,八人一伙席地而生,把带来的大荟菜、咸饼子(烧饼的一种)分而食之,人人有份。不过美点佳肴总是由长辈享受,在我童年的小心眼里觉得有些奇怪!什么老是长胡子的吃好东西,年轻人虽垂涎三尺,亦只有看的份,到长大以后,才聆悟到在旧社会里,处处尊敬老人,是伦理道德的最佳表现!」忆在家鄕淸明祭祖是那样隆重庄严,而今社会进步,对祭祖草草行之!尤其在大陆上不用说祭祖,连祖宗的墓亦早已坦平

  • 文章世界和平之眞理應從漢學中求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共产主义 伦理道德 孙中山 汉学

    世界各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多竭尽智虑,硏求世界和平之道,希望这个世界能化乱为治、转危为安,使人类得免种种不幸的遭遇。可是错误的思想逼使现代世界走上错误的途径,其结果眞正和平的希望,愈来愈渺茫,恐怖、忧虑、不安,成为人类日常的生活。我历来主张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是救时的良药,所以今天提出这个论题:「世界和平之眞理,应从汉学中求之,」以供各位汉学家的参考。二、中华文化异于世界上其他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曾把现代世界上三种主要文化做过比较

  • 文章中國人的特質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和平 民主 科学

    进化至农业社会。黄帝之世,由于农业的需要,已开始天文历算的硏究,并创造文字。舜尧之时,契为司徒,明定五伦之敎为敎育宗旨;后稷敎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热而民人育。其时文化,自然以人数最多的士农为重心。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守望相助,所以重视家族观念与伦理道德,注意修身齐家,而且爱好自然,因而认识宇宙万物有一共同生存的原理。尧舜以后,经过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子,乃将以往一千八百年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道统的要义,可以公、诚、仁

  • 文章三晋文化的伦理道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康金聲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伦理道德 历史故事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道德倫理的光彩異常奪目。早在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時代,三晉人物就以其高卓行爲顯示了崇高的人格力量,鼓舞了一代代華夏兒女獻身正義事業,對歷史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創建做出巨大貢獻。本文四個方面闡述三晉文化在倫理道德方面的不朽建樹。一、已諾必誠,恩怨分明言而有信在中國古代是十分重要的道德原則。古代三晉人物在這方面有許多生動表現,可資後人學習借鑒。公元前六三七年,晉公子重耳在國外逃亡期間,受到楚成王的款待。及離楚時,楚王問重耳將怎...

  • 文章同鄉會是倫理道德育成的第一站

    来源期刊:《同安》 第96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同乡会 伦理道德 孟子 孔子 社会风气

    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家」是起站,「同鄉會」是由起站推展擴充的第一站。本人承接同鄉會理事長時,有人表示對同鄉會繼續存在價値的存疑,與客觀環境使同鄉會長期存在可能性的疑慮,提出動用基金,慢慢結束同鄉會的建議,使我深爲思慮。遵照孔子的教示,臨應事物,要叩其兩端,以得其中道而行爲準則,對這個問題,自然要反向思攷,同鄉會存在的價値在那裡?同鄉會爲什麼會自然地產生?前輩們爲什麼會那麼熱心創立這個會、那麼自然的盡心盡力來經營這個會?說明這個會有其存在的價値,應當發揚...

  • 文章春節賀年拜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6期  作者:二泉散人  出版时间:1981-02-20
    关键字: 伦理道德 无锡 同乡会 春节联欢 缘由

    我国自古重视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现为长官与部属)「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此为敎,社会才有秩序,人类始克安乐。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由于羣化方式之不同,显得未免现实一点,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如果能以伦理道德来维系,还是可以和乐相处的。我们重视人伦,实践伦理道德,所以在春节大家要贺年拜年。我无锡同鄕避祸来台者,奚止数千,或许有上万人,散处各地,互相贺年拜年,实难办到,所以同鄕会在一年一度的会员大会时,举行

  • 文章淺談弘揚中華文化振興民族精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趙士驤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国际局势 学者论述

    要强调我们原有的伦理道德。其次,便是恢复我们固有的智识。他并曾很精确讲解中华传统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些道德纲目。所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应即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德目的精神。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末文天祥的从容就义,抗日战争时期谢晋元团长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方先觉团长苦守衡阳,太行山区的游击战,各敌后地区我地下特工人员情报与破坏战,尤其是张总司令自忠将军在襄阳作战壮烈成仁,都是令人非常敬佩,可歌可泣,以上仁人志士确为忠义之典型。台湾有一个国内外声誉甚佳

  • 文章上黨文化的特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李仁和 李麗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上党文化 历史地理条件 传统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

    这里「济济洋洋有齐鲁之风」。宋金元期间,泽州一县就出了好几位状元。据《潞安府志》记载,从宋代到清代,境内共有八十四人考中进士,六十三人任过尙书,十二人做过宰相。辉煌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和连绵不断的农耕文明使上党农家一般皆崇奉「耕读传家」的古训,并深深地积淀于民众的思想深处。时至今日,这里的人们往往喜欢在「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口号下,列举出与本地有关的一系列帝王将相之名,以增强自己的历史自豪感。这正是上述根基深厚的政治文化的反映。四、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値观念上党

  • 文章論中國傳統文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衣食住行 古代生物 伦理道德

    中國古史稱,夏朝的禹王「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來朝貢者萬國」。此語雖無詳細的史實,可資參證,但至周朝開國之初,餘千八百國,至春秋時代,尙有二百四十國,至戰國僅賸七雄,則歷史班班可考。究之中國古代種族,千差萬別,非吾儕今日所可想像,卽留存至秦漢以後的,若匈奴、若鮮卑、若羌、若胡、若突厥、若沙陀、若契丹、若女眞、若蒙古、若羯靺等等,已指不勝屈,五方之民,膚色不同,言語不同,風俗習慣無一相同。兼以高山大河,崎嶇阻隔,非今日世界任何一地,可以相提並論。謀求統一之難...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