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伍子胥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阳竞渡与伍子胥及屈原之关系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战国时代之楚国,奄有鄂湘两省区域,其后复并呑吴越。楚之国都凡数迁,初封地为丹阳,即今日湖北省,秭归县东,后徙于今日湖北枝江县西,亦名其地为丹阳,最后乃徙至郢都,即今日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大约都郢之时期较久。古代楚国多出类拔萃之士,但史传均称曰楚人,而未有详细籍贯,余以为彼等于西北方,盖其地与中原接壤,故文化水准较高,且国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区也。伍子胥与屈原,虽非同时,但历世均为楚国显宦,子胥乃伍参之后,而屈原实为楚王同族,故司马子长所著之屈原

  • 文章端陽節、談故事、憶故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7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3-06-15
    关键字: 端午 屈原 伍子胥 楚人 习俗

    其父尸一同浮出,一时传为奇谈,县令度尙以其孝心感人,为之立碑纪念。颕川邯郸淳,曾为之作墓志铭,汉末颕邕夜间手摸碑文诵读,亦为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谓绝妙好辞,此碑文经书圣王羲之手书遗传至今,此一故事发生于汉安帝建光二年五月五日,故浙江人过端午节有说是纪念曹娥而来。另一传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者,因此日亦为伍子胥祭辰。按史载: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名奢,兄名尙,均被楚平王杀戮,子胥奔吴得免于难,惟中途断粮,以之乞食,适吴王阖庐正出兵伐楚,子胥乃

  • 文章端阳竞渡与伍子胥及屈原之关系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端午竞渡 屈原 伍子胥 风土习俗

    春秋至战国时代之楚国,奄有今日鄂湘两省区域,其后复并呑吴越。楚之国都凡数迁,初封地为丹阳,即今日湖北省秭归县东,后徙于今日湖北枝江县西,亦名其地为丹阳,最后乃徙至郢都,即今日湖北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大约都郢之时期较久。古代楚国,多出类拔萃人士,但史传均称曰楚人,而未有详细籍贯。余以为彼等大都生长于西北方,盖其地与中原接壤,故文化水准较高,且国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区也。伍子胥与屈原,虽非同时,但历世均为楚国显宦。子胥乃伍参之后,而屈原实为楚王同族,故

  • 文章端午節俗的來源及有關人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木齋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伍子胥 秋瑾 苏轼 黄酒 端午节

    薄暮散船时便唱:「有也囘,无也囘,莫待江北冷风吹。」江汉之间的人民,对于屈原的哀思是很深的。屈原死后,人们用竹筒盛米投于汨罗江去祭他,传说屈原曾来托梦,告诉他们所投米饭,都被蛟龙所争食,要用竹叶包裹,用丝线缚住,则蛟龙不敢相争。于是人们便包制角黍(粽子)在端午节投下,作为祭品。一说角黍是屈原之姐女婆所作,后经民间照样仿制。伍子胥浙江一带,竞渡则说是为祭悼伍子胥,而且加上曹娥投江的故事。伍子胥是春秋楚国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只身投奔吴国,佐吴天阖闾伐楚以报父兄

  • 文章七言古詩組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釋惟誠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释惟诚 七言古诗 伍子胥 夫差 勾践 西施

    ●釋惟誠簡介:籍貫:臺灣省花蓮縣人。生於西元一九四七年。本名呂福亮。西元一九六四年二月,於基隆市月眉山靈泉禪寺依修嚴大和尚出家,同時受戒於基隆市十方大覺寺。西元二〇〇八年,為洞雲正宗第五十一代傳人。學歷:香港能仁書院文史學系畢業。資歷:中國攝影學會碩學會士。歷任:香港佛教英文中學教師、香港內明雜誌主編、福報記者、佛文雜誌專欄作者、慈雲月刊詩聯專欄作者、臺灣桃園監獄榮譽教誨師、花蓮監獄宗教教誨師、光復自強外役監心靈輔導講師、臺南市慈慧寺詩聯講師。書法、攝影...

