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从军青年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前塵往事憶述(七)第五章 任職教育廳督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王志信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教育厅事业 鲁省政府在皖 皖北七校 从军青年 复员回鲁

    吴军适驻安徽蚌埠一带,曾派代表杨静到阜阳联系。抗战胜利,何进入济南后,立即电请中央将吴部调驻济南。是以济南光复不到一星期,吴部即遵中央指示,将部队由蚌埠进驻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一段,旋更进驻济南。⒋十万青年十万军民国三十三年九、十月间,日寇进犯湖南广西,但色厉内荏,已败象毕露。蒋委贝长乃决定号召知识靑年从军,俾训练素质高,纪律佳,意志坚定的靑年军,一举系败日寇,争取最后胜利的早日来临。乃于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向国民参政会报吿时,提出号召知识靑年从军的计划。十月

  • 文章難忘之憶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涂澄淸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青年军编练 青年复员节 回忆感触

    严重之危险关头,全国志愿从军靑年在领袖「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靑年十万军」号召之下,及「军事第一」、「军人第一」口号鼓舞之下,勇往直前。贰、首先建议召集知识青年从军一、罗卓英将军主持兰伽训练时提呈建议民国三十年十二月珍珠港事变爆发,中华民国独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之侵略,已经过四年有半,其时中、英、美、苏,虽结合为对抗德、义,日轴心国之同盟,但因「重欧轻亚之战略观念」,使我中华民国负起中国战区更加沈重之大包袱。三十一年三月,英军在缅甸战败,至四月中且失去抵抗能力

  • 文章从军报国—发扬浦东精神

    来源期刊:《浦東》 第39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从军经历 军校求学 浦东精神 青年军

    我们,不要随便讲话,周记上**事蹟赶快撕掉,以免后患,当时我的内心澎湃不已,我们可爱的国土马上要完了,靑天白日国旗也不能迎风飘扬,蒋总统摆走了,将来要实行共产主义,没收私人财产,一切集体活动,这是何等悲惨的命运。平日在鄕下听到老农们在摆龙门阵,谓宁可亡给美国,也不愿亡给苏联,而共产党是向苏联一面倒的,那往后的日子还好过吗?唯有追随 蒋总统到台湾去,再打囘来才是我心所愿。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话用在我离家从军后的遭遇可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话说三十八年五月

  • 文章陪都各界欢迎达县志愿从军学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4期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达县 志愿从军 学生 抗战 青年

    达县志愿从军学生一六三人,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五日抵渝,为抗战时期全国智识靑年从军到达陪都之第一批。军政部兵役署特假陪都国泰戯院开会热烈欢迎。

  • 文章中学生活琐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7期  作者:曾恢侃 出版时间:1982-01-02
    关键字: 中学生活回忆 万安中学 时疫 青年从军

    学的导师朱克环先生还写了一首悼念他的七律,诗云:「太息人间百事空,王生夭折恨无穷。沉疴但作微疴误,疫症何疑疟症同。苞碎春红一夜雨,霜凋夏绿九曲风。壮怀未遂埋黄土,应化冲天万丈虹。」五、掀起靑年从军民国三十三年春节过后,学校开学时,我们返校的第一眼便发现学校内外焕然一新,雄伟巍峩的校门,用大红纸贴着欢渡春节的「春联」,仍然鲜艶夺目,联内嵌着「万中」的校名,联曰:「万里赴戎机,看知识靑年立功齐跻凌烟阁。中枢操胜算,听圣明元首快意长吟大风歌。」那一年正是我国对日抗战

  • 文章抗战胜利后的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33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3-07-15
    关键字: 抗战回忆 从军经历 民生凋敝 远离故乡 青年军

    处准备从军,但每到那里就心存怯意,不敢启口,到五月廿三日再也不能等了。早上家父去上班,我将身上毛衣脱下,脚上新的球鞋换下,身边一块钱也未带,去学校向同学宣布,要准备从军去台湾,好多同学力劝不必如此,尤其好友陈明德同学流着眼泪规劝,另给了三百万金圆券作路费,(当时一封平信是五十万元)就这样在永安公司旁「一乐也」茶馆投入靑年军二〇四师,去南市草鞋湾入营,二十四日下午部队开发至北火车站附近住宿,原来当晚苏州河南岸沦陷,二十五日步行至江湾,每人发了支步枪,下午再行

  • 文章金戈鐵馬憶當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鍾鳴鳳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知识青年 从军救国 军事训练 抗战胜利 复旦大学 教育事业

    分宜 钟鸣凤一、奋臂云兴民国卅三年秋天,就读江西省立宜春鄕村师范高中一年级。刚满十八岁,参加了三民主义靑年团。当时国家处境岌岌可危。十月廿四日,蒋委员长发表吿知识靑年从军书,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靑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靑年从军救国,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其时历史老师黎世芬,就利用上课,或在总理纪念周上,以其渊博的学识,雄健的口才,强调靑年与国家的关系,鼓励同学踊跃从军。乃谓响应从军,可一举两得,不但可以救国,而且还可以创业。年轻学子,无不为之感动。于是

  • 文章法官的一生(五)——山東流亡學生的辛酸與成長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大学生活 投考过程 青年从军 山东乡亲联谊 前往南京

    著名学者来校演讲者每周都有一两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先生、地理学家翁文灏先生和心理学家蔡乐生先生,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说理淸晰,紧紧的抓着每一个听众的心,数十年后我还能将他们的话牢记在脑海里。三、泱泱之风中央大学以「诚朴」为校训,要求同学诚实俭朴,并且要中正而宏大。中大正是中国的缩影,有泱泱恢宏之风,这是我接受新生训练时受到的感觉,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尤深。第三节 青年从军热潮一、日本进攻贵州一九四四年以后,德国与日本已渐露败迹,但自苏联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