  • 文章春寒料峭話吹簫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戴天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乞丐 伍子胥 东房弟兄 逃荒 送春牛

    是客串性的。也有人在鎭上的店门前,来点就小玩意,如唱道情,打莲花,这就属于职业性了。尽管如此,在乞丐内部,只有东房、西房之别,大槪东房弟兄动嘴不动手,西房弟兄都能头上顶顶,鼻上触触的技艺,求取些钱维生,而他们彼此不以「讨饭」名之,美其名曰「吴布吹箫」,考其源,因为春秋时代,伍子胥落难吴市,曾吹箫当街求食,此名既有历史渊源,既文雅,又好听,遂为行乞者引用。故鄕——浦东——得天独厚,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自然不会有饿肚行乞之人,可是我们无法禁止外鄕人来行乞,这里姑且以

  • 文章龍舟競渡的傳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秀梅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端午风俗 龙舟传说 屈原 曹娥 伍子胥 勾践

    投江追祭外,还擧行竞龙舟,藉以拯救忠魂。因此沿习二千多年,迄今盛况愈加热烈。②纪念曹娥—在东汉安帝时,浙江上虞人曹盱,能弦歌知音律,业巫。永初二年五月五日,祈迎波神时,失足落水溺死,尸体遍捞无着。他的女儿曹娥仅十四岁,不分昼夜沿江嚎啕大哭,寻找父尸不着,经七天终于也投江而死。不久她的尸体却与父亲尸体,在同一地方浮起。当地人都为她的孝行感动,特立庙祭祀她。后人且在各地龙舟竞渡时,塑造曹娥像吊唁,亦流传至今。③哀悼伍子胥—吴王阖闾起用伍子胥击败楚国,称覇一时

  • 文章無錫梅里的故事傳説(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1期  作者:張永初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历史传说 公子光 刺客列传 厨师之祖 伍子胥 孙武

    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拜。专诸塔是一座喇叭形的小塔,塔在一面房子里,一九六六年被拆除。邑人秦颁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覇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尙属吴」。要离尽忠义 独臂刺庆忌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衞国。此人万夫莫当,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衞国艾城招兵买马,结连邻邦,伺机报杀父之仇,便成为阖闾的心头之患。一日,阖闾与伍子胥

  • 文章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曾侯乙墓 出土挖掘 隋曾争议 楚曾政治从属 曾国之谜 伍子胥 楚王逃曾

    发掘引发出来的一场关于曾国历史的探讨(曾国之谜),留给历史学家不少的困惑。[3]四、楚昭王何以失国及其奔「随」的始末:如果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先从春秋晩期楚平王(即楚惠王的祖父)和伍子胥的一段恩怨情仇的故事说起。楚平王在位时,因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而欲杀害伍子胥父子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中有详尽的叙述。当时楚平王囚禁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藉以要挟伍子胥的哥哥(伍尙)及伍子胥返回楚国,当时伍尙在吴国而伍子胥在郑国,后来伍尙自吴国

  • 文章從湖北看監利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大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湖北省划 历代监利 军家民家 物富民丰 古今人杰 伍子胥

    人才辈出。人才中,其个人辉煌成就与奋斗精神最资吾人矜式者,当推春秋时代之伍子胥,及民国初年之萧国宝。㈠伍子胥据东周列国志记载:「伍员(子胥)监利人,父伍奢,三代忠良,为楚平王太师。侍太子建时,平王无道,听信谗言,聘儿媳孟嬴于秦,见其美而夺为己有,暗以其从媵齐女换之。后恐事泄,逐太子于城父,伍员随之。复以太子建有贰心,废而谋杀,幸司马奋扬密报,得逃奔宋国。奢在狱中,平王命其书诓二子—尙与员,同来就戮,以绝后患。尙为人慈、温、仁、信,见父书,以殉父为孝,从命来见,果与